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勇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不斷滲透到日常生活工作中,在教學領域也是如此。以往教學中的粉筆板書、口頭傳授也越來越多地被多媒體課件代替。學生、教師也漸漸接受并習慣這種教學方式。在高一自然地理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課件形象、直觀地展示教學內容,闡明知識重點和規律,有助于老師更方便、更科學地進行教學規劃。而學生通過課件傳達的趣味性,更好地參與課堂教學,領會所學知識。但與此同時,多媒體課件的開發和使用在高一自然地理的教學中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如學生、老師過分依賴多媒體,而徹底丟棄傳統教學方式,學生因好奇而轉移注意力,教師運用多媒體查詢各種資源而缺乏創新等。結合教學實踐對高一自然地理課件教學的優缺點進行闡述。
關鍵詞:多媒體;課件;自然地理;優劣
一、多媒體課件的概況
多媒體課件是教師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的、反映一定的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的計算機軟件,是很好的教學輔助工具。需要創作人員根據自己的創意,對信息進行分類組織,根據教學要求融入文字、圖形、圖象、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媒體素材,以便于課堂教學的實施。由此看來,由于自然地理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性,地理知識的常識性,地理原理的抽象性,自然地理教學與課件的結合有重大意義。目前教師廣泛應用多媒體課件Power point幻燈片制作軟件為主。
二、優秀的多媒體課件在高一自然地理教學中的積極性
1.極大的資源共享性和對課本材料的補充性
多媒體課件在自然地理教學中大大地打破了課本的局限性,它利用以網絡為主、教師間資源共享和教師自行開發制作為輔的渠道搜集各類資源來擴充課堂,如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素材。例如,在《營造地表形態》這一節的外力作用中,各種典型地貌的學習需要輔助干旱區、濕潤區、高寒區和濱海區的各種侵蝕和堆積地貌的直觀圖片來展示,而課本只出示了有限的景觀圖片。筆者通過以百度圖片搜索、百度文庫課件搜索為主,同時結合校內外同行共享課件中的素材為輔的手段搜集,并挑選合適的圖片通過課件展示,彌補了教材的局限,也加深了學生的感觀認識。又如,在洋流的學習中,課本呈現的大西洋是一分為二的,使學生對大西洋的模式理解存在一定的想象和局限。而網絡資源提供了更完整的大洋地圖(如下),使學生可以更直觀把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洋流模式進行比較,彌補教材不足的同時大大方便了教學和學生的學習。
2.優秀的多媒體課件可創設情境,直觀地演繹地理原理、規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和教學效率
在高一自然地理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技術可以展示地圖、地理景觀、地理示意圖和動態圖。可以把學生從未見過的地理環境,抽象難懂的地理規律很好地展現出來,創設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進入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中學生面對靜態呆板的課文、教師單一口述和板書的缺陷。例如,上文提到的干旱區、濕潤區、高寒區和濱海區的各種侵蝕和堆積地貌的學習時,可以利用恰當的圖片形象直觀地展現出各種地貌的特征,勝過教師單一的語言描述和版畫。又如,在《地球運動》這一節的太陽直射點知識的教學中,筆者通過百度搜索到地球公轉示意圖和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的GIF動態圖(如下),通過這兩幅動態圖的展示和教師的配合解析,可以很好地將太陽直射點的運動規律展示給學生,大大節省教師的口舌,提高了學生的理解效率。
在高一自然地理教學中優秀的多媒體課件可以為教學節省時間,優化課堂結構。傳統教學中,教師通常需要板書板畫,一定程度拖慢了老師的教學進度,這種不連續也導致部分學生出現走神的現象。而多媒體課件是在課前制作,學習重點和筆記都可事先記錄在課件中,老師省去了板書板畫的時間,課程也更加連貫。例如在學習如何結合等溫線判斷洋流時,課件的出示相對傳統板畫就大大節省了時間。
3.有利于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
一個優秀的多媒體課件是教師花費諸多心血制作而成的,其中的知識點齊全,難點、重點都包含在內,學生在一張張課件的放映和教師的講解中對知識理解慢慢加深,步步深入。在學生沒完全吸收的情況下,學生可以把課件拷回去課后自己慢慢琢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和吸收。
三、多媒體課件在高一自然地理教學中的不足
1.“喧賓奪主”
教師制作課件的主要目的是使教學更好、更有效地進行,而多媒體課件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制作,以適當的形式和內容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課件制作上或使用得不恰當易導致“喧賓奪主”的負面影響。例如,在《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中,挪威峽灣的展示圖(下圖),本身并不能很好地展示峽灣的特點,同時學生也把注意力放在了兩個游客身上,導致教學間斷。
2.制作優秀的適合自己的課件時間花費長
一個優秀的課件在教學實施前需要教師花費大量時間去編輯文字、挑選素材和處理圖片,反復進行動畫的演練以求達到最佳效果。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發現,并牢記課件的不足,課后通過對比反思,不斷修改調整課件。所以一個優秀課件或者是一個適合自己的課件制作是貫穿在整個備課、上課和課后反思中的,教師傾注的心血之多可想而知。
再如,有些素材的搜集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多媒體素材的準備工作往往占據了教學的大部分時間,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就要求教師平時要注意積累,廣撒網多備“米”,不僅是從網絡獲取資源,同樣要在平常的生活中發現素材,工作中注重與同事的資源交流。
四、高一自然地理課件教學中的“偽缺點”思考
有一些教師表示課件存在以下缺點:容量大,學生難以吸收;教師學生缺少互動性;注重形式,盲目運用;不利于拓展學生思維等。筆者通過高一自然地理課件的輔助教學,實踐證明,以上的擔憂是多余的。只要教師在課件的課前制作上多搜集,多整理;在課堂上多體驗,多發現;在課后多反思,多探討,以上缺點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總而言之,通過實踐證明,筆者認為高一自然地理的教學中將課件作為輔助貫穿課堂是利大于弊的。多媒體課件作為一種輔助教學工具是當今教育的一大亮點,它必將成為學生和老師的共同需求。但也要注意課件的制作終究是以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為目的,我們在教學教研中應秉承求真、務實的理念,科學構建課件體系。
參考文獻:
[1]劉婷婷.人教版高中地理實驗教科書必修1“活動”欄目設計特色與價值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2]王文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地理活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