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志+別道松
數學老師成天同數字打交道,看起來是挺枯燥的,可每當把這看似枯燥的教學、平凡的運算與培養造就一代新人、建設高新知識大廈聯系起來的時候,展示在我們面前的便是浩瀚的宇宙和偉大的事業。
創造思維是各種思維的綜合運用,它可導出新穎、獨特的思維成果,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應把著眼點放在解決數學問題和探索各種規律上,具有同齡人尚未發現且不同于常規的思維方法和途徑,在已知領域有所創新,在未知領域有所發現和突破。
一、提倡一題多解,激發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發散性思維,主要是思維過程中不依賴于常規,尋求變異,沿著不同思路去思考問題。要使思維發散,需排除思維定勢所帶來的負遷移,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這是思維發散的關鍵。
例:李師傅計劃加工280個機器零件,結果頭3小時就完成了此批零件的3/14。照這樣的速度,加工完這批零件共需要多少小時?
解法一:先求出每小時加工多少個?再求加工這批零件共需要的時間,列式:280÷(280×3/14÷3)=14(小時)。
解法二:把這批零件看作“1”,加工總數是已加工數的幾倍,加工的總時間也就是已加工時間的幾倍。列式:3×(1÷3/14)=14(小時)。
解法三:已知“3小時就完成這批零件的3/14”,根據分數除法的意義,“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用除法解答”,列式為:3÷3/14=14(小時)。
當學生列舉這些方法之后,老師對這幾種方法一一進行分析,對他們的解法一一肯定,對于他們敢于創新、學以致用的精神及時予以表揚。
提倡一題多解,激發學生發散思維是數學教學中實施創造性思維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堅持在數學教學中提倡一題多解,不僅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且對培養學生從小具有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品質是極為有益的。
二、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造性思維
“志從趣生”,興趣是干事的開端,有興趣才能發志,興趣可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而強烈的求知欲可促使學生積極探索獲取。一堂課只要學生自始至終都呈現出濃厚的興趣,可以說成功就有了保證。在“激趣”方面,我經常采用的是設“疑”激“趣”?!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問才能啟發學生去探索,學生的積極思維也往往是從“疑”開始的,教師在教學中善于伏懸念、設疑問,使學生以“疑”生趣,以“疑”引思,以“疑”獲知,從而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這一內容時,一上課,我先說:“今天這節數學課我們來做一個游戲,你們隨便說一個數,我馬上就能告訴你們這個數是否能被3整除,你們信不信?”話一出口,同學們都想考考老師,有說出156這樣的三樣數,有的說這樣的數字太小,應該說一個大的,如255002869,但我馬上告訴了他們答案,他們一算,老師說的真對,頓時,疑惑就成了興奮,學生對學新知識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對后面學習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三、探究式教學,激發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這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造條件讓學生根據所提出的目的和途徑運用已有知識和活動經驗動腦、動手、動口進行觀察、計算、實驗、思考等,主動地研究問題,探求知識。學生在學習新知識過程中,作為教師不應簡單地把現成的結論告訴他們,而是要加以引導,通過觀察、實驗、思考,自己去體會解決,從主動的探索中獲取知識。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一節課時,為了使學生對圓周率這個抽象的概念理解清、認識透,我事先在課下讓學生們準備了許多大小不等的圓和各種測量工具,課上讓學生分成合作小組,運用手中的學具想辦法找到求圓周長的辦法,大家拿到了學習的主動權,積極性很高,有的小組用直尺測量每個圓的直徑,用繩子測量每個圓的周長;有的小組把圓在直尺上滾動一周,測量它的周長……通過這一系列的動手操作實踐使學生初步感受到圓周長和它的直徑有一定的關系,繼而小組討論發現通過計算可找到“圓周長是它直徑的三倍多一些”這個固定的倍數,學生對這個發現感到很自豪,有的同學大聲說出這是祖沖之發現的圓周率,我加以肯定并抓住這個時機說:“同學們,如果有興趣,課下可到我們的圖書館去看一些有關的資料,然后談談圓周率的發現及把你對祖沖之的認識寫成小短文讀給大家聽?!边@樣一來,不僅使學生學到了數學知識,而且還使他們了解了知識來源于實踐,通過調查更能豐富他們的數學知識,培養他們思維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并從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創造力培養的因素,只要老師在教學中增強創造意識,潛心挖掘教材中的創造教育因素,精心設計教學結構,加強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訓練,就一定能進一步發揮教與學的潛能,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黃艷紅.淺談如何培養學生自學數學的能力[J].學周刊,2016(31).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