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16)》顯示,位于北京正南50公里的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位列全國百強縣,并成為全國400強樣本縣(市)中最具投資潛力的一個。
而在15年前,該縣財政收入僅有1.1億元,是廊坊市排名倒數的農業縣。15年來,華夏幸福為“固安產業新城”累計引入企業約520家,項目簽約投資額超1300億元。
目前,華夏幸福開發建設的產業新城主要圍繞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珠江三角洲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用PPP模式帶動產業招商
招商引資,一直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便提出,要“繼續放寬投資準入,擴大服務業和一般制造業開放,簡化外商投資企業設立程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招商引資的表述則更為具體:“在資質許可、標準制定、政府采購、享受《中國制造2025》政策等方面,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地方政府可在法定權限范圍內,制定出臺招商引資優惠政策。”
地方政府對招商引資的熱情也從未減弱——今年1月,武漢、西安這兩個位于中西部的副省級城市,均把招商引資作為當地經濟趕超發展的“一號工程”。
很多人認為,招商引資就是政府的事。實際上,發動社會資本力量的招商模式,已成為各地招商引資工作中的一大亮點。
自2002年開始,華夏幸福通過PPP模式與各地政府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全程合作”的共同體關系,為各地產業新城招商引資的有效推進起到重要作用。
產業培育與導入是華夏幸福的核心能力。2004年起,華夏幸福便設立專業招商機構,目前擁有近3600人的產業發展團隊,聚焦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材料、文化創意等10大行業,為各地產業新城全面打造200個產業集群。
據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16年底,華夏幸福已經為各地產業新城累計引進企業1300家,招商引資額超3300億元。
可復制的“固安模式”
造房子容易,做“產業新城”難。
沒有高度聚集的產業、完善的城市功能、優美的生態環境,在有限區域內,幾十萬人絕不可能有序地生產、生活,可持續的招商引資更無從談起。
而在固安探索的產業新城PPP模式,由于受到了各界的認可和好評,正在華夏幸福其他產業新城項目中不斷被復制,這充分驗證了華夏幸福這一商業模式的優越性。“固安與華夏幸福的第一次握手,是被‘逼出來的。”第一任固安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劉旭表示,推動合作的最大推手是:“窮”。
2002年,已掛牌10年的固安開發區仍是一片沉寂景象。可老板們跑馬燈似地來了又走了,縣里干著急,“什么基礎設施都沒有,哪個項目來投資?”
建好基礎設施,是招商引資的基本條件。但不是固安不想把基礎打好,彼時當地財政捉襟見肘,連鄉鎮干部工資都不能按時發放,建設更是有心無力。
2002年,固安縣政府與華夏幸福簽訂協議,設立三浦威特園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園區運作,管委會履行政府職能。
但對劉旭而言,要建立相互信任,還有關鍵問題待解:這是不是一個短視投機的公司?協議上雖已白紙黑字,但劉旭覺得“做得好遠勝說得好”。
招商引資,規劃為先。剛開始兩年時間里,華夏幸福沒有急著招商上項目,而是邀請全球9個國家和地區的40余位產業規劃方面的專家,遍訪新加坡、德國先進工業區,將工業開發區拔高到產業新城的層次,進行高規格的規劃設計。
“看到華夏幸福投入3000萬巨資進行規劃,我們心里就有底了。”劉旭說。
把園區開發交由市場同時,固安政府把精力集中在簡政放權上,千方百計為園區營造投資成本最低、服務效率最高的投資環境。
“現在,工商、土地、環保等10多個職能部門在園區設立分局,園區內為企業服務的人員有100多人,服務內容近百項。”固安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于洪武說。
舞臺搭好了,企業自然絡繹不絕。截至2016年12月底,華夏幸福已為固安產業新城引進大量高精尖企業,包括德益陽光生物技術等生物醫藥類企業,以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為核心的航天企業,以京東方為主導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以京東為主導的電子商務企業等。
讓武漢更有“產業吸引力”
版圖迅速擴張之下,華夏幸福已贏得國家層面的認可。
2015年7月20日,固安縣政府與華夏幸福共同探索的PPP模式作為創造性典型經驗,被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并作為唯一一個新型城鎮化項目入選國家發改委PPP示范項目。
2016年10月,財政部聯合教育部、科技部等20個部委共同發布了第三批PPP示范項目名單,華夏幸福“固安高新區綜合開發PPP項目”及“南京市溧水區產業新城項目”雙雙入選。
2016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成立PPP專家庫,首批專家資源名單中,吳中兵、楊硯峰、顧強等三位華夏幸福高管入選其中。
2017年5月,湖北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省PPP專家庫專家名單,華夏幸福武漢區域事業部李洵、郭亞雄入選。
此外,在這一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共贏的模式中,華夏幸福負責委托區域內進行投資、開發、建設、招商及運營等工作,包括規劃設計、土地整理、基礎設施建設、公共配套建設、產業發展、城市運營等領域。
在戰略深耕之地的華中地區,華夏幸福也有所布局。
以去年10月簽署PPP合作協議的武漢新洲問津產業新城為例,目前該項目已全面開工建設。華夏幸福將如何打造這座新城,讓它更加具備產業吸引力?
“城市發展要有吸引力,除了提升硬件設施,還要積極提升文化內涵和品味。”華夏幸福副總裁、武漢區域事業部總經理李洵坦言,問津所在的新洲區對武漢主城區而言是心理距離大于地理距離,“當地有豐厚的文化內涵,可以通過一些商業風情街和一些文化旅游設施硬件的建設,去精心組織好城市營銷,增加其文化內涵和旅游吸引力。”
李洵表示,華夏幸福已為問津產業新城謀劃了一個高品質的城市公共配套,為新洲打造一個亮點區塊。目前正謀劃的有新洲城市規劃館、中央公園、商務酒店、教育設施。
今年2月,“問津產業新城PPP項目”納入湖北省發改委重大項目庫(PPP模式),并成功入選國家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中心項目庫。
此外,華夏幸福在湖北還在積極推動大健康產業、智能制造產業、航天產業等方面的招商引資,目前正在洽談的科技型企業有數十家,固定資產投資超過百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