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茹 孫美娟 王婷 瞿松梅 王茜 羅福蘭
紅花逍遙片治療肝郁氣滯型黃褐斑的臨床觀察
劉艷茹 孫美娟 王婷 瞿松梅 王茜 羅福蘭
目的 觀察紅花逍遙片治療肝郁氣滯型黃褐斑的臨床療效。方法 90例肝郁氣滯型黃褐斑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5例。觀察組給予口服紅花逍遙片治療, 對照組給予口服逍遙散治療。服藥3個治療周期后,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皮損積分、臨床癥狀積分及總有效率。結果 與治療前比較, 兩組治療后皮損積分均有所降低,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皮損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 兩組治療后臨床癥狀積分均有所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臨床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8.9%, 高于對照組的64.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紅花逍遙片在治療肝郁氣滯型黃褐斑方面效果良好, 值得臨床推廣。
黃褐斑;肝郁氣滯;紅花逍遙片;臨床觀察
黃褐斑是一種好發于面部的色素沉著性皮膚病, 多見于中青年女性, 以面部出現淡褐色或深褐色斑片為臨床表現,多數患者無不適癥狀, 少數患者有輕微不適感。黃褐斑雖然不是致命性的疾病, 但病情纏綿難愈, 反復發作, 有損患者面部皮膚, 影響容貌, 可導致患者精神壓力增大, 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本研究選用紅花逍遙片治療肝郁氣滯型黃褐斑, 取得良好療效, 現將觀察結果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婦科門診確診的肝郁氣滯型黃褐斑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為女性, 年齡 20~50 歲, 其中皮損發生于面部兩側頰部, 呈蝴蝶形對稱散布者31例;主要發于額部、顳部、鼻部和頰部,以面頰上半部分為主者19例;主要發于口周、頰下部, 以面頰下半部為主者5例;皮損彌漫泛發于面頰大部分者35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5例。觀察組患者平均年齡(33.60±6.04)歲, 平均病程(4.7±1.5)年;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36.60±6.21)歲, 平均病程(4.5±1.7)年。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標準 符合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修訂的《黃褐斑的臨床診斷及療效標準》[1]:①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 通常對稱性分布,無炎癥表現及鱗屑;②無明顯自覺癥狀;③女性多發, 主要發生在青春期后;④病情可有季節性, 常夏重冬輕;⑤排除其他疾病(如顴部褐青色結、黑變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蘚等)引起的色素沉著。符合《中醫外科學》中黃褐斑的肝郁氣滯型中醫診斷標準[2]:女性多見, 斑色深褐, 彌漫分布;伴煩躁不安, 胸脅脹滿, 月經不調, 口苦咽干。舌質紅, 苔薄,脈弦細。
1. 3 排除標準 ①排除孕婦、哺乳期患者。②排除合并肝、腎、心血管疾病患者。③排除無法測定療效或資料缺失影響療效判定者。
1. 4 方法 觀察組口服紅花逍遙片(江西普正制藥有限公司, 規格:0.39 g/片)治療。組成:當歸、白芍、白術、茯苓、紅花、皂角刺、竹葉柴胡、薄荷、甘草, 3片/次, 3次/d。對照組口服逍遙散治療。組方:柴胡15 g、白芍10 g、當歸12 g、白術10 g、茯苓10 g、生姜6 g、薄荷6 g、甘草10 g, 水煎服, 1劑/d, 分3次口服。服藥1個月為1個治療周期, 兩組均服藥3個周期, 經期停止服藥, 3個治療周期后評價療效。
1. 5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 5. 1 皮損評分 依據皮損面積評分:0分:皮膚顏色正常;1分:皮損總面積≤2 cm2;2分:皮損總面積2~4 cm2;3分:皮損總面積 >4 cm2。依據皮膚顏色深淺程度評分:0分:皮膚顏色正常;1分:淡黃褐色;2分:黃褐色;3分:深黃褐色。總積分=皮損面積評分+皮損顏色評分。
1. 5. 2 臨床癥狀評分 對患者臨床伴隨癥狀進行評定:煩躁不安2分, 胸脅脹滿2分, 月經不調2分, 口苦咽干2分。輕度:出現上訴癥狀, 但偶爾出現, 不影響生活, 1分;中度:經常出現, 對生活有一定的影響, 2分;重度:癥狀持續存在,嚴重影響患者生活, 3分。總評分=指標分+程度分。
1. 5. 3 療效判定標準 依據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制定的《黃褐斑的臨床診斷和療效判定標準》中的療效的評定標準[1]:痊愈:肉眼視色素面積消退>90%, 顏色基本消失;有效:肉眼視色斑面積消散60%~90%, 顏色明顯變淡;好轉:肉眼視色素面積消退30%~59%, 顏色變淡;無效:肉眼視色素面積消退<30%, 顏色變化不明顯。總有效率=(痊愈+有效+好轉)/總例數×100%。
1. 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1 皮損積分 與治療前比較, 兩組治療后皮損積分均有所降低,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皮損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臨床癥狀積分 與治療前比較, 兩組治療后臨床癥狀積分均有所降低,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臨床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臨床療效 治療3個周期后, 觀察組患者痊愈9例, 有效26例, 好轉5例, 無效5例, 總有效率為88.9%;對照組痊愈3例, 有效18例, 好轉8例, 無效16例, 總有效率為64.4%。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皮損積分比較(, 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皮損積分比較(, 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453.26±1.30 1.82±0.78ab對照組453.29±1.352.19±0.81a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457.6±3.2 2.2±1.2ab對照組457.9±3.02.4±1.1a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
黃褐斑作為女性常見病, 目前一般認為與內分泌失調、遺傳、紫外線照射及氧自由基、藥物與化妝品、口服避孕藥、局部微生態、機體系統性病變、情緒波動等有關[3]。由于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 目前治療途徑有限且臨床療效欠佳。
中醫學尚無“黃褐斑”這一具體病名, 可歸屬于“肝斑”、“黧黑斑”、“面風黧”、“面塵”等范疇, 黃褐斑雖然病位在面部,但多與臟腑功能失調相關, 其中與肝臟尤為密切。肝主疏泄,條暢全身氣機, 對各臟腑經絡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具有平衡作用。女子以肝為先天, 現代女性承受著工作生活雙方面的壓力, 易產生煩躁焦慮情緒, 若情志不遂, 肝氣不舒, 疏泄功能失職, 氣機不得暢達, 氣滯血瘀, 致顏面氣血失和, 絡脈淤滯而發為本病。《醫宗金鑒》云:“黧黑如塵久始暗, 原于憂思惱怒成。”另外有研究表明抑郁和焦慮是黃褐斑患者的主要情志障礙, 在黃褐斑發病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4]。由此可見, 在黃褐斑的治療中, 疏肝解郁尤為重要。
紅花逍遙片是在宋代《太平惠民合劑局方》的經典名方逍遙散基礎上加減而成, 方中竹葉柴胡疏肝解郁, 使肝氣以條達,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柴胡可提高人體內氧自由基活性,具有明顯的抗氧化作用, 且柴胡皂苷能夠通過激活巨噬細胞、淋巴細胞調節機體免疫, 從而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5], 方中選取有效成分柴胡皂苷含量更高的竹葉柴胡, 進一步增強其功效;當歸甘溫質潤, 補血和血, 其提取物具有抗老化及美白的作用, 主要通過清除自由基、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以抗老化,抑制黑色素合成, 減少黑色素含量, 從而發揮美白作用[6]。白芍酸斂肝陰以養血, 緩急止痛;歸、芍、柴同用, 補養肝血,調達肝氣, 養血柔肝。肝失疏泄, 氣機升清降濁不暢, 則脾胃運化功能失調, 精微無以為化, 聚濕為痰, 痰淤互結, 方用白術、茯苓健脾去濕, 使運化有權, 氣血兼顧, 肝脾并治。研究表明甘草中的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具有免疫調節作用[7]。中醫學認為“有斑必有淤, 無淤不成斑”, 女子經、帶、胎、產的生理特點, 數傷于血, 氣分偏盛, 氣血運行不暢, 結聚不散而形成淤血, 導致內有淤而外成斑。研究發現黃褐斑患者的血管及血液流變學存在異常, 其纖維蛋白原、血漿粘度、全血粘度等較正常女性明顯升高[8], 表明淤血與黃褐斑的密切關系。紅花逍遙片中增加了皂角刺以行氣行血, 溫經通絡;紅花活血通經, 散淤止痛, 使瘀血得以消, 新血得以生, 兩者合用, 改善機體瘀血狀態, 調節血液循環以達到祛斑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 紅花中含有的紅花黃色素, 可通過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多種方式發揮其抗氧化作用[9,10]。紅花逍遙片全方共奏疏肝解郁, 活血化瘀之攻, 通過調理內在臟腑, 以達到消除外在斑片的目的, 現代藥理的研究對臨床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持。
本研究選取肝郁氣滯型黃褐斑患者, 口服紅花逍遙片與口服逍遙散進行比較, 結果顯示,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于肝郁氣滯型黃褐斑患者, 選取紅花逍遙片進行治療, 效果良好, 同時還具有服用方便、療效顯著、價格適中的特點, 患者易于接受, 依從性好, 值得臨床推廣。
[1]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 黃褐斑的臨床診斷及療效標準(2003年修訂稿). 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 2004, 3(1):66.
[2] 陳紅風. 中醫外科學.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7:228.
[3] 鄒宏超, 付香蓮. 黃褐斑病因及發病機制研究進展. 皮膚病與性病, 2010, 32(4):27-29.
[4] 張明, 吳志明, 李麗瓊, 等. 黃褐斑發病相關因素與抑郁焦慮水平的關系研究. 現代中醫藥, 2010, 30(6):83-84.
[5] 李仁國. 柴胡有效成分及藥理作用分析. 陜西中醫, 2013, 34(6):750-751.
[6] 高瑞英, 黨志, 鄒穎楠, 等. 當歸提取物抗皮膚衰老及美白功效外實驗研究. 時珍國醫國藥, 2010, 21(4):874-875.
[7] 王元, 翟彩云, 彭雪晶. 甘草及其衍生物藥理作用的研究新進展. 甘肅醫藥, 2011, 30(7):398-401.
[8] 何黎. 黃褐斑診治新思路. 皮膚病與性病, 2012, 34(1):13-14.
[9] 張歡, 張立偉. 紅花黃色素抗氧化活性研究. 化學研究與應用, 2012, 24(5):715-721.
[10] 裴素娟, 張強, 楊君. 紅花逍遙片治療肝郁氣滯血瘀型月經后期的臨床觀察. 中國藥房, 2016(2):245-247.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Honghua Xiaoyao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qi stagnation type chloasma
LIU Yan-ru, SUN Mei-juan, WANG Ting, et al.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unming 650500,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Honghua Xiaoyao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qi stagnation type chloasma.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liver qi stagnation type chloasm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ral Honghua Xiaoyao table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ral Xiaoyaosan. After 3 treatment cycles,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skin lesions scores, clinical symptom scores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decreased skin lesions scores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skin lesions scores after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decreased clinical symptom scores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linical symptom scores (P>0.05). The observationgroup had high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88.9% than 64.4%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Honghua Xiaoyao tablets shows perfect effect in treating liver qi stagnation type chloasma, 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Chloasma; Liver qi stagnation; Honghua Xiaoyao tablets; Clinical observation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5.006
2017-03-02]
650500 云南中醫學院臨床醫學院(劉艷茹 孫美娟王婷 瞿松梅 王茜);云南省中醫醫院婦科(羅福蘭)
羅福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