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雯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一個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其中包括了學習方法和習慣,無疑也涵蓋了課前的預習方法。預習其實就是一個自學的過程,它是學好語文關鍵的第一步,從小培養預習習慣,就能逐步提高自學能力,也將為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新課標;課前預習;小學語文
課前預習——這看似微不足道的學習環節,卻給老師、家長及學生帶來了諸多困惑!我曾經在一次語文組校本教研中就“預習”作了一次口頭問卷調查。提出三個問題:(1)上課前讓學生預習課本了嗎?100%的回答是肯定的,這說明老師們都知道預習的重要性。(2)怎樣布置預習作業?答:把課文讀幾遍,自學生字,查查相關資料。這是普遍做法,條件不允許,很多孩子無法上網查資料也是普遍現象。當然,特殊課文也有特殊預習法。(3)怎樣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老師們眾說紛紜:第一課時通過讀、個別抽問等方式了解,但有點難,只能檢查到少部分學生;學生對預習的認識不夠,反正課上要學,沒必要預習;學生多在家中預習,我們無法指導,無法檢查,家長也不知如何監督;研究預習問題的文章很多,但可供借鑒操作的幾乎沒有或不適合自己的學生。是啊!既要老師便于指導檢查,又要學生便于操作運用,還要家長便于有效督促,這確實是一個難題。
我通過在本班反復研究與實踐,摸索出一條較為可行之路。許多班級得知后都積極主動要求參加驗證,效果挺好。但我很誠懇地渴望能得到專家們的肯定與科學指導!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讓學生感受預習的作用
通過比較分析,老師有意識安排兩篇課文進行對比教學,一篇預習,另一篇不預習,讓孩子們自我總結,在活動中,學生們終于明白了預習的以下作用:
(1)大大提高聽課效率。(2)能更好地做課堂筆記。(3)培養我們的自學能力。(4)鞏固對知識的記憶。
預習之所以有這么多的良好作用,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是因為在預習過程中,發現疑難點,從而在大腦皮層上引起了一個興奮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狀態。這種注意狀態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并使學生的思維活動指向疑難問題的解決,從而提高了學習效果。
二、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
1.閱讀法
閱讀是預習的主要方式之一,容易理解的可以“走馬觀花”,陌生的新知識,則要多看幾遍,反復研讀,可在重點和難點部位做記號,以引起自己足夠的注意。
2.聯想法
聯想是預習不可缺少的貫穿于全過程的重要方式。由于語文知識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在預習時總會引起一些聯想。想象力是人的能力之一,對學好語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正如列寧所說:“想象是極其可貴的品質。”
3.設問法
從某種角度講,能對某物提出問題,說明對該事物是了解的,同樣,若對預習的內容能提出幾個為什么,則說明預習是成功的。不怕不會學,就怕沒問題。在預習時,除了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之外,還應逐步鍛煉自己變換思維的角度,要一題多問,故設難關,培養自學能力。
4.整理法
整理是預習全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通過預習,對新知識的掌握會做到心中有數,對已學會的知識自己會感到喜悅,同時,也會發現一些尚未得到答案的疑問,這是正常的。這些問題可等待老師講解。這就需要做好預習的后期工作,將學習中產生的問題總結出來,整理清楚,記錄在冊,以便老師講解后,填上正確答案。
三、讓學生明確預習的步驟
語文課文的預習有兩種。一種是針對性的預習,即按預習提示或老師的特殊要求預習,有較強的點撥作用。第二是常規性的預習,即不管課文有沒有預習提示,都應先按常規預習一次。如果沒有常規性的預習,文中的那些有針對性的預習提示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兩者相比,后者更難控制與操作。
為此,我以學生為本,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杜絕大談道理,空做要求。精心為每生編制了一本“預習手冊”,手冊有精美的封面,扉頁是詳盡的預習步驟說明,從第二頁開始,裝訂了許多空白預習卡片。一篇課文用一張卡片。
預習卡片格式如表:
下面我談談如何使用該卡片:
該卡片分預習步驟、主要任務、自學記錄、查漏補缺四項。最后一項是在課中或課后學生根據老師的講解對知識進行查漏補缺,給預習劃上圓滿的句號。
1.默看
初讀課文時,可以采用默讀了解的方法。一是要對全文有一個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要準確地找出全部生字,有多音字的就歸納出來。在這里,卡片有著筆記本的功能。
2.查問
就是通過查閱字典、詞典,或問別人,對不認識的字要讀準字音;劃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語句;查尋資料,了解課文的背景或作者。特難記的字如“殿、漆”就在后面書寫幾遍,加深印象,也便于復習。在這里,卡片有著草稿本的方便。
3.朗讀
就是朗讀課文。“眼過三遍,不如嘴過—遍”,大聲誦讀,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都很有好處。預習的朗讀一般可讀三遍(任務見表)。第—遍不用寫筆記;第二、三遍后可分別作簡要的筆記。老師講解的新知識也可附在其后,如“首尾呼應”法。在這里,卡片有著理發師的作用,讓課文的思路更清晰。
4.摘抄
就是把好詞佳句摘錄下來,如“金碧輝煌”等詞。“嘴過三遍,不如手過一遍”,動手摘錄,使眼、手、腦并用,效果比讀更好。當然,對于好詞佳句的理由可寫在卡片中,也可旁批在課本上。在這里,卡片又承擔起了“積累”本的責任。
5.提問
沒問題才是孩子最大的問題!其實,孩子不是沒問題,是不知道如何提問。家長在家輔導孩子讀課外書,也不知道如何檢查。卡片解決了這一難題(提問方向見表)。在這里,卡片就成了真正的問題銀行。當然,問題結果應寫在其后,或標注在書中。
最后一欄,可用來讓學生設計板書,也可進行小練筆等,根據老師的要求和課型的不同而定。需要說明的是,卡片的使用是靈活的,可依據課文要求學生填寫幾個版塊,也并不是每課都這樣預習,如有些略讀課文就沒有必要。本手冊適用于中高年級。
通過實踐,《預習手冊》令學生滿意,家長贊許,同事效仿。學生說:“我們能有的放矢地預習,真好!”家長說:“預習手冊不僅讓我們有效督促了孩子的課內學習,還讓我們知道如何去指導孩子的課外閱讀,太棒了!”同事說:“預習卡片很實用,我們嘗到了它的甜頭!”當然,這一辦法的科學性、持久性、實用性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我們將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改進。愿這種預習策略能得到同仁們的優化與完善,也能得到專家們的指點與認可!
參考文獻:
[1]馮忠林.因文采而精彩·因精彩而喝彩:小學語文有效性探討[J].赤子(上中旬),2015(18).
[2]王永岡.轉變教學模式提高學習能力:對提高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4(26).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