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歡
(510663 私立華聯學院 廣東 廣州)
論無效勞動合同
陳 歡
(510663 私立華聯學院 廣東 廣州)
隨著經濟的發展,用工行為的普及。勞動者進入用人單位,踏上勞動崗位,發生的勞動關系直接影響著和諧社會的推進。怎樣保障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權益,顯得非常關鍵與重要。本文從勞動合同的理解為切入點,引出無效勞動合同的概念,闡明導致勞動合同無效的原因及處理,提出完善無效勞動合同制度的見解,使勞動合同發揮其真正的作用,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
勞動合同;無效;認定;處理
勞動合同,亦可稱勞動契約。我國《勞動法》第16條第1款規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的協議。”勞動合同的簽訂,代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得到明確。彼此關系密切,就應該和睦相處,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勞動者有義務認真、負責任地完成用人單位交付的工作,并應當遵守勞動紀律和相應的規章制度,做一個好員工。用人單位也有義務為勞動者提供安全衛生的工作環境、勞動保護及相應的福利待遇等,讓勞動者能夠好好工作、安心工作。
簽訂勞動合同是一種法律行為,它是勞動法律關系產生的重要的法律事實。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誠實信用、協商一致等原則,不得違背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當訂立勞動合同的行為符合《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相關規定及有關法律規范時,才能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產生勞動合同雙方都期望的法律后果。否則,將導致勞動合同無效。
所謂無效勞動合同,是指當事人違反法律法規或者違背平等、自愿等原則,簽訂的對當事人全部或部分不發生法律約束力的勞動合同。
按照《勞動法》第18條、第35條,《勞動合同法》第26條的規定,以下情形訂立的勞動合同無效:
(1)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勞動合同。違反合法原則的具體情況,包括:①主體資格不合法。如:勞動者未達到法定的就業年齡,不具有相應的能力而訂立的勞動合同。②內容不合法。凡是與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條款都屬于無效的勞動合同。如:違反最低工資標準的勞動合同條款,均屬內容不合法的條款。再如,某些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中規定,女性勞動者在合同服務期內不得結婚或生育等條款,這些勞動合同顯然違反了社會公共利益,哪怕是在合同明確約定了,此約定也視為無效。
(2)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其真實意思表示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的勞動合同。①欺詐是指一方當事人故意隱瞞事實真相或者制造假象,使對方當事人在上當受騙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如:勞動者提供的假學歷文憑、假職稱、假技能證書等。②脅迫是指一方當事人以暴力或其他手段相威脅,使對方當事人不得不與之訂立勞動合同。③乘人之危,是指行為人利用他人處于危難處境或強迫對方接受某些顯失公平的條件,作出違背其真實意思的表示。勞動合同是雙方當事人按照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等原則訂立的,是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一致的結果。采用欺詐脅迫或乘人之危等非法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以損害對方合法權益為前提來實現自己的利益,違背了訂立勞動合同的基本原則,在此情形下訂立的勞動合同也是無效的。
(3)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想方設法排除勞動者權利的,勞動合同歸于無效。如:勞動合同規定:“發生工傷事故,單位無責,后果自負”等。
無效的勞動合同按照無效的程度,可以分為全部無效和部分無效兩種。《勞動法》第18條第2款規定:“無效的勞動合同,從訂立的時候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確認勞動合同部分無效的,如果不影響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勞動合同法》第27條規定:“勞動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無效勞動合同的確認機關必須是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或者是人民法院。具體操作程序是,首先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確認,在當事人不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確認之后,依法提起訴訟時,由人民法院確認。”
由于勞動力的特殊性(勞動力付出后不可回收),故對勞動者實施了勞動行為及所得到的物質福利待遇等,無法采取返還辦法處理,對處于事實勞動關系的勞動者,應依法保護,根據無效勞動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主要包括:
1.重新簽訂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第28條規定:“勞動合同被確認為無效,勞動者已付出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勞動報酬的數額參照本單位相同或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2.修改訂正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的部分條款被確認無效,不影響其余部分發生效力,可對于無效部分予以修正,使其合法有效。
3.賠償損失
《勞動合同法》第86條做了如下規定:“勞動合同依照本法第26條規定被確認無效,給對方造成損害的,有過錯的一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制定《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相應的法律法規,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勞動者與用人的單位的利益,讓彼此都能在和諧、安全的環境中實現價值。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的,現有的法律法規已較難滿足實踐的需要,這就急需完善現有的法律法規,提高雙方的法律知識與意識,從以前被動地牽制轉化為主動地遵守。使勞動合同都能真正實現它應有的價值,共同構造和諧的勞動關系!
[1]謝德成.管火明.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
[2]郭捷.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法律出版社,2011.
[3]焦麥青.陳志新.李樹成.勞動法.中國鐵道出版社,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