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遠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一項“凝聚力”工程。近年來,南漳縣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基層組織建設的一項重大任務來抓,著力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難題,增強村級組織“造血”功能,有力推動了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提升村級組織服務功能提供了堅強保障。
加強引導,激發活力促發展。注重培訓引導,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分層級對村干部進行市場經濟、產業發展、經營管理以及法律法規知識培訓,提升村干部發展集體經濟能力基礎。注重典型示范,按照“提升現有典型、培樹新興典型、扶持潛在典型”工作思路,每個鄉鎮遴選3至4個集體經濟強、工作有思路、發展有辦法,具有發展特色的村辦點示范。注重獎懲激勵,實行村干部發展集體經濟工作責任制,將村干部報酬與發展集體經濟掛鉤。
上下聯動,整合資源促發展。實行領導聯點指導,建立縣“四大家”領導聯系發展村集體經濟工作制度,每名領導聯系一個村,幫助分析發展現狀、理清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實行結對幫扶,結合“城鄉互聯共建”活動,采取“三級聯動、分工負責、對口幫扶”的辦法,幫助聯系村理清發展思路、制定發展規劃、找準發展項目、完善發展配套設施,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出臺政策扶持,縣委、政府研究制定《關于加快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在村級組織興辦企業、基礎建設、稅費減免、信用貸款等方面給予傾斜和扶持。
因地制宜,創新模式促發展。立足資源做文章,充分開發利用村集體所有的土地、山林、水面等自然資源,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經濟優勢。立足區位做文章,鼓勵區位優勢明顯的村利用集體建設用地、村級留用地和宅基地整理復墾節余的建設用地,興建集體物業項目,實現群眾增收與集體增收“雙贏”。立足服務做文章,圍繞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戶需求,成立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收購公司等,開展技術指導、信息傳遞、物資供應、產品加工、市場營銷等服務,以有償服務方式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夯實基礎,強化保障促發展。選優配強班子,著力打造“雙強型”干部隊伍,采取公推直選、黨委選派、群眾舉薦等方式,多管齊下,從能人大戶、致富能手、企業老板中等選配村干部。優化組織設置,積極優化農村黨組織設置模式,打破城鄉分割、地域分割、行業分割局面,探索建立聯合黨組織125個,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推動各種資源統籌,有效集聚了發展合力。健全管理機制,采取“建立一本臺賬,制定一個規劃,成立一個中心,完善一套制度”的“四個一”措施,促進集體經濟發展的制度化、規范化。
堅持利益共享,延伸發展效益,提升了基層組織服務功能。隨著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村級組織服務群眾的功能也不斷增強,提高了村民生活“幸福指數”。村級集體經濟得到發展后,各地把改善民生作為重中之重,加大對公益事業的投入力度,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通過多管齊下,全縣283個村均興辦有經濟產業實體,網羅8000多戶村民以資金、技術、土地、資源等多種方式加入村經濟產業實體,不僅實現集體增收,還有力地推動了農民增收和富余勞動力就近就業,使農民與村集體形成共同體,實現了興榮與共。
(作者系南漳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