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辦法》
的目的和意義
問:制定《湖北省行政問責辦法》的目的和用意是什么?
省紀委法規室: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來說,必須堅決杜絕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辦法》的出臺,是為了加強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和管理,促進依法行政,推進法治政府與創新政府、廉潔政府、服務型政府建設。
是否有可以免責的情況
問:大家比較擔憂的是,只要做錯事就會被問責,有可以免責的嗎?
省紀委法規室:《辦法》第17條對免于行政問責專門作出了規定。下列情形可以免予行政問責:情節輕微并主動改正的;勤勉盡責,行政決策、執行程序符合有關規定,未非法牟取私利,未與他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權益,未造成重大損失或惡劣影響,且法律法規未明確禁止的;情況緊急但盡到合理注意義務的。
有哪些具體情形規定
問:《辦法》對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有哪些具體情形規定?
省紀委法規室:不作為情形主要有:不執行上級或本級人民政府依法作出的決定、命令的;未依法履行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費、行政確認、行政給付、行政檢查等相關行政職責的;未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或者對監督管理中發現的違法行為、安全隱患等問題未依法予以處理的;未依法履行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人身權、財產權等法定職責的等。
亂作為情形主要有:超越法定權限或違反法定程序實施行政行為的;違反決策程序對重大事項作出決定,或者個人或少數人擅自改變集體決定的;濫用自由裁量權或選擇性執法,致使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或者使其逃避、減輕責任的;擅自設立行政許可或增加行政許可前置條件等無法定依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增加其義務的等。
慢作為情形主要有:對應當履行的職責,無正當理由未在規定時限內辦結的;對涉及群眾生產生活等切身利益的問題依照政策或有關規定能及時解決而不及時解決的;對符合政策的群眾訴求消極應付、推諉扯皮的等。
行政問責的后續影響
問:行政問責后會產生哪些后果和影響?
省紀委法規室:
《辦法》第14條規定,行政機關受到問責處理的,在當年年度考核評優和評選各類先進時扣減評分。其中,受到通報批評、責令公開道歉處理的,取消當年年度考核評優和評選各類先進的資格。對行政機關問責的同時,應當追究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的責任。
《辦法》第15條規定,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受到責令公開道歉、停職檢查、調離崗位、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免職、辭退或解聘的,取消當年年度考核評優和評選各類先進的資格。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受到調離崗位問責的,一年內不得提拔使用;受到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免職問責的,一年內不得安排職務,兩年內不得擔任高于原任職務層次的職務。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受到辭退或解聘的,按有關法律法規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