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國勝
不同手術方式治療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對比
肖國勝
目的 探討不同手術方式治療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76例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8例。對照組行開腹膽囊切除術, 觀察組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觀察兩組手術操作時間、術中出血量、疼痛評分、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并統計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 手術操作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26%, 低于對照組的21.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采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較開腹手術更有優勢, 具有出血量少、切口小、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
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開腹切除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是老年人常見疾病, 多由結石阻塞膽囊管, 造成膽汁瘀滯, 細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炎癥, 主要癥狀以右上腹疼痛為主, 且伴有發熱、惡心、嘔吐等癥狀。開腹手術是治療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常用術式, 但效果欠佳[1]。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改進以及經驗累積,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以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的優點, 已廣泛用于膽囊疾病治療中[2]。為探討不同手術方式治療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的臨床效果, 本文選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76例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進行分析, 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76例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3]:經臨床癥狀、B超或CT檢查確診, 符合《急性膽道系統感染的診斷和治療指南》診斷標準;入選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有腹部手術史者, 合并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病變者, 精神疾病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對照組男22例, 女16例, 年齡60~82歲, 平均年齡(71.2±4.5)歲。觀察組男23例, 女15例, 年齡61~82歲,平均年齡(71.8±4.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行開腹膽囊切除術。于右肋下緣作一長約為10 cm的斜切口, 逐層切開腹部, 充分暴露手術視野, 采取順切法、逆切法或順逆結合法, 切除膽囊, 止血并沖洗腹腔,縫合手術切口, 若存在嚴重的腹腔污染, 則于肝下葉置入一根引流管。
1. 2. 2 觀察組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協助患者取仰臥位,頭高腳低位, 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常規建立氣腹, 氣腹壓力維持在12~14 mm Hg(1 mm Hg=0.133 kPa), 采取三孔操作法,置入腹腔鏡, 探查膽囊炎癥程度及周圍粘連情況, 分離膽囊周圍粘連組織, 充分顯露膽囊三角區域, 分離膽囊管及膽囊動脈后, 靠近膽囊管端使用特制的夾子將動脈夾閉, 其遠端雙重夾閉, 切除膽囊并取出。對存在嚴重組織粘連的患者,膽囊三角區域解剖結構不清晰, 采取膽囊逆行切除術或中轉開腹術, 最后縫合手術切口, 常規置入引流管。
1. 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手術操作時間、術中出血量、疼痛評分、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4]對患者術后疼痛程度進行評定, 采取0~10分制,分值越低越好。統計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 手術操作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術后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26%, 低于對照組的21.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例數手術操作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疼痛評分(分)術后排氣時間(h)住院時間(d)對照組3882.43±9.4161.28±7.524.65±1.2348.65±6.438.14±2.32觀察組38 53.19±5.32a38.85±3.64a2.49±0.73a22.76±3.48a4.96±1.18at 16.6716.559.3121.837.53 P 0.00150.00010.00360.00070.0002

表2 兩組術后并發癥比較(n, %)
目前, 臨床治療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主要以手術為主,如開腹膽囊切除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相對于傳統開腹膽囊切除術而言,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切口小、創傷小、術后恢復快[5];同時, 該手術能明顯降低切口感染、腸粘連、膽管損傷等并發癥發生, 特別是合并內科疾病的老年患者, 腹腔鏡膽囊切除的優越性已得到充分肯定。對急性結石性膽囊患者而言, 因膽囊張力較高, 膽囊壁充血水腫, 周圍有粘連組織, 尤其是膽囊三角區域, 解剖結構不清晰, 導致手術難度大, 中轉開腹率高, 曾被視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禁忌證[6,7]。但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改進以及臨床經驗的日益積累, 腹腔鏡膽囊切除以創傷小、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等優點, 已成為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首選術式[8]。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 手術操作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26%, 低于對照組的21.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萬里[9]報道結果相似。由此說明, 對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采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的效果較開腹膽囊切除術更有優勢, 促進患者康復, 安全、有效。近年, 有研究表明[10], 老年結石性膽囊炎在發病后48 h內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最佳手術時機,可降低中轉開腹率, 縮短手術時間。作者認為, 早期明確診斷,經B超或CT檢查, 明確結石部位、大小、囊壁厚度、炎癥情況及膽總管、膽囊壁是否擴張, 準確評估患者病情, 嚴格掌握其手術適應證及手術時機, 提高手術者操作水平, 同時手術過程中準確分離膽囊管、膽總管及膽囊動脈, 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關鍵。
綜上所述, 對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采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較開腹手術更有優勢, 具有創傷小、疼痛輕、出血量少、術后并發癥少、術后恢復快等優點, 可作為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理想術式。
[1] 張劍, 廖曉鋒, 李曉云, 等. 不同腹腔鏡手術時機對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臨床療效的評價分析. 肝膽外科雜志, 2016, 24(2): 102-106.
[2] 李馳, 吳剛. 超聲引導下經皮經肝膽囊穿刺置管引流術治療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療效.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6, 12(4): 891-892.
[3] 鄒華.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手術時機選擇及中轉開腹因素研究.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5, 8(19):2102-2104.
[4] 萬軍, 吳和明.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伴急性胰腺炎患者膽囊切除手術時機及其療效觀察. 醫學臨床研究, 2014, 14(5):980-982.
[5] 夏術森. 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療效對比研究.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35(5):184.
[6] 許勇, 朱自滿, 王大東, 等.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手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討.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0, 26(2):214-215.
[7] 田恒偉. 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療效對比. 河南外科學雜志, 2016(4):71.
[8] 童慶華, 彭濤, 丁云, 等. 不同手術方法治療老年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患者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分析. 實用肝臟病雜志, 2016, 19(6):740-742.
[9] 萬里.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中的臨床研究.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3, 22(6):797-799.
[10] 陳楊, 王躍, 侯俊丞. 不同術式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的臨床效果對比研究. 醫學信息, 2015(45):32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5.028
2017-01-10]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