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華麗
摘 要:現階段高中化學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給教學提出很多要求。化學教師應該反思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明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內容以研究性學習方法為切入點,分析其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常態化應用。
關鍵詞:高中化學;研究性學習;常態化應用
在素質教育與創新思維觀念的背景下誕生了研究性學習方法,這是一種可以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育觀念與教學方式的方法。研究性學習方法以學生發展為主體,突出學生學的方式,形成一種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并解決問題的方法。本文主要分析研究性學習在化學課堂的常態化應用。
一、研究性學習概述
所謂研究性學習,指的是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學生依據自身愛好與學習條件,選擇針對性的研究課題,通過小組合作、查閱資料等方式深入研究課題,進而提升自身創新力與實踐力的學習模式。研究性學習模式的最大優勢在于尊重學生的內心世界,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探究學習活動中,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以自身為基礎開展學習。傳統教學模式過于看重知識的系統性,造成學生不會靈活使用知識點。新課程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新的教學模式側重探索與創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高中化學課堂中引入研究性學習,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知識面,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夯實基礎,推動學生學習能力提升與進步。
二、研究性學習的應用
1.拓寬課題研究范圍。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實際應用。應該將課堂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自身技能,運用在實際生活中。高中化學的學習更應如此,教師應加強化學課堂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提高化學學習興趣,提升學生思考和想象的能力。比如,在學習燃料的應用時,教師應將切入點定位于學生實際生活中,設置合理的問題情境,來幫助學生培養問題意識,還能幫助學生準確、全面地了解日常生活中各種燃料之間的實際使用場景和使用情況,探知熱能的定義和利用效率。以這樣的教學模式來幫助學生養成分析和判斷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對于知識的總結和歸納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和促進。更有甚者,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于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各種燃料做一個對比,找出最為優質的材料,從而引出關于新能源開發和利用的研究課題。
2.利用實驗異常現象。大部分教師覺得研究性課題很難找,這種認知是錯誤的,其實化學實驗演示過程中經常出現異常現象與失誤情況,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研究性課題。當實驗情況異常或失誤時,就意味著問題的出現,找出問題形成原因的過程就是研究過程:猜測—驗證—判斷—調整—再試。比如化學中學習檢測氯離子時,在未知溶液中滴入稀硝酸主要為了排除碳酸根離子的干擾,加入稀硝酸后生成的硝酸銀會再次溶解。化學課堂中對于將硝酸銀加入到碳酸鈉溶液中進行過說明,可是很多時候發現滴入硝酸銀后沉淀并未完全溶解,這說明實驗異常,此時抓住這個問題開展課題研究。實驗探究后發現所用稀硝酸與碳酸鈉中都含有氯離子,其中的氯離子從何而來呢?經過討論及查閱資料,發現試劑被污染,或是選擇自來水配置溶液。實驗失誤經過充分利用變成一種探究課題,能培養學生分析、推理及創新思維能力。
3.給出有效研究課題。在高中化學學習中應用研究法的首要前提是提出具有價值和研究意義的問題,利用這些問題調動學生學習動力,作為一個起點,貫穿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開放、新穎、關聯并具有挑戰性的原則,設計難度適中且有助于學生突破認知的問題,幫助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層層遞進,形成一個關聯式的知識鏈,且有助于學生在理解新知識的前提下開展積極有趣的探究活動。比如,在學習Cu+_H2SO4(濃)= CuSO4+ _H2O + _SO2↑反應時,可以從以下問題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①濃硫酸是一種什么物質?②濃硫酸反應時會產生什么物質?③濃硫酸溶液中的哪一種物質與銅發生反應?④硫酸銅是一種什么物質,可以在濃硫酸中穩定存在嗎?⑤在銅與濃硫酸的反應中,硫酸起到了哪些作用,可以用其他物質代替嗎?借用這些問題作為導向,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實驗反應的條件、步驟和結果,避免學生盲目性思考。學生通過實驗觀察醋與濃硫酸反應的產物,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解釋試驗現象和結果,補全正確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并以此得出離子反應方程式。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應用研究性學習,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與能動性,通過探索掌握化學知識,強化知識理解程度與記憶,培養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具體實施過程中,化學教師及時鼓勵學生,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學科的魅力,提升化學教學質量,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金鵬飛.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提升途徑及建議[J].新課程(中),2016(2):11.
[2]姜麗.網絡環境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實踐[J].考試周刊,2016(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