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瑞敏
中小學要從“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修養、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是《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對教育轉軌提出的要求。訓練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教育的重要任務,也是時代賦予教育工作者的光榮使命,還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心理教育,提高少年兒童的心理素質,是現階段乃至更長時間小學語文教學要不斷探究的一個話題。這里以S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釣魚》的教學為例,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深鉆教材,挖掘課文中心理教育因素
作者詹姆斯·倫費斯蒂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師,他以《釣魚》為題,回憶自己的成長經歷。在這個故事中,他回憶了他在十一歲的一個夜晚,隨父親去新漢普斯湖的小島上釣魚,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給他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身的啟示:在各種誘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氣和力量。這篇課文包含了以下心理教育因素:(1)體會人物情感變化,領悟做人道理;(2)嚴格要求自己;(3)堅定地抵制各種誘惑。
二、精心設計,巧妙滲透心理教育
1.談話激趣,引入課題,并提出問題是學習課文的首要環節
你喜歡釣魚嗎?如果釣到了一條大魚,你們的心情會怎樣呢?這樣,自然的把學生引入到了學習之中。課文第三自然段講“我”終于釣到了一條大、美、誘人的大鱸魚。學習這段時,我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并結合圖文談談“我”釣到漂亮的大鱸魚后的欣喜之情,然后再讀課文并思考:(1)從哪里可以表現出“我”釣到這條大魚的不容易?(2)從哪里又表現出“我”和爸爸對這條鱸魚的喜愛?并要求找出有關詞句與大家對比分享,共同去體會人物情感的變化,領悟文中蘊含的做人道理。
當學生理解了這段內容之后,我不失時機地提出:假如是你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魚時,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問題一提出,引起了同學們的熱烈討論。有的說:“我會很興奮。”有的說:“我會用水把它養起來。”有一個大大咧咧的男生說:“我會馬上拿到集市上賣掉,換成錢。”這些想法流露出現今少年兒童普遍存在的心理。正當我深思之際,一位顯得較為成熟的女生說:“要看這條魚是在哪里釣的,如果是在河里釣到的,拿去賣掉換錢是無可非議的,如果是在人家魚塘里釣到的又拿去換錢,這就不對了,而且還是一種不道德的盜竊行為。”我肯定了她的發言。她這種積極又健康向上、不為誘惑所征服的人生心態正是學習《釣魚》所要達到的目的。
2.教育學生嚴格要求自己
課文第二部分(4~9自然段)講“我”把“魚”放回湖里的經過。學習這部分時,指導學生結合插圖并默讀課文提問: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向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這句話體現了父親怎樣的心情和態度?如果你是課文中的“我”,你會怎么想?
當這個問題一提出,同學們馬上賦于“我”身份,紛紛舉手發言,一致認為同情“我”氣憤又無奈的心情,同時對父親堅決、不容爭辯的態度有著不同的看法。針對不同意見,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第四自然段,學生自然理解了父親堅決、不容爭辯的態度,使不同看法回歸一致。這樣把思想教育與語文學習巧妙融合在一起,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3.教育學生堅定地抵制各種誘惑
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從“我”和父親去釣魚并釣到一條罕見的大鱸魚,到父親讓“我”把鱸魚放回湖里,而產生了“我”難過以及對父親的不理解和乞求,最終還是無奈地把魚放回湖里的復雜心理。這一刻骨銘心的經歷是“我”三十四年后成為著名建筑設計師的人生財富。課文第三部分(10~11自然段)就是講那個令人難忘的夜晚,使“我”獲得終生受益的啟示——面對誘惑,要有抵制的勇氣和力量。而學這一部分時,在弄懂每句話意思的基礎上,讓學生對照插圖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在人生的旅途中,‘我遇到的‘魚指的是什么?是誰給了‘我抵制誘惑的勇氣和力量?”最后,鼓勵學生說說文章中蘊含著怎樣的深刻道理,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發?
同學們積極發言,一位學習成績中上等的學生坦率地說:“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都不能貪圖利益,是你的跑不掉,不該是你的,你即使用一切手段得到它,也會內疚。”一位后進生坦蕩地說:“去年夏天的一天,一位串鄉賣蘋果的在我家門口叫賣,裝蘋果的車子周圍圍了許多人,我擠進大人們的夾縫,靠近車子,乘賣蘋果的不注意,拿了人家兩個又大又紅的蘋果。直到今天,我才清醒過來,當初是那樣幼稚、貪嘴和好笑。”此時,我不失時機地做了總結:“我們都有一顆美好的心靈,相信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一定能夠提高自己的心理態度。”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學生的心理態度變化也是一樣的。培養起來絕非一時之功,也不是語文課堂中教學幾篇課文、提問幾個問題就能奏效的。但作為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教育,要有一個接力式、持久性的全面培養計劃和實施工程,因為,只有這樣做,才能為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夢想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旺.人的類生命與素質教育[J].教育研究,2010(8).
[2]史寧中,柳海民.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與實施路徑[J].教育研究,2007(8).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