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婭蘭++潘尚
楚天傳媒印務公司,是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投資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集報紙、期刊、圖書、畫冊、包裝等產品設計、印刷為一體,連續多年穩居中國印刷企業百強,擁有多條國際頂尖、國內一流的生產線。然而,近年來,在新媒體的巨大沖擊下,報紙等紙質媒體的印刷業務訂單急劇萎縮。報業遇到困境,印務公司和報紙一起風雨飄搖。
面對嚴峻的形勢,公司黨委把黨建工作與企業的發展戰略、經營理念緊密結合起來,堅持“市場發展到哪里,黨建工作做到哪里”,不斷提升黨建工作的活力和生命力,促進企業管理和效益提升,走出了一條“以報為主,多元發展,提檔增效,轉型升級”的路子。
紅色驅動
據老一輩印刷人回憶,在純報業時代,每當生產高峰時期,公司的“廠房日夜燈火通明,進口機器轟鳴歡唱”。如今,隨著大報厚報時代一去不復返,公司印刷量急劇下降。
正當業內哀鴻一片,紛紛關門倒閉之時,楚天印務公司敏銳發現,人們對于書刊以及包裝等高附加值的商業印刷需求卻是與日俱增。看準這一點,公司主動對接市場客戶需求,努力擴展書刊、畫冊、藥盒等高附加值商業印刷外部市場。然而新的問題接踵而來,報紙印刷所用的全自動化機器設備在書刊印刷面前全無用武之地。書刊裝訂環節需要“純手工操作”,致使生產流程阻滯,人力資源的匱乏成為掣肘書刊生產經營的瓶頸。
經公司黨委會統一意見后,辦公室迅速采取措施,將實際情況公告全廠,倡議公司二線員工深入一線,積極參加裝訂、包裝等手工勞動。結合每周主題黨日活動,公司黨委發動5個支部103名黨員,每周一到周五輪流到車間參加義務勞動。在這里,鐵打的營盤流水的支部。沒有計件,全憑自覺;沒有職務高低,訂單就是號召。
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金則云腰部動過幾次手術,打有鋼筋,他總是一身藍色工裝第一個到達生產現場。剛開始,員工以為“領導在作秀”。可是久而久之,看到領導總是在嘈雜的車間接待客戶、聽取匯報、研究工作,大家開始親切地稱金總為“金領機”。
如今,義務勞動已經成為楚天印務的新時尚新傳統。今年3月,公司接到歷史上最大的一筆藥品包裝訂單,這是公司產品首次沖出亞洲、走向國際的一次難得的機遇。為此,公司發出號召,呼吁全體干部職工支援書刊印務中心,打大仗、打硬仗。一聲號召,以黨員為首的義務勞動大軍馬不停蹄,配書、套袋子、打包、搬箱子?!皾M身滿臉都被汗水浸透了!”黨員欒保林回憶說,公司后來還給參加義務勞動累計超過10次的員工進行了張榜公布。
紅色合力
“10年前,我參加工作不久,那時看到外國專家來公司維修設備,一人一天的費用就是一萬多元。我當時想:等我可以搞定這些故障,一天就能為公司節省幾萬。可是10年后,等我成長為公司業務骨干,能夠獨立處理故障時,我卻有一種被邊緣化的感覺......”楊建功是楚天印務公司設備運行中心的一名機械維修工程師,他的一句“英雄無用武之地”道出了整個印刷行業的舉步維艱。
面對經營困境,今年,楚天印務公司以壯士斷腕、舍車保帥的勇氣進行了兩輪人事制度改革,裁減分流員工100多人,很多工作了20年甚至30年的老員工被推向了社會。楊建功知道,這是公司涅磐重生的關鍵之舉,也是無可奈何的抉擇。唯有如此,公司才能輕裝上陣。
為了重振士氣,公司黨委組織開展了以“雙心閃耀”(對企業和自己的信心,對企業和家庭的責任心)為主題的系列企業文化建設活動。
“公司被劃入武漢自貿區版圖,將給我們帶來很大影響。大量中外企業和產業聚集在自貿區,除了能夠促進印刷包裝業務大幅增加,還會提高我們的廠房土地價值、房產租賃收益等潛在項目?!?月8日上午11點,楚天印務公司的“職工講堂”正式開講。這一天主講的是公司分管老總徐勝斌,他正通過投影儀圖文并茂地傳達自己外出學習的心得。徐勝斌激情洋溢的話語和他所描繪的發展藍圖相得益彰,讓臺下的干部職工精神為之一振。
除了職工講堂,印務公司還開通了微信群、微信公眾號、宣傳櫥窗、企業內刊等交流平臺,傳唱“好聲音”、激發“正能量”,使集團和公司改革發展精神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形式進班組、進現場、進崗位。企業組織的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討論、安全生產隱患攝影比賽、“健步走贏午餐”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在豐富職工精神文化生活、培育職工健康工作理念的同時,更堅定了職工同心攜手、承壓奮進、攻堅克難的必勝信心。
紅色資源
黨員隊伍是企業的基石。楚天印務公司黨委始終堅持抓黨建促發展的方針,努力發揮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通過真刀真槍、貨真價實的改革創新,千方百計降成本、增效益,為企業創造了扎扎實實的生產力。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湖北日報社)董事長(社長)、黨委書記陳劍文到印務公司調研時提出,改革創新是擁有未來的唯一法寶,“深化改革,就是能自己辦的,不要找外部;能少花錢辦的,就不要高成本”。
今年以來,紙張價格猛漲,印刷成本加大。有一天,總經理金則云在車間轉悠,發現尚未用完的卷筒紙筒芯堆成了一座小山,非常扎眼。因為這些邊角余料沒有利用價值,平時都是作為廢紙稱斤賣了。一個想法掠過金總的腦海,讓他欣喜萬分。他立馬找來公司技工,問:“能不能做一個卷筒紙切割紡車,將卷筒紙筒芯上的紙張裁為平張紙使用,把骨頭里面的肉全部剔除干凈?”很快,技工做了一個木制紡車,一年為公司節省紙張成本20多萬元。
今年2月份,公司接到一份客戶投訴。原來,書商博閱公司的一筆專門針對兒童的游戲包訂單,由于投入義務勞動的員工業務不熟,導致游戲包里面不是缺書,就是缺頁,給書商帶來嚴重不良影響。
“不管產品中有沒有義務勞動的成分,我們出品的每一份產品都應該代表公司最好的工藝、最佳裝配和最優服務?!惫靖笨偨浝韯⒁闵钪霾缓卯a品的最終惡果,就是客戶的流失,業務的流失,企業的倒閉。
正是這次小小的教訓,促成了生產線上的一個流程再造。記者在裝訂車間看到,工作臺上擺著20幾種彩色插圖,參加義務勞動的第三支部黨員正在一張一張配頁,配頁完畢以后,過秤,看看刻度,正好是一本兒童畫冊的重量。黨員鐘家平說:“這臺秤作用大著呢,它可以精確到毫克”,也就是說,“缺一頁紙都能在秤上顯示出來?!边@個看似可有可無的“稱重”環節,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
類似的小發明小創造在印務公司還有很多。針對商業印刷手工活多、生產周期壓力大的特點,設備運行中心不等不靠,將從前印刷報紙閑置的傳輸設備改造成書刊配裝流水線。純手工變成了“半自動”,工作效率一下提高了3-4倍。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黨組織就是一個戰斗堡壘。楚天印務5個黨支部、103名黨員,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散發著滿滿的正能量,使印務公司在歷經近十年的商業印刷虧損后,逆勢飄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