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合銀 黃麗芳 梁仕才 李俊浩 岳耀光
單極電刀電凝法與低溫等離子射頻在扁桃體切除術中的療效對比
黃合銀 黃麗芳 梁仕才 李俊浩 岳耀光
目的 探討應用單極電刀電凝法切除扁桃體與低溫等離子射頻切除的手術效果。方法 60例進行扁桃體切除患者為研究對象, 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各30例。對照組行單極電刀電凝法切除術, 研究組則采用低溫等離子射頻切除術,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結果 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為(21.13±3.08)min和術中出血量為(10.12±2.93)ml, 與對照組的(21.07±3.11)min、(10.09±2.86)ml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1、3、5、7 d的疼痛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單極電刀電凝法與低溫等離子射頻在扁桃體切除術中療效對比, 低溫等離子射頻優于單極電刀凝法。
單極電刀;等離子;扁桃體切除術
扁桃體切除術是耳鼻咽喉科較為常見的一種手術, 而傳統的剝離法, 雖然具有一定的臨床療效, 但存在術中出血多、視野不清晰的缺點[1]。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 目前臨床常用的扁桃體切除術主要有單極電刀切除術與低溫等離子射頻切除術, 前者是國外臨床常用的一種手術, 具有出血量少、手術時間短等特點;后者則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手術方法, 由于其工作時溫度較低、熱損傷較小, 能夠有效減輕患者術后的疼痛感。但對于上述兩種手術方法, 其優劣性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議, 因此, 為探究單極電刀電凝法與低溫等離子射頻在扁桃體切除術中的療效, 本院對60例需行扁桃體切除術的患者進行了對比研究, 具體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進行扁桃體切除的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男17例, 女13例;年齡11~46歲, 平均年齡(28.9±6.2)歲;病程4個月~2年, 平均病程(1.2±0.6)年。研究組患者男16例, 女14例;年齡10~43歲, 平均年齡(27.9±5.2)歲;病程3個月~2年,平均病程(1.1±0.4)年。所選患者均確診為慢性扁桃體炎或單純性扁桃體肥大, 排除術前7 d急性扁桃體發作患者。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經口插管靜脈復合麻醉, 并通過戴維氏開口器將咽部暴露, 且手術由同一術者主刀完成。對照組行單極電刀電凝法切除術, 研究組則采用低溫等離子射頻切除術。單極電刀電凝法:取普通長柄電刀, 為防止誤灼患者咽部利用硅膠管將刀頭套住露出0.5 cm的金屬頭;同時用組織鉗將扁桃體夾住并牽向對側, 以形成扁桃體周圍黏膜張力, 再使用電切刀從扁桃體下極至上極將腭舌弓側的黏膜切開, 而后讓助手使用拉鉤把切開的黏膜拉向術側, 使白色結締組織被膜暴露;最后, 用電凝緊貼扁桃體沿著被膜間隙將扁桃體與其周邊組織分離, 直到扁桃體完全切除, 檢查出血點, 使用電凝凝固止血。低溫等離子射頻術:應用Gaoton公司生產的SM系列等離子體多功能手術刀頭-射頻電極, 將扁桃體下極的黏膜切開后打開下極被膜間隙, 而后用扁桃體鉗將扁桃體向對側拉開, 從自下至上沿扁桃體被膜逐步消融分離扁桃體, 最后觀察術野出血點并給予電凝止血, 至扁桃體完全分離, 再檢查術野出血點, 用射頻刀頭電凝止血。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疼痛的程度。于患者術后1、3、5、7 d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評價疼痛程度, 評分0~10分, 0分表示無疼痛, 10分則表示極度疼痛。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術后1、3、5、7 d疼痛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術后1、3、5、7 d的疼痛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與術中出血量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與術中出血量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例數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研究組30 21.13±3.08a 10.12±2.93a對照組3021.07±3.1110.09±2.86
表2 兩組患者術后1、3、5、7 d的疼痛情況比較(, 分)

表2 兩組患者術后1、3、5、7 d的疼痛情況比較(,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例數術后1 d術后3 d術后5 d術后7 d研究組30 3.65±1.20a 2.61±1.33a 0.82±0.23a 0.11±0.02a對照組306.07±1.915.17±1.383.02±1.031.23±0.24
扁桃體切除術作為耳鼻喉科常見的手術一,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 手術的方式也有傳統單一的剝離術、擠切術逐漸發展為現代的超聲刀手術、電刀切除術以及低溫等離子術等[2]。目前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主要有單極電刀電凝術與低溫等離子射頻術。但無論手術方式如何變化, 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縮短手術治療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減少術后疼痛以及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等。
目前關于單極電刀電凝法比傳統剝離術對扁桃體進行切除效果更明顯的觀點已有大量報道[3], 但對于單極電刀電凝與低溫等離子射頻術在扁桃體切除中的臨床療效優劣性比較, 卻存在較大爭議。大部分學者認為, 等離子射頻術工作溫度低, 熱損傷較小, 且還能實現邊吸引邊切割、電凝, 因此效率較高、術后疼痛較小, 比單極電刀凝法更具優越性[4-6];但也有部分學者并不認同這一觀點, 其認為單極電刀電凝法效果更優越[7]。為次, 本院對以上兩種方法進行了實踐研究,以探究兩種方法的優越性。
本次實踐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為(21.13± 3.08)min和術中出血量為(10.12±2.93)ml, 與對照組為(21.07± 3.11)min、(10.09±2.86)ml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1、3、5、7 d的疼痛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表明, 兩種手術方法的治療時間與術中出血量均較為理想, 并無太大差別;但低溫等離子射頻術比單極電刀電凝法的術后疼痛程度較低, 簡言之, 采用低溫等離子射頻對扁桃體進行切除, 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術后的疼痛感。分析產生該結果的原因可能為:單極電刀工作原理是利用發熱的方式對組織進行切割, 能量的大量釋放會導致組織在高溫下爆裂, 并深度滲透, 從而對組織造成的損傷較大, 患者術后疼痛強烈[8-10]。而低溫等離子射頻主要是利用等離子高頻產生的能量, 將等離子電極與組織間的電解質轉換成等離子蒸汽層, 同時等離子中的帶電粒子打開細胞間分子結合鍵, 能夠使細胞分解為碳水化合物等。由于其工作溫度低, 最終使組織等離子氣化, 而不是高溫凝固壞死, 對患者的創傷較小。因此, 低溫等離子射頻在扁桃體切除術中比單極電刀電凝法的創傷較小, 患者術后疼痛較輕。
綜上所述, 單極電刀電凝法與低溫等離子射頻在扁桃體切除術中, 兩者手術時間與術中出血量無差異, 但低溫等離子射頻對降低患者術后疼痛的效果比單極電刀電凝法顯著,因此低溫等離子射頻比單極電刀電凝法更適用于進行扁桃體切除。
[1] 王偉, 詹曉東, 強化龍, 等. 單極電刀凝切法在扁桃體切除術中的臨床應用. 中華全科醫學, 2014, 12(1):36-37.
[2] 賓翔, 周永, 陸水紅. 等離子扁桃體切除術與單極電刀扁桃體切除術的Meta分析. 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 2014(1):36-41.
[3] 華娜, 李憲華, 姜濤, 等. 單極電刀扁桃體切除術的臨床應用.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 2014(2):184-186.
[4] 凌愷, 王超, 姚望. 單極電刀電凝法與低溫等離子射頻在扁桃體切除術中的療效對比. 浙江臨床醫學, 2016, 18(6):1100-1101.
[5] 孟洋, 于會. 內鏡下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與電刀凝切術在小兒鼾癥治療中的應用分析. 中國社區醫師, 2013(20):43-44.
[6] 何引, 殷海, 劉柏松, 等. 顯微鏡下射頻消融低溫等離子扁桃體切除術的應用研究. 右江醫學, 2015, 43(1):57-60.
[7] 磨賓宇, 戴文斌, 周永, 等. 低功率單極電刀凝切術與低溫等離子刀和傳統剝離術對成人扁桃體切除術的效果對比分析. 中國全科醫學, 2012, 15(29):3416-3418.
[8] 方小云, 楊有雄, 王紅力. 單極電刀電凝法手術切除扁桃體療效觀察. 現代實用醫學, 2012, 24(3):333-335.
[9] 徐菁. 低溫等離子與電刀電凝扁桃體切除術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上海交通大學, 2015.
[10] 凌愷, 姚望, 盛成. 單極電刀電凝法與雙極電凝法在扁桃體切除術中的療效對比. 中國醫師雜志, 2015(s1):112-11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5.032
2017-05-08]
523000 東莞市橫瀝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