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江婷婷
技術創新:傳統工業邁向中高端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江婷婷
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新產業培育新產能,成為貴州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工業企業提質增效升級的“關鍵一招”。
2 0 17上半年,貴州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 3 6 6.4 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 0.0%,增速高于全國水平3.1個百分點,高于上年同期0.3個百分點。
在跨越趕超道路上,壯大工業經濟規模,提升工業經濟質量效益,是貴州工業發展的必然追求。近年來,在量的追趕和質的提升過程中,貴州工業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著重解決生產方式粗放、市場主體少、企業成本高、產業低端等供給端矛盾,傳統工業發展呈現新的跨越之勢。
在貴州開磷控股集團(以下簡稱開磷集團)大水工業園,總投資3 2億元、歷時近4年建設的三期工程已全面投產。此舉標志著大水工業園高濃度磷復肥生產規模年產將達3 1 0萬噸,為實現“百億礦肥”企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期工程是多功能磷復肥及磷精細化工技術改造項目,我們要為磷復肥方面和精細化工研發生產奠定基礎,增強行業話語權,在精細化工項目的很多領域要成為行業的引領者。” 開磷集團磷化工高級專家、礦肥公司副總經理紀波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于礦肥公司來說,就是要從生產端入手,通過科技的手段提升產品競爭力。
得益于貴州省“千企改造”工程的契機,開磷大水工業園整個生產裝置設備以及工藝技術都進行了改造升級,其中干吸三塔裝置的改進就是一大突破。
作為硫酸裝置中的“干吸工序”,干吸三塔裝置為裝置吸收三氧化硫產生硫酸提供重要保障。這一裝置的改進可減小裝置前沿系統動力消耗,每小時能節約6至8噸中壓蒸汽,可用于余熱發電,大約每年能產生實際效益2 6 5萬元。
近年來,貴州充分利用磷礦資源優勢,打造黔中磷及磷化工產業集群,積極發揮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支持開磷、甕福、金正大、芭田等省內磷化工行業龍頭企業著力延伸產業鏈條,引導中小企業圍繞龍頭企業重點發展下游精深加工產業和關聯產業,促進形成精細磷化工產業集群,實現集聚發展、集約發展。
而今,貴州省化工產業規模已突破千億級。截至2 0 1 6年,貴州省化工行業全年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 5 2 8億元,工業增加值3 3 7.8億元,同比增長1 2%。
日前,貴州航宇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宇科技)與世界知名航空發動機制造商——德國M T U公司簽署長期合作協議,結成長期戰略伙伴關系。根據協議,由航宇科技向M T U提供航空發動機的環形鍛件。
在航宇科技總經理劉朝輝看來,航宇科技能夠成為行業“佼佼者”,科技創新是制勝之本。
走進航宇科技生產車間,通過兩臺觸控屏電腦,可以清晰看到每件產品的生產流程,追溯每件產品在每個流程的指標性能。
劉朝輝介紹,目前航宇科技已實現全廠數字化控制,實現產品生產中的數字化管理,確保了生產過程中的可控性、產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通過實時監控,為質檢和生產部門提供了隨時追溯產品生產和質量控制記錄的可能。
在占領行業科技“制高點”方面,航宇科技可謂“不遺余力”,每年的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1 0%左右。
航宇科技建立了四大技術研究平臺,掌握了十余項核心技術,其中高溫合金、鈦合金環鍛件精密軋制技術、航空發動機機匣整體制造技術、高溫合金環形件微應力制造技術、航空發動機難變形材料復雜截面環形件近凈成型技術,在全球鍛造行業具有領先水平。航宇科技已獲得國家專利授權7 0余項,這就是技術創新推進企業發展的真實寫照。
在貴航股份永紅散熱器公司,2 0 1 5年啟動的技改工程,將原來手工裝配工藝,改為機械裝配,在原料加工上實現了降成本增效益目標。現在,該公司的散熱器已經為一汽大眾、上海大眾、比亞迪等汽車廠商提供配套服務。
近年來,裝備制造業在促進貴州工業轉型升級中發揮了引領作用。隨著航空、航天、電子三大軍工集團及行業內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貴州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一批裝備、產品和技術在“載人航天及探月”“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北斗工程”“載人深潛”“南極科考”等國家重大工程中,均承擔了大量配套裝備的研制和生產任務。據統計,2 0 1 6年,貴州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完成產值1 8 2 0億元,成為工業支柱產業之一。
在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發布《2 0 1 7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名單》中,“貴州工業云”成功入選2 0 1 7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
由貴州航天云網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云上貴州”大數據平臺構建的“貴州工業云”,整合了全省范圍內的產業配套需求和制造能力。企業可以在“云端”實現設計、生產、加工、售后等全生產過程的制造協同,提供包括工業資訊、解決方案、服務隊伍、行業專家、工業軟件、工業機器人等各類企業所需的服務。
眾多企業借此“騰云而起”,實現了增值提效。
中航力源液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航力源”)是“貴州工業云”平臺的合作企業之一。公司利用“工業云”平臺建設的“云供應鏈系統”,實現以訂單為驅動的生產采購一體化應用,建立了采購、備料、供應商與客戶、倉庫、結算一體化的系統。
“在‘云供應鏈系統’幫助下,中航力源將實現企業供應鏈采購部分的整合,并與公司的生產制造執行系統形成無縫連接,細分了制造采購端的各個環節流程,完成采購平臺的統一整合,實現陽光采購。工業云技術的引入,是平臺的一個亮點,節約了成本,實現了系統的快速上線,并將實現各類信息實時化、透明化、精益化的管理。”
據中航力源公司信息化管理部部長盧小江介紹,平臺將采購和生產有機地聯系起來,提高了管理水準,使采購管理更科學規范,提高生產運行效率。采購人員減少5 0%,訂單執行及時率提升9 0%,響應周期從原來1 5天縮短到7天。
這個云平臺將管理部門和機床操作者有機的聯系起來,提高了管理水準,使程序管理更科學規范,提高機床利用率。
在“貴州工業云”案例庫里,像中航力源這樣成功的案列有8 0余個。自2 0 1 6年上線運行至今,“貴州工業云”已經成為助推全省工業企業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力量。截至目前,“工業云”平臺已突破7萬企業用戶,共發布需求1 2 8 6 0條,發布產品2 2 0 6 5個,發布金額1 6.4億元,累計成交金額9.2億元。
(責任編輯 / 岳振)

圖為中航力源工程機加廠生產現場。(中航力源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