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瓊君
綜合護理干預在原發性高血壓中的應用研究
洪瓊君
目的 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減少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及心血管不良反應的風險效果。方法 10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50例。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隨訪3年, 觀察兩組患者血壓等指標的改善情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及研究對象的遵醫囑情況。結果 3年的隨訪工作無一例失訪, 采取綜合護理干預的觀察組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住院、心源性猝死、腦卒中不良事件發生率分別為6%、0、6%、8%、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8%、24%、24%、1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干預后收縮壓、舒張壓較干預前有所降低, 且觀察組血壓降低程度大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遵醫囑情況明顯優于干預前(P<0.05), 而對照組干預后較干預前有所改善,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 干預后觀察組遵醫囑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 改善血壓, 提高遵醫囑情況, 效果都優于常規護理干預, 推薦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原發性高血壓;遵醫囑情況;綜合護理干預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水平不斷在提高, 人口在逐漸老齡化,職業因素等造成了人們非常大的精神壓力, 缺乏運動等生活方式改變, 導致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率不斷升高, 該病又被稱為高血壓病[1]。全世界的研究者都認為這成為了重大衛生問題, 該病如果得不到有效地治療, 將會誘發實質性心血管疾病, 需要長期的服藥和監控。目前臨床常合理應用降血壓藥物, 能夠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的發展[2]。本院通過長達3年的護理干預, 并通過隨訪觀察, 結果發現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控制原發性高血壓, 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納入收集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 所有人均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50例。觀察組男24例,女26例, 平均年齡(54.27±11.23)歲;對照組男24例, 女26例,平均年齡(53.75±8.44)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診斷標準 本研究疾病的診斷標準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3]制定并納入病例。
1. 3 納入標準 ①需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原發性高血壓診斷標準;②年齡18~65歲;③知情同意并簽署書面材料。
1. 4 排除標準 ①惡性腫瘤, 其他嚴重的系統疾病;②1年內發生嚴重以及急性的心腦血管不良事件。
1. 5 方法
1. 5. 1 對照組 采用高血壓常規護理, 指導患者正確使用降壓用藥, 對藥物的劑量、服藥的時間等進行指導, 同時進行高血壓的相關知識及生活保健方式的宣教工作, 囑患者監測血壓, 不強加干預其生活方式。
1. 5. 2 觀察組 采用綜合護理干預, ①健康教育:在對照組研究對象基礎上, 對研究對象進行建檔, 考慮患者的受教育水平、居住環境、家庭環境等因素, 制定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 對患者具有的問題進行集體授課, 講授合理服用降壓藥物以及原發性高血壓的危害;對個別人的特殊問題需要對患者進行一對一指導, 對研究對象進行延續性的健康教育,采用電話隨訪和家訪。②心理干預:高血壓研究對象在緊張和激動時候特別容易誘發, 導致心腦血管不良情況的發生,因此需要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 強調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過程中十分重要, 本研究強調心理護理, 在所有研究對象入院時對研究對象心理進行評估, 針對性根據每例患者的心理應激源和性格與個性進行干預, 告知在出現心情躁動時需要強調其保持心理平靜, 采取排除方法, 從而避免血壓發生大幅度波動, 控制情緒發生太大的變化。③運動干預:一定運動量對控制高血壓是有積極意義的, 根據研究對象個人身體情況, 對其制定合理的運動計劃, 督促研究對象酌情完成, 以有氧運動為主, 起到鍛煉的目的, 又不會使患者感到疲憊。④生活干預:一方面糾正研究對象的不良生活習慣, 改變高脂高熱量的飲食習慣, 轉變為低脂低鹽的飲食結構, 杜絕抽煙酗酒;同時需要囑咐患者定時、按量用藥。
1. 6 觀察指標 對本研究患者均進行3年隨訪, 總結患者隨訪期間的遵醫囑情況, 記錄患者干預前后的舒張壓、收縮壓。并記錄隨訪期間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住院、心源性猝死、腦卒中等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1. 7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1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3年的隨訪工作無一例失訪, 采取綜合護理干預的觀察組各項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壓控制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后收縮壓、舒張壓較干預前有所降低, 且觀察組血壓降低程度大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遵醫囑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遵醫囑情況明顯優于干預前(P<0.05), 而對照組干預后較干預前有所改善,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 干預后觀察組遵醫囑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壓控制情況比較(, mm Hg)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壓控制情況比較(, mm Hg)
注:與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bP<0.05;1 mm Hg=0.133 kPa
組別例數時間收縮壓舒張壓觀察組50干預前148.73±12.1284.39±8.26干預后 129.78±11.65ab81.46±5.37ab對照組50干預前149.73±16.28 85.24±12.23干預后148.17±13.6683.21±3.12

表3 兩組患者遵醫囑情況比較[n(%)]
原發性高血壓作為一種常見的終身性疾病, 具有一套復雜的發病機制, 該病的發病率隨著人們飲食、生活結構的改變, 逐年上升, 而它的防治的原則主要通過合理的控制血壓,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改善研究對象的生活質量[4]。已有研究發現, 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危險因素包括過重的體重、不規律的飲食、缺乏運動等不良的生活習慣, 這些因素影響著藥物對原發性高血壓治療的效率, 提高了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率[5-7]。
治療上, 一般遵循積極治療原發病原則, 目前降壓藥是高度的個體化和癥狀針對性。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疾病的主要方式, 用藥重點在于減少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研究對象因為需要長期服藥, 在其過程中還應不斷地關注藥物副作用, 防止不良的藥物反應, 在降壓的過程中定期觀察血壓的升降, 不能讓血壓短時間內發生變化過快, 同時對某些伴發有糖尿病和高脂血癥的患者還需積極采用降糖和調脂治療[8]。在護理過程中, 本研究注重原發性高血壓研究對象的心理干預, 對原發性高血壓研究對象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 幫助研究對象克服心理障礙,減少情緒波動, 緩解研究對象焦慮[9]。綜合護理干預對研究對象進行了個體化的健康教育, 通過綜合護理干預, 指導研究對象進行適當的運動, 改變不合理的膳食結構[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 3年的隨訪工作無一例失訪, 采取綜合護理干預的觀察組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住院、不穩定型心絞痛猝死、腦卒中不良事件發生率分別為6%、0、6%、8%、4%,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8%、24%、24%、1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干預后收縮壓、舒張壓較干預前有所降低, 且觀察組血壓降低程度大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遵醫囑情況明顯優于干預前(P<0.05), 而對照組干預后較干預前有所改善,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 干預后觀察組遵醫囑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接受綜合護理干預的研究對象能夠較好的遵醫囑, 治療效果比對照組研究對象好[12-15]。
綜上所述, 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有效地控制原發性高血壓研究對象的血壓, 顯著減少心血管不良反應發生率, 提高研究對象的遵醫囑情況, 效果均優于傳統護理, 是一種比較優越的護理管理模式, 推薦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 楊術蘭. 人文關懷護理在原發性高血壓研究對象中的應用. 齊魯護理雜志, 2012, 18(27):73-74.
[2] 牟會偉. 原發性高血壓68例臨床護理. 齊魯護理雜志, 2012, 18(24):67-68.
[3] 劉力生, 吳兆蘇, 朱鼎良, 等.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0:6.
[4] 劉米賽. 老年原發性高血壓118例個性化延續護理. 齊魯護理雜志, 2014, 20(7):31-32.
[5] 梅榮.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的護理干預.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1, 51(2):58-59, 62.
[6] 余瑜, 王璽珊. 拜新同聯合護理干預治療原發性高血壓40例.中國藥業, 2013, 22(9):90-91.
[7] 陳少群, 高莉梅, 張嬌花, 等. 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原發性高血壓研究對象的療效觀察. 貴陽中醫學院學報, 2011, 33(6):10-12.
[8] 張麗芹, 楊文東, 史建, 等. 綜合護理干預在原發性高血壓研究對象中的應用. 齊魯護理雜志, 2011, 17(19):9-11.
[9] 馮軍, 曹俊杰, 劉英, 等. 連續護理聯合動態血壓監測干預對原發性高血壓研究對象血壓控制水平的影響.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4, 12(17):1925-1926.
[10] 陳建玉, 陳國琴. 護理干預在苯磺酸氨氯地平的不良反應及療效中的作用. 實用醫學雜志, 2010, 10(22):4213-4214.
[11] 申曉芬, 李黎, 楊爽, 等. 原發性高血壓研究對象實施護士主導護理模式的效果觀察. 護理學報, 2014, 8(4):29-31.
[12] 葉向陽, 陳松芳. 綜合性護理干預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生活方式及血壓控制的影響. 中國現代醫生, 2014, 52(1):100-102.
[13] 金艷芳. 護理干預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中國實用醫藥, 2011, 6(23):224-225.
[14] 李孟飛. 護理干預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治療中的作用. 中國現代醫生, 2011, 49(4):50-51.
[15] 俞金英. 社區綜合性護理干預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遵醫行為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中國醫藥科學, 2014(22):131-13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5.093
2017-05-17]
515000 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