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松
近年來,荊州市沙市區堅持以互聯網思維推進農村黨建和農村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探索農村黨建與電商產業融合發展,使“農村電商+黨建”在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轉移農村勞動力、促進群眾脫貧致富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依托村級陣地建平臺優環境
建好電商服務中心。在新建黨群服務中心設置電商服務功能區。區財政每年預算500萬元,每村補助20萬元,區直聯村部門支持不少于10萬元,區委組織部也通過“以獎代補”形式,進行資金扶持。目前,全區共建成500平米以上黨員群眾服務中心38個,占73.08%。
建設電商創業平臺。沙市區岑河鎮投入1000余萬元新建電商創業大樓,打造研發設計、美工攝影、電商運營、創業培訓為一體的電商創業服務體系。
建立電商服務網絡。大力推動村級活動場所電商服務站點和全區電商服務網格建設,設立黨員電商服務示范崗40個,2016年底實現全覆蓋。聚力打通農村電商配送關節,構建區、鎮、鄉一體化的物流配送網絡。
依托黨組織創產業壯經濟
發展電商黨組織。根據行業地域特點,設立電商協會黨支部,吸收優秀電商人才加入黨組織。通過黨建微信和電商qq群等,推動電商黨員在線學習、互動交流、過組織生活。
村黨組織帶頭領辦。大力引導黨員致富帶頭人回村任職,帶頭領辦、創辦電商企業。岑河鎮岑河村黨支部書記史方文原是申通物流荊州區總代理,他發揮物流方面的優勢,建立村辦針織產業園,通過電商平臺將岑河內衣賣到全國各地。
黨員帶頭創業。目前,全區有100多家黨員電商業主主動亮身份、亮承諾,建立了一批土特產實體店、網店及農民創業網店,帶動1000多戶農戶跨入電商。
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推行“黨支部+合作社+電商平臺”模式,把黨支部、黨小組建在產業鏈上,建成專業合作社136個,其中黨員領辦82個。鑼場鎮有機蔬菜電商于2014年正式起步,經過近兩年的發展,初步實現了從“實體店—微商—淘寶—商城—自建平臺”的轉型升級;長湖錦繡牽頭眾籌銷售陽澄湖大閘蟹,通過電商平臺交易,不到10天,銷售20萬元……
依托電商人才和龍頭企業強實業
強化政策扶持。沙市區每年從人才經費中拿出專項資金用于引進電商專業人才,重點加強對新引進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的扶持獎勵,每年年初在全區現代服務業大會上專門對電商進行表彰,并發放專項扶持獎勵資金。
培養電商人才。引進電商經驗豐富、實力較強的福建電商人才、荊州市電子商務協會會長吳德富落戶沙市,帶動全區小微電商企業發展。與電子商務教育機構合作,開展電商創業人員、村黨組織書記、大學生村官和農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電商培訓。
培育電商企業。通過大力扶持電子商務企業發展,沙市區培育了中國電子商務示范企業“中國綠谷網”、省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小胡鴨”等一批電子商務骨干企業。
目前,沙市區發展電商企業80余家,電商化率近30%,解決就業4萬余人,其中拉動返鄉就業創業近6000人,電商企業線上線下交易達156億元。
(作者系荊州市沙市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