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靈鳳
摘 要:新課改下教育體制發生了重大變革,信息化技術逐漸應用在生活的各個角落,其在教學改革中也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通過新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協助,讓學生對教學結構更加清晰化,促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狀態下提高學習熱情。對于物理“電學”的課程教學,單一化的理念灌輸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理解,而適當融入微課教學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電學的理解和運用。就高中物理“電學”微課的設計與應用進行淺要分析探究。
關鍵詞:高中物理;電學;微課;設計與應用
信息化時代不斷發展,其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很重視,把科技和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成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學生的課堂學習氛圍全面提高。對于物理中電學的課程而言,通過形象的微課教育,進行深入細節的演示教學,更能促進學生的吸收和理解。
一、微課的定義及作用
微課是運用先進的新媒體技術,把重點要講述的問題拿出來,通過視頻案例或者實際操作演示的方式讓學生觀看,從而讓他們自主進行知識點的認知,并且將電學理論化的知識理解運用到生活中,讓這個知識點生活化。
微課的作用非常廣泛,它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提高課堂的整體氛圍,讓每個學生熱愛學習、自主創新。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短期內有效掌握學習方法,在今后的教育體制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媒體信息化的潮流下,改革創新是教育的一大趨勢,而微課教學模式就是創新趨勢的產物,也為教育發展開辟了新道路。
二、微課在高中物理“電學”教學中的優勢
在高中物理的電學教學中,涉及電場和電場強度等概念,教材對這些概念的講述十分單一,學生往往弄不清這些概念,還會發生記憶混亂的狀況。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中,教師“自導自演”地講課,學生無法熟悉和掌握電學知識。
因此,在高中物理電學的課堂中融入多媒體信息技術,將課堂變為信息化的高效課堂,圍繞學生集中的疑難問題進行抽取放大,形成有針對性的微課教學模式,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豐富課堂氛圍,也更便于學生的學習理解。
電學課程中的公式計算比較復雜,如■在電學計算中很有用,但是教科書上沒有詳細的解釋,那么利用微課進行講解是非常高效的。教師可以將這個知識點提取出來,利用微課進行詳細的分析,通過視頻演示將抽象的知識點生活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思考。
三、高中物理“電學”微課的設計與應用
1.導入環節
微課的導入環節需要有趣味性,電學知識本身比較乏味,提不起學生的學習探索興趣。因此,在微課開展前需要導入一個與本節課知識點有關的趣味視頻,有利于讓學生進入課堂狀態,將電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可以提高學生的認同感,便于學生學習電學的相關知識。
2.呈現學習目標
一段趣味性視頻引導,可以讓學生進入較為穩定的學習狀態,接下來就是呈現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或學習目的,比如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直接用圖形或視頻的形式點出學習主題,將主體劃分為小的結構,一項一項進行連接學習,便于學生理解。
3.講授課程知識結構
再接下來就是講授新課程的知識結構,還是拿帶電粒子進行舉例,通過視頻的形式,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帶電粒子和電場,并在他們充分理解后,用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建立問題,考查他們的掌握程度,最后在他們熟悉正向思維后,反向地讓他們舉出生活中關于帶電粒子和電場的例子,以此讓他們熟練記憶。
4.重難點勾畫
將大多數學生不理解的重難點問題進行勾畫保存,并在后期進行分解分析,完善教學方案,在以后的教學中,經常進行這類問題的講述和測驗,能讓學生從不理解轉變為理解,從瞬時記憶養成長久記憶的習慣,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養成自主探究和交流互動的良好學習習慣。
5.課堂檢測
最后就是進行課堂檢測,對這節微課的效果進行測試,看學生對知識掌握的靈活度。檢測的問題應該多選用與生活實際相關的問題進行測試,比如用視頻的方式設置問題如下:
若兩板間距為d,板長為L,粒子的初速度為v0,板間電壓為U,帶電粒子質量為m,帶電量為+q。若粒子能穿過電場而不打在極板上,試求帶電粒子在射出電場時豎直方向上的偏轉距離y。
學生通過自主思考探究可以解答出:帶電粒子在與電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x=v0t;沿電場方向做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y=■at2,為側移。
微課教學模式對高中物理“電學”的教學具有導向性作用,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能力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這樣的引導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和小組討論合作分析問題,把學生的大腦思維高效提升,達到了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對學生的學習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有較為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小婷.高中物理“力學”部分微課的設計與應用[D].四川師范大學,2016.
[2]沈昊.高中物理熱學微課設計與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