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向陽
摘 要:新一輪課程改革鼓勵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活動,課堂上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因而,學生需要的是一種寬松、愉悅、和諧、自然的課堂氛圍,將更多的時空留給學生,這樣才能讓每個孩子的個性得到張揚,讓孩子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課堂充滿“活力”。
關鍵詞:激趣性;自主性;延續性
新一輪課程改革鼓勵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活動,課堂上讓每個孩子學有價值的數學,讓每個孩子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新課程倡導,學生的學習活動應在寬松、愉悅、和諧、自然的氛圍中展開,每個孩子都有著較強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每個學習活動,學生有自主探究的時間,盡可能讓孩子們的個性在學習過程中得到釋放,展現出生命的活力。
從本節課的設計來看,由于學生是第一次認識小數,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教學目標的定位準確,重視了激趣引入、自主探究、課后延伸幾個方面,努力做到了教學環境緊扣教學目標。教學過程體現了師生是學習共同體,重視了講授和自學的有機結合。下面就西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小數的初步認識”例談如何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充滿“活力”。
一、引人要自然得體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本節課一開始就設計了一個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充分利用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本節課學習新知前就創設這樣的情境:
一天早上,農夫挑著一擔桃子在那里叫賣:小桃子1元一個,大桃子2元一個。小猴子看到了就問:那你這個不大不小的桃子多少錢一個呢?你覺得不大不小的桃子會是多少錢一個呢?
師:請小朋友們看一看,1和2是我們以前學過的整數,像1.5這樣的中間有個小圓點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小數。生活中有很多的小數,你能告訴老師你在哪里看到過小數嗎?
由于學生是第一次認識小數,所以就用這個猜價格的游戲進行教學,學生很容易說出一個小數來,這樣自然就引出對小數的認識,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二、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教師作為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應將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這樣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本節課的教學中在學習例題1前教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想了解小數的哪些知識呢?你打算怎樣來認識小數呢?然后出示例題及自學要求:
(1)小圓點叫什么?小數點把小數分成了幾個部分?
(2)怎樣讀小數?
(3)怎樣寫小數?
師:請小朋友們自己學習第102頁例1的內容,同桌可以進行討論,可以讀一讀,寫一寫。進而讓學生學會讀小數,會寫小數,會用小數,感受小數的實際意義。設計中同時也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交流、對比優化等,和學生一起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努力實現師生的和諧共生。
三、教學環節應充滿趣味性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課設計了三個游戲活動。分別是引入部分、鞏固練習中的卡片游戲、拓展練習中估計商品價格的游戲。如在鞏固學生對新知的學習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卡片游戲:請課桌里有卡片的小朋友到臺上來,根據老師的要求迅速站好隊。(請舉小數的孩子把小數亮給大家讀一讀,請沒有拿到小數的卡片告訴是什么數)這些游戲的引人,不斷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鞏固所學知識,更是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感受到數學與生活聯系緊密,這不正是寓教于樂的體現嗎?
四、教學過程應具有延續性
數學這門學科本身就是一門邏輯性強且非常系統的學科。因此我們的課堂就要體現出這些特點,要有“數學味”,要有數學思想,以更好地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本節課教學新知時,沒有拘泥于當堂課和該年齡段,而是多次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突出了數學學科教學的延續性。如:學生在玩卡片游戲時,一排學生手里拿的是寫有小數的卡片,另一排拿的是分數、整數的卡片。老師便說:“我們今天又認識了數字王國中的一個朋友,其實呀,在數字王國中不僅只有卡片上的這些數,還有很多很多的新朋友等待孩子們去認識呢。在本節課即將結束時教師的話也體現出了數學教學中的延續性。
我們的課堂,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是一個個充滿求知欲、可塑性極強的孩子。因此,要想讓我們的數學課堂真正“活”起來,就得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不斷激發學習興趣,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應衛同.探索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8(4).
[2]袁長君.對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思考[J].考試周刊, 2015(92).
[3]張西庭.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思考[J].文理導航(下旬),2013(3).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