王寧寧
兒歌是以低幼兒童為主要接受對象的具有民歌風味的簡短詩歌。它是兒童文學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體裁形式之一。內容多反映兒童的生活情趣,傳播生活、生產知識等。歌詞多采用比興手法,詞句音韻流暢,讀起來朗朗上口。
朗讀,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造性活動。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它是小學生完成閱讀教育任務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就語文學習而言,朗讀是最重要的。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發展智力,獲得思想熏陶。朗讀有助于情感的傳遞。
在部編本教材的拼音單元每一課都安排了兒歌。在以前的教學處理上一般都會讓孩子們根據拼音讀一讀,背一背,找一找。學生對于兒歌往往也就是走馬觀花,也沒有太多太好的方法讓孩子們喜歡上朗讀兒歌。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了王蘇老師《學會用聲音和語言繪畫》的講座,王老師將平淡無奇的文字通過語氣、語調、面部表情、眼神動作把作者的情感繪聲繪色的表現了出來。聽完之后,有種“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于耳”之感。我就在想能不能把王蘇老師的這種方法運用到一年級的兒歌教學中呢?這樣是不是一方面能培養他們喜歡兒歌的興趣,另一方面又能教授一些朗讀的方法,了解朗讀,培養朗讀的能力呢?于是,在兒歌教學中我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沒想有了意外的發現與收獲。之后,我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嘗試幾種方法,效果很好,現將我在一年級的兒歌教學的幾種方法介紹給大家,希望能對你們有所幫助:
一、 帶動作朗讀兒歌。
兒歌《過橋》,讓學生初讀兒歌后,自己設計相關動作。根據不同學生的展示,把最合適的動作選取出來組合在一起。例如:“數學題,三四道”中的“三和四”就可以分別用左手右手的手指來表示。“一排等號像小橋”中的一排等號可以用兩只胳膊一上一下來表示。“做對了,走過橋”用一只手的手指在另一只胳膊上做出“走”的動作。“做錯了,過不了”雙手搖擺表示過不了。“想一想”手指在自己太陽穴上方畫圓圈來表示思考的動作。“算一算”手做寫字的姿勢。這樣兒歌的動作就被學生們設計出來了。讓學生邊讀兒歌邊做動作,提高了口、手、腦的結合能力。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一年級的學生仍然處在感知運動階段,通過動作的表演形式,學生更容易被吸引進入到情景中,從而加深印象,比起枯燥乏味的領讀,自由讀的形式來說更有興趣,記憶更深刻。
二、 借語勢朗讀兒歌。
語勢可以分為三種:上行語勢。比如:有關小孩、動物的詞句就可以使用上行語勢;下行語勢。表示重、沉、悲哀、沉痛的詞匯使用下行語勢;平行語勢。中性詞、平靜、冷靜的感情詞都可以用平行語勢。
課外兒歌《小螞蟻坐大船》中就有很多語勢比較明顯的詞,“小螞蟻、小花瓣”都可用下行語勢;“大船、多大”就是上行語勢;其他則是平行語勢。在開始時可以讓學生們在語勢方面表現得比較明顯一些。這樣讀起來,學生感覺這種聲音的高低起伏很有趣,在我教學過程中,我還讓他們加上了合適的動作,讀到下行語勢可以伸出小手用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距離表示小并且壓低身子來配合。上行語勢可以張開雙臂,挺直身子來配合。沒想到每一個孩子都跟著讀起來,做起來,注意力很集中。直到下課了,孩子們還沉浸在情境中,有的來找我看看他們的表演,有的一邊走出教室一邊陶醉其中。在教材《小白兔》的兒歌中就可以使用這種“語勢+動作”的模式。
三、 開展競爭比賽朗讀兒歌。
低年級學生對于競爭表現意識很強。利用這一點來抓住教學。這正好與班里小組競爭比賽加分的政策不謀而合。在教學順口溜《繞口令》時,我就采用競爭比賽的方法,看看誰能把繞口令說的有又準又快。這下學生們興趣高漲,立馬自己練習起來,隨著一聲聲“我要挑戰一組的商業輝……”“我要挑戰二組的劉益博……”的叫喊聲,紛紛到講臺前展示,濃濃的火藥味就這樣開始了。沒想到孩子們自主學習意識這么強把繞口令說的如此流利,盡管個別孩子沒有把“四、是、十”讀那么流利,但是她們的那種競爭意識,小組意識正在慢慢地在培養起來。
四、問題式朗讀兒歌
如何讓學生真正知道兒歌的內容,理解兒歌的含義。問題式的教學能夠讓學生動腦筋。古希臘的教育家蘇格拉底早在幾千年前就提出了“產婆術”即問答式的教育方法。《說話》的這首兒歌,教師首先師范朗讀,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用鉛筆畫出情境中出現的小動物,這樣的問題不僅培養聽的習慣也能培養觀察發現的能力;接著在學生自由閱讀之后,繼續提問:說一說兒歌中都有哪些動物們說話呢?這樣的問題設置是培養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采用“兒歌中有小溪流、小雨點、小鴿子……在說話。”讓學生懂得說話的完整性,說完整的話;再次讓學生讀兒歌,繼續提問:小溪流說的什么話?小鴨子說的什么話?小花貓說的什么話?小青蛙又怎么說話的……這樣的問題能夠讓學生了解每種動物是怎么發聲的,并試著學一學;三讀兒歌,提問:咕咕是誰說出來的話?沙沙又是誰說出來的……這樣反反復復幾次提問之后,孩子們對于兒歌內容了如指掌了。
除了教材上的兒歌之外,也選取了課外的幾首兒歌讀一讀,朗讀兒歌其實很有意思,一首兒歌可以采用多種方法來進行。現在我們班的孩子們只要見到兒歌就很自然的被吸引了就像金屬被磁鐵吸引一樣。我覺得不管采用怎么樣的方法,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興趣”二字比任何內容之類的更重要吧!只要有了興趣,就有了想接觸的愿望就有動力了,久而久之就養成了自主學習朗讀兒歌朗讀其他閱讀材料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