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楊剛
攜手譜新篇
—— 第十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觀察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楊剛
中國-東盟關系正在從“成長期”向“成熟期”邁進,越來越具有地區乃至全球性意義。
“小時候,我在華文學校念書,對中國文化心生憧憬,從那時起便與漢語結下‘不解之緣’,如今我在中國生活學習已有6年。”7月28日,在貴州舉辦的第十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以下簡稱交流周)開幕式上,北京大學中文系泰國留學博士彭文斌作為學生代表致辭。學習漢語十余載的彭文斌,見證了中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他說,“我志愿成為中國和東盟友好關系的使者,通過在中國學到的知識,為未來中國和東盟建立更深厚堅固的友誼橋梁貢獻力量。”
自2008年以來,交流周已連續十年在貴州舉辦。隨著中國和東盟國家在教育、人文等多領域對話交流合作的不斷深入,像彭文斌一樣來華留學的東盟學子如今已達8萬余人。
28日上午,在開幕式大廳,中國與東盟十國國旗矗立兩側,舞臺上,菲律賓民族歌舞、貴州侗族大歌表演為本屆交流周拉開帷幕。
爽爽的貴陽再次迎來中外高層政要和各方貴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出席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貴州省委書記、省長孫志剛致歡迎辭;老撾副總理宋賽·西潘敦及2017年東盟輪值主席國菲律賓代表致辭。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貴州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秦如培分別主持。國務院副秘書長江小涓、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外交部部長助理錢洪山等中外嘉賓逾1300人參加開幕式。
“貴州歷史悠久、文化多彩、資源豐富、生態良好、區位便利。”孫志剛說,貴州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借助交流周等重要平臺全方位擴大開放,經濟社會發展勢頭持續向好。今天,交流周永久會址落戶貴州,貴州將認真學習借鑒與會各方推動教育發展的經驗做法,全力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推動更多合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促進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教育交流作出貴州貢獻。
開幕式上,劉延東和宋賽·西潘敦共同為“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永久會址”揭牌。
交流周永久會址于2016年9月在貴安新區大學城落成,占地面積達830畝,設有15個不同規格的宴會廳(會議室)、6個VIP會見室,以及總面積達60000平方米的會議室及多功能廳。
“花”落貴州,無疑是一種機遇。交流周作為貴州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和窗口,不僅為中國-東盟雙邊交流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也為貴州高校的開放交流創造了良好的平臺和契機。
民心相通,教育先行。
28日下午,交流周永久會址二樓紅楓廳格外熱鬧,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的150余名教育界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同分享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成果。
作為中國-東盟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校長論壇的主辦單位,貴州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曾羽介紹說,“本次論壇旨在深化中國-東盟高等院校間的交流合作,引發文化與文化的深入交流、思想與思想的不斷碰撞,激發出更好的創新思維火花,尋找到更佳的創業機會,最終實現創新創業成果向縱深、務實、專業化、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論壇還舉行了“一帶一路”國際教育協同創新中心揭牌儀式,以及“中國-東盟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成立儀式,22家入盟單位現場簽署了備忘錄。
同一時間,在永久會址二樓舉辦的還有中國-東盟醫學教育高峰論壇、“一帶一路”人才培養校企聯盟成立暨“一帶一路”人才培養校企合作對話、交通教育服務“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等活動。

第十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開幕式上,菲律賓學生表演舞蹈《菲律賓之美》。(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李森 / 攝)
29日上午,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主辦的中國-東盟經濟類大學聯盟籌備工作會召開,會議討論了聯盟章程(草案),啟動聯盟籌備工作,正式成立后,聯盟將在區域經濟研究、國家政策制定、高等教育合作、師資隊伍建設及國際學生流動等領域謀合作、促發展,提升國際教育合作水平,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在高新技術人才培養方面,同期召開的大數據教育與人才培養研討會、“一帶一路”背景下面向東盟ICT(信息和通信技術)產教融合發展論壇也值得關注。同時,中國-東盟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揭牌,研究院下設智慧海洋中心、先進制造聯合研究中心、土木工程中心等若干研究中心,就雙方共同關心的議題、交流培訓開展合作研究。
開幕期間,圍繞創新創業、醫學教育、軌道交通教育、職業教育、幼兒教師發展等方向,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貴州財經大學、貴州民族大學、貴州醫科大學、貴陽中醫學院、貴州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等不同層次院校都相繼主辦和承辦了相關論壇和活動。值得一提的是,由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承辦的中國-東盟幼兒教師發展論壇,在國內首次全面系統地提出關注“兒童動商”的概念。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中國和東盟將以交流周“十年基石”為新的起點,繼續深化多領域交流合作,不斷拓展國際辦學空間,為人才提供交流平臺,為新篇章注入新活力。
今年是“中國-東盟旅游合作年”,在交流周框架下,中國-東盟智慧旅游與旅游大數據高峰論壇于8月1日舉行,貴州黃果樹智慧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作交流發言。論壇提出,要促進中國-東盟旅游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使中國-東盟成為最具吸引力、更加多元的一體化旅游目的地,促進東盟共同體持續健康發展。
交流周框架下還舉行了傳統醫藥及民族醫藥論壇、中國-東盟傳統戲劇展演、第四屆中國-東盟茶文化論壇、“云上絲路”(貴州)研討會等多個領域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
育人于教,圓夢于心。本屆交流周還特別舉辦十周年慶典晚會,晚會由“開放之路”“文明之路”“和平之路”“創新之路”“繁榮之路”五個篇章組成,“開放、文明、和平、創新、繁榮”也正寄托了中國和東盟廣大人民群眾共同期盼的發展夢想。
今年是東盟成立50周年。劉延東表示,中國-東盟關系正在從“成長期”向“成熟期”邁進,遠遠超越雙邊范疇,越來越具有地區乃至全球性意義。
交流周宣布通過了《中國-東盟教育合作行動計劃(2017—2020)》,同時,還現場為東盟來華留學生代表頒發了“中國-東盟海上絲綢之路獎學金”。
十年攜手,中國和東盟兼具天時地利人和,合作前景廣闊,攜手發展正當其時。
(責任編輯 / 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