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騰+王文靜
摘要:國務院決策部署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重大舉措,規范理順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相關政策,結束了各自為政、五花八門的經辦亂象,可以說,隨著各項養老保險政策的出臺,讓身為基層工作者的我們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能夠更加公平、公正的行使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權利。
關鍵詞:制度 單位
隨著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不可避免的要面對歷史遺留問題。就如何妥善化解各方矛盾、實現制度平穩過渡思考調研如下:
一、區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存在問題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是今年民生領域改革的重點課題,引起機關事業單位參保群體的廣泛關注。從改革實際情況來看,仍存在不少問題亟待擺在桌面上探討解決。
(一)機關事業單位非在編人員安置問題
魯人社發(2015)46號文件非常明確了參保的工作人員范圍,指出已納入參保范圍的編制外人員,應劃轉至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繼續參保。雖然魯人社發(2015)56號文件就如何平穩過渡上述問題提出了兼顧雙方、合理可行處理辦法,但實踐執行上困難重重。我區機關事業單位非在編人員分為兩類:
1.按照省相關規定改制改企、撤銷的機關事業單位且在改制前已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員
2008年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下發《關于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有關問題的處理意見》中重申了允許因歷史原因仍按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的,仍執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退休條件和基本養老保險計發辦法。這樣就使當時選擇繼續保留于事業單位按照事業標準繳納保險且至今尚未退休的參保人員即使按照省相關文件規定給予一次性個人賬戶補貼,但無論從心理上還是經濟上都無法接受項改革。
2.人才代理人員
1998年省人社廳下發《山東省人事廳關于委托人才服務機構進行人事代理的人員辦理養老保險的通知》中規定縣以上政府人事部門所屬人才服務機構可以受社會保險機構的委托,為委托人才服務機構進行人事代理的人員代辦養老保險。委托人達到國家規定退休年齡,辦理退休手續,因此該類人才代理人員難以接受此項改革,并對政府的公信力提出異議。
(二)機關事業單位計劃內臨時工、合同制工人補繳問題
本次改革中關于機關事業單位繳費方面提到兩個問題:一是魯政發(2015)4號:各地現行開展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統籌,要按照新制度即行并軌。應收未收的養老保險費要確保征繳到位;二是威人社發(2015)53號:編制內勞動合同制工人與其他編制內人員執行同樣的繳費政策。這部分人員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前的個人繳費,暫不返還,待國家和省政策明確后再行處理。
從上述改革性文件不難看出,省對計劃內臨時工、合同制工人的態度仍傾向于遵循老管理辦法,即有實際繳費算退休養老待遇年限,無繳費則不能予以承認。個人補繳基數,按補繳時當月本人繳費工資計算;單位補繳基數,按全部補繳職工當月繳費工資之和計算。而今,一旦按照上述文件規定補繳,會出現參保人無力承擔的窘狀,比方說:參保人2001年補繳時平均繳費基數僅有500,當年養老繳費比例為23%,補繳個年養老待遇僅需花費1380元(繳費基數×繳費比例×月份),現如今平均繳費基數5000,按照改革前養老繳費比例30%計算,補繳年養老待遇需花費18000元,補繳金額提高13倍,即便是參保人有過錯行為,未能及時繳費,但是否應當承擔如此高額的補繳費用?
二、區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議
(一)機關事業單位非在編人員安置建議
非在編人員參保問題上需要謹慎對待,歷史問題歷史辦法解決。對于現今已于機關事業單位參保的非在編人員應在尊重歷史和現實的基礎上,加以引導,不應采取強硬手段“一刀切”。針對上述人員應告知機關事業養老保險現行繳費、退休政策,預留選擇空間,讓其自愿選擇是否繼續于機關事業參保或是移交企業續保,確保參保人合法權益,同時有利于維護政府公信力。
對于今后事業改制改企或撤銷機關事業單位,嚴格按照省改革文件要求執行,可參照《關于省屬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有關問題的處理意見》(魯人社發(2015)56號)文件相關做法:①改制為企業后其養老保險經辦工作由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負責并登記和管理,并為職工辦理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②給予轉制單位在職職工的次性補貼,由轉制后的單位在首次繳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時,一次性交給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并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儲存額全部計入職工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
(二)機關事業單位計劃內臨時工、合同制工人補繳
一個政策的執行,如果一個人說不公平,那么可能是這個人是政策受益范圍之外的人員,如果很多人都反映政策不公平,那么是不是我們應該反思政策本身是不是存在問題。
計劃內臨時工、合同制工人必須有實際繳費方可計算繳費年限,這點無可非議,否則就是對廣大已交費的參保群體的不公平。但是通過上述測算,2001年補繳和2016年補繳金額相差13倍,就算身為政策執行者的我們都感覺不可思議。2015年,省下發《關于統一和規范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補繳政策的通知》(魯人社發(2015)29號),該文件對企業補繳人員范圍、補繳臨時工、合同工、中間間斷繳費做出了明確規定。以合同工為例,按文件規定區測算補繳基數129,按照20%繳費比例測算一年需要補繳309.60元,加上利息補繳一年約計600余元。社會保險補繳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社會公平、共享發展成果,而不是單純的、過度的懲罰措施,建議盡快推出適用于機關事業單位的補繳辦法,順應時代發展。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正從零開始,穩步前行,我堅信現在各種疑難問題在不久的將來都能夠得到穩妥的解決,從而更好地維護公民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合法權益,使公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