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花萍
當前,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社會經濟結構正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在社會經濟轉型過程中,城鎮化進程加快,有越來越多的人到城市乃至世界各地謀生,產生了留守兒童。
一、當前馬山縣留守兒童現狀
南寧市馬山縣是一個農村山區縣,是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之一,是典型的山區貧困縣。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全縣留守兒童數量達5萬人以上。僅馬山縣城就約有2800多個家庭的家長外出做生意或打工,人數達幾千人之眾。這些家庭61.6%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外出,37.7%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出,0.7%的留守兒童是喪失父母。留守兒童中的89.9%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或監護,9.7%的孩子被托付給親戚、朋友,0.4%的為不確定或無人監護,這些留守兒童數量達3000人以上,加上鄉下農村留守兒童涌入就讀,縣城的留守兒童就更多了。據調查統計:縣城5個小學校,留守兒童人數約占總學生人數的24%,平均每班13人,有的班甚至達到三分之一。
二、當前馬山縣城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安全問題
留守兒童易成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擊對象。此外,孩子缺乏親人的溫暖照顧,導致孩子意外喪命或者輕生。
(二)心理人格問題
一是自卑封閉、自暴自棄、缺乏自信,上進心不強,性格孤僻內向,不開朗;二是自尊心過強,內心比較敏感,對老師親友等的管教和批評容易產生較強的逆反心理;三是對父母產生怨恨情緒,心理方面偏激;四是冷漠、缺乏自信;五是心胸偏狹窄。
(三)道德品行問題
主要表現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違反校紀,小偷小摸,看不良影像,沉湎于網絡游戲之中,或者同學之間拉幫結派。
(四)學習問題
留守兒童難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經常發生不完成家庭作業、逃學、輟學等現象,大多數成績中等或中等偏下。
三、山區縣城留守兒童自立教育的對策
(一)心理干預
一是愛心關注。對留守兒童來說,他們更缺少愛,更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社會的關注。面對這些缺乏愛的孩子,愛是打開他們心靈的鑰匙;二是心理輔導。多運用先進事跡來進行心理輔導,激勵他們奮發向上,幫助留守兒童樹立自立自強意識。
(二)行為干預
一是實行留守兒童困難援助志愿者活動制度,使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及社會關懷的溫暖;二是開展心理健康救助活動。成立心理健康救助志愿者團隊,幫助留守兒童樹立自立自強意識;三是開展學習輔導援助志愿者活動。成立學習輔導援助志愿者團隊,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和學習積極性;四是開展法律援助志愿者活動。成立法律援助志愿者團隊,對他們開展法律知識教育,預防和控制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三)教育教學干預
一是充分結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加強對留守小學生進行自立教育;二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開導學生,與留守小學生建立良好關系,在關愛的基礎上掌握與留守小學生談話的技巧等,覺知和體察學生的情緒反應,及時做出應對措施。要少講多做,以身作則。在批評留守學生的時候先表揚他們的優點,使之情緒平穩后再心平氣和地指出他們的錯誤,引導其改正。著名教育家馬卡連科說得好:“用放大鏡看學生的優點,用縮小鏡看學生的缺點。”先大表揚后小批評,效果很好;三是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首先,要發揮教材每一個有利于對留守兒童情感升華、情操陶冶、人格完善的節點。比如:“堅強”“自強不息”“自信”“自立”等,激發他們自立自強;其次,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英雄人物形象的榜樣力量開展激勵教育,例如,在教授《王二小》《小英雄雨來》等這些課文時,利用小英雄的熱愛祖國、勇敢機智地和敵人斗爭的優秀品質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正能量;最后,在師生互動環節中凸顯自立意識教育。注意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發現和表揚其優點,鼓勵他們克服困難,自立自強。
(四)家庭干預
一是糾正留守兒童父母不正確的認識;二是選擇良好的監護人。把子女委托給有一定學習環境、比較有文化、有責任感、能夠更好地監督和指導自己子女的監護人;三是父母加強與子女的互動,了解子女的渴望及要求;四是利用做生意或打工的辛酸經歷教育留守兒童;五是鼓勵孩子多讀好書,接觸好同伴。青少年時期同伴的作用有時甚于父母的影響,同伴的榜樣作用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六是增強撫養人(監護人)的責任感。
(五)社會干預
一是加強調查研究。及時了解留守兒童成長發展情況;二是制定相關的政策和體制,從法律政策的層面,從機制、體制的層面來解決留守兒童成長發展產生的問題。各個有關部門要齊抓共管,確保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三是加大社會宣傳,形成全社會共識,群策群力,打一場關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人民攻堅戰;四是依法維護留守兒童合法權益,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