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豪,李 陽,陳再良
(蘇州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蘇州 215021)
機床潤滑劑制備工藝PLC控制系統的設計
朱志豪,李 陽,陳再良
(蘇州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蘇州 215021)
為了滿足現今機床潤滑劑制備的工藝要求,針對其主要工藝流程,研發出一套新一代生產設備,設計了以PLC為控制器,硬件電路為主體,集編程、液位監測,傳感器為一體的自動控制系統。介紹了設備的主要工藝流程,控制系統的設計、安裝及調試過程。設備運行結果證明,該設備投入生產后,效率提高了120%,精度高并且性能穩定。
潤滑劑制備;PLC;自動控制
潤滑劑的生產屬于化工類行業,可以應用于機床加工、汽車機械等行業,能夠降低摩擦副的摩擦阻力,減緩其磨損,還能夠起到冷卻、清洗和防止污染等作用[1]。
潤滑劑的制備是依靠不等量融合工藝進行生產的。傳統的生產工序分為加料、放料、反應和儲存,加料過程是整個制備過程的關鍵。在升級改造之前,加料過程只能夠依賴人工進行加料。加料液位的準確性和進料的時間點精確度都較低,直接影響了成品的質量。工人在人工加料的同時不可避免的會接觸原料和帶入雜質,不僅影響了精度,也會造成一定的人身損傷[2,3]。
針對傳統加工工序所存在的問題,文章提出了一種新型的以PLC為控制器的潤滑劑加料控制系統,并對其控制方案、安裝和調試過程進行了詳細討論。該系統提升了加料容器的性能,實現了加料步的自動化,并在原有工序維持不變的情況下,提高了設備的精度和制備過程的穩定性,實現了潤滑劑的循環制備,滿足了多量化生產的需求。同時也保障了生產過程中的人員安全。
原始方案如圖1(a)所示,按順序手工向進料器A、B、C、D中依次加料,通過進料器進入反應塔反應,反應完畢后手動打開開關閥,成品進入儲存器儲存。
改進后的方案主要由圓柱式防腐容器(儲存器)、電磁閥、離心泵、變量柱塞泵、液位計等組成,如圖1(b)所示。三個離心泵按照順序依次抽取料液,由液位計監測液位是否到達設定值,若到達設定值,離心泵停止工作,進料停止,對應的電磁閥打開,由柱塞泵直接將液料送入反應塔進行反應。反應完成后,總控制電磁閥打開,成品進入儲存器儲存,該過程循環24次結束[4]。改進后的方案,由于采用液位計進行液位監測,用繼電器和PLC混合控制方式實現潤滑劑量產制備過程的時間控制和循環控制。因此,系統能夠控制加工時的連續精確加料,并監測暫存容器內的物料狀態。由變頻器控制的變量柱塞泵能夠從貯藥桶中精確取液,送入圓柱式防腐容器中,并通過液位計進行料位監測。采用了無級調速的柱塞泵,流量可在5~50L/h范圍內變化,最高可達50L,充滿系數為0.5。實現了加料、清洗工藝流程的智能化。其中,加料工藝通過自動進料取代了傳統加工的手動進料。在清洗工藝流程中,若將試劑更改為清洗液,就可對整個設備進行清洗,將制備過程轉化為清洗過程,實現了制備與清洗的兼容。

圖1 潤滑劑制備工藝流程
2.1 液位值的檢測
加工要求液位監測裝置要有較強的抗腐蝕性和抗粘附性。為了獲取準確的液位值和實現行自動控制,在此選用NL2000射頻導納物位開關,通過對液位值的測量所反饋的電容值進行開關量的控制[5]。NL2000射頻導納物位開關規避了諸如浮球式等液位計易腐蝕粘附的弊端,保障多次測量的液位的穩定性,從而保證了產品的質量。
2.2 PLC的選用及I/O點的分配
由于系統中涉及的輸入/輸出點不多,小型PLC就能滿足加工要求。因此,選取三菱公司的FX1S-20MR-001型PLC實現自動控制。FX1S-20MR-001的輸入/輸出(I/O)接口為12和8,I/O點的分配如表1所示,潤滑劑制備系統的外接電路連接方式如圖2所示。

圖2 制備系統PLC外部接線圖
2.3 梯形圖的設計
潤滑劑制備過程的工序為:加料→放料→反應→儲存→加料,如此循環下去,直至加料過程結束。通過PLC內部的繼電器進行時間控制和步序控制,以保證每個工序的順利運行,整個過程的工序也經過了多次實踐,保證了試劑充分的反應時間和成品的質量。循環次數定位24次,確保儲存器一次性的收容完成。另外,產品制備循環24次后,需運行清洗流程,去除黏附在容器壁上的試劑,保證下次生產的順利進行。

表1 PLC輸入與輸出信息表

圖3 加料過程控制流程圖
在設計自動加料系統PLC程序時,沒有相應的寄存器-接觸器控制線路,無法直接從繼電器控制電路來演變成相應的PLC程序。因此,我們從控制策略入手,采用功能圖設計法,逐步完善每一步的要求[6]。
整個過程分成四個階段:初始化、進料、放料反應、儲存,如此循環下去,直至工作結束。整個過程的工序經過了多次實踐,驗證了其可行性[7]。在加料過程中,盛放料的三個容器的液位分別由三個液位開關控制,當容器內的液位達到指定值,液位計斷開,停止進料,此時所對應的常閉電磁閥打開,物料進入反應塔。由于不能保證哪個容器所加料首先達到設定值,于是在程序中設了一個T0 D200這樣一個數據寄存器來寄存數據,當三個電磁全部打開后,柱塞泵向反應塔內注入物料D,數據寄存器T0 D200保證當三個容器全部加料完畢后再進行下面的工作步。其他工作步的時間都是通過每個定時器來準確控制時間的。在工作的過程中,不需要操作人員進行相應的調整。加料過程的控制流程圖如圖3所示,其控制梯形圖如圖4所示。
M12、M13、M14為三個離心泵,在M0接通后一直處于加料狀態,三個液位都達到指定值后,觸發T0上升沿信號,隨時間控制三個電磁閥M8、M9、M10依次打開,直到T6(從反應塔到儲存器的放料時間)。清洗程序中的T12,也是這個作用。
潤滑劑制備結束后,需要對容器進行清洗,清洗過程由系統自動完成。自動清洗過程與加料過程相似,下面說明下自動清洗程序和上述過程的區別:
在M19,也是總控制防腐電磁閥1,所對應的程序步中可以看到缺少常閉的T12,因此加料過程開啟之前,總控制防腐電磁閥1仍然處于通電狀態,保證液體無法進入儲存容器中,不會破壞試劑。清洗后的液體則從另外的管道中排出,區別程序如圖6所示。

圖4 加料控制梯形圖

圖5 循環程序

圖6 清洗區別程序
3.1 液位計的安裝調試
考慮到產品本身的要求,防腐容器的高度應與液位計測試棒的高度相吻合。此外,為了便于安裝,需要準備電木,寶塔街頭等輔助裝備,如圖7所示。
首先,用電木加工出加料容器的封頂裝置,并在中間用絲錐車出相應的螺紋,以便于分體式液位計測量部分的安裝。然后,在容器上需要焊接寶塔接頭,用來安裝進水管。

圖7 液位計安裝調試圖
3.2 電器部分的安裝及調試
電氣連接和現場布線都應符合國家標準。根據相應的技術要求,完成PLC與相應電器設備的接線以及和相應設備的安裝。然后將控制程序寫入PLC,并進行放料、反應、儲存過程的調試,驗證循環過程能否實現。
這套制備系統主要有兩大優點:
1)高效性。在原來制備潤滑劑工藝的基礎上,對工藝進行了智能化設計和改良,提升了原材料、和設備的利用率,通過PLC程序中的循環控制,使得生產能夠連續,減少了換線時間,提升了制備潤滑劑的工作效率。運行結果表明,該設備投入生產后,效率提高了120%。
2)安全性好。在制備相應潤滑劑或其他相關產品時,之前的工藝較為粗糙,而原材料本身是具有腐蝕性的,手工制備很容易造成接觸傷害。該系統不僅避免了上述傷害,還解決了人工加料影響產品性能的問題。在對生產線進行改進和優化之后,能夠滿足同類潤滑劑產品的安全制備。
[1] 莫云輝,王帥寶,陶德華,等.新型鋅錫復合潤滑劑及其對鋼損傷表面的潤滑修復性能[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4(6):821-826.
[2] 王德巖,徐連蕓,常明華.綠色潤滑劑的過去, 現在和將來[J].潤滑油,2005,20(4):6-11.
[3] 耀華,金屬工藝,廣林,等.金屬加工潤滑劑[M].中國石化出版社,1998.
[4] 唐中燕.基于PLC通信網絡的物料呼叫系統設計[J].制造業自動化,2011,33(7):54-57.
[5] 張慶玲,李玉昆.基于HMI與PLC的液位監控實驗系統設計[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6):79-81.
[6] 劉錚.汽包自動上水控制系統方案設計[J].電子測試,2016(Z1):14.
[7] 劉善增.PLC控制系統的可靠性設計[J].工業控制計算機,2004,7:37-40.
Design of PLC control system for machine tool lubricant preparation
ZHU Zhi-hao, LI Yang, CHEN Zai-liang
TH16
:B
1009-0134(2017)06-0027-04
2017-03-10
青海省科技廳資助項目(2014-Z-Y09;2014-GX-219);江蘇省科技廳資助項目(BY2016043-02)
朱志豪(1992 -),男,江蘇泰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機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