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春蓮
摘 要:微課教學秉持“重視引導,微處入手,快樂學習,資源共享”的教育理念,教師通過微課程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和效果。但微課并不是萬能的,同時也不能完全解決所有的問題和代替老師在教學上的使命,它只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更高效的學習平臺,方便學生學習。教師必須及時更新微課的跟蹤調查反饋信息,以便將微課這件課堂輔器的價值最大化。
關鍵詞:微課;高中語文;應用價值
“微課”作為教育界的新寵兒,突破了傳統教育模式的時空限制,具有教學時間短、教學內容針對性強、教學資源最大化等特點。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的導入、思想的理解、知識點等方面設計了諸多的突破性教學環節,大膽嘗試運用“微課”這一新型輔助教學,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結合微課的概念,對微課運用于高中語文的措施進行探討,希望能有所幫助。
一、微課的概念
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精彩的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因此,微課既是一門與傳統教學方式不一的教學資源,又是對新型教學資源的繼承與發展。
二、微課運用于高中語文的方式
1.微課有利于明確教學內容
在課堂上運用微課,就是采用多媒體課件的方式將整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整體呈現,這樣具有結構性的框架,有利于學生明確學習內容,這也是微課的特色之一。在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總會讓課堂陷入困境,就是想在有限的時間里傳播盡可能多的知識點,這樣教師的教學內容就會往四周無限蔓延,很多時候都會偏離了教學內容的中心,最后的教學結果不言而喻。但是將微課運用于高中語文課堂上就會起到很好的牽引作用,課堂教學內容可以遵守之前設計好的課件進行,這樣教學的內容、方向、思路都會變得清晰。例如在教學古詩詞時,我們可以課前設定通過哪幾首古詩,讓學生學會哪幾種寫作手法,如“追思往事”—“借物喻人”—“感慨蹉跎”,“兵荒馬亂”—“顛沛流離”—“思念故鄉”等,對這些具體情境進行分析,在情境中體會這些寫作手法帶來的美感,從這些詩句中尋找共同點,幫助學生舉一反三,在今后的學習中對這些手法加以運用。
2.對課堂內容進行回顧總結
微課在課堂結尾工作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它在課堂的結尾將重難點進行梳理和著重強調,對整個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對于教學中學生不懂的問題,教師在結尾也可以運用微課帶領學生進行回顧與理解,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明確具體答案。所以,我們可以在課堂上多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微課學習,在最后進行點撥,這樣不但能完成課程歸納,還可以充分提高微課給學生帶來的樂趣。
3.活化課堂教學,幫助學生理解
怎樣讓學生對語文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全面的理解并記憶,是教育工作者一直以來都在關注的問題。高中語文教師將影視資源應用于教學的過程中,能根據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進行更加深刻的理解。例如,教師在教學蘇軾的《赤壁賦》時,由于古文的內容一般都比較晦澀難懂,一直都是學生學習中的重難點,為了讓學生對文中所描繪的赤壁之景有更深的理解和印象,并理解作者想表達的觀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引導學生觀看《赤壁賦》的影視視頻,視頻將文章所描繪的景觀展現得一覽無余,全都清楚地表現出來,這樣學生對赤壁景觀就有一個更加全面的感受,并且隨著影視資源的不斷播放,學生就能理解作者對赤壁美景的喜愛之情、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敬佩之情以及對世間萬物的偉大與人類的渺小所發出的感慨,也為教師開展《赤壁賦》的課堂教學奠定基礎。這樣既提升了學生對古文的理解能力,又激發了學生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以及對世間萬物、自然規律的敬仰。
綜上所述,微課對于高中語文的教學有著很大的幫助性作用。雖然微課的概念在教育界中很早就提出過,但是很少有教師能將其真正運用到日常教學中,將微課用于輔助高中語文教學的案例也少之又少。以往的信息時代發展存在局限性,所以這一教學方式也未曾得到普及。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這一教學方式將會被越來越多的教師在自己的課堂上使用。當前是一個很好的運用時機,希望廣大教師積極運用微課教學,豐富自己的課堂,讓好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成長進步。
參考文獻:
[1]魯芹.高中語文教學中“微課”的應用價值與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2016(7):36.
[2]王碧雷.淺析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文理導航,20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