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月
(066004 燕山大學文法學院 河北 秦皇島)
1999-2016:宜仁人民法庭司法實踐工作的展開
李明月
(066004 燕山大學文法學院 河北 秦皇島)
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對矗立于民族村落的人民法庭的司法實踐工作予以深切的關注。鑒于此,文章采取實證研究的方法,從馬背上的法庭說起,聚焦法庭由傳統到現代的變革以及人才的專業化問題。
馬背上的法庭,司法實踐;專業化
宜仁法庭①是內蒙古東部A市E旗人民法院的一個派出法庭,是基層中的基層。宜仁法庭位于E旗的一個城鄉結合部,有近6萬人口,從管轄范圍來看,主要負責23個行政村和2個農場的民事案件審理工作。
十幾年前的宜仁地區,民眾生活并不富足,交通、通訊十分不便。可以說,宜仁法庭是從馬背上發展起來的,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這個說法恰如其分②。而筆者所要說明的是,對于身處其外的人們,很難想象馬背上的法庭[1]到底是什么樣的?它不同于電影《馬背上的法庭》③但又與其有異曲同工之處。在孩提時代,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幾匹馬,還有以給馬釘腳掌為業的百姓。因為法庭主要的辦公地點在小鎮上,而宜仁地區下轄的二十幾個行政村發生的民事案件也要由宜仁法庭的法官們去予以解決,馬兒就成了法官們通往鄉下的主要交通工具。有老農形象的說,法官們在馬鞍上辦公,案件在馬鞍上審理,久而久之,馬背上的法庭就這樣傳開了。也許這是內蒙古地區盛產馬兒的緣故,另外一個比較根本的原因是宜仁地區的經濟條件十分落后,交通不發達,馬兒在老百姓那里既是交通工具,也是服務于農業生產的道具,馬兒自然也可以服務于宜仁人民法庭法官們的工作之需。
稱其為馬背上的法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無論是辦理案件的法官還是生活在宜仁地區的百姓對法律知識了解甚微,法官們辦案主要依靠當時的民風民俗。“衣冠簡樸古風存”,越是富有經驗的法官越能熟練運用這種風俗習慣,也就越能得到百姓的信賴與擁護。隨著時間的推移,法律的日漸普及,宜仁地區也在由法律的不毛之地[2]慢慢的發生轉變。
后來,在泥濘的土路上有了辦公用車。但由于交通不便,法官們依舊多是下鄉辦案,辦公設施簡單,開庭模式極其粗放,庭審筆錄完全手寫,辦案地點也極其不確定。通常情況下,多是當事人自己參與。一方面是審結案件的開庭,一方面是宣傳法制的實踐活動。
十幾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如今的宜仁法庭有了自己的審判庭,電腦等硬件設施齊全,從書記員到法官職業化程度越來越高。雖然也有下鄉送達等活動,但更重視程序化規范化,隨著地區經濟的發展,民眾的素質普遍提高,他們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法律,并用文明的方式解決自己的糾紛,救濟自己的權利。這里不再是法律的蠻荒之地。[3]
宜仁人民法庭成立于1999年,成立初期,法庭人員組成相對簡單,多是軍轉干人員。這看起來是一種矛盾的集合體,他們一方面希望為當地人民的糾紛解決貢獻自己的力量,一方面缺少專業的法律知識。不過就當時的情景來看,這種安排也無可厚非。軍人在百姓心中有很高的威望,憑借著這種威望,再加上法律的權威,糾紛便更加容易解決了。
宜仁法庭從成立至今,人員組成也不斷的調整變化;包括庭長在內的法庭組成人員的文化素養、專業素養越來越高,從專科學歷畢業,到大學畢業;從軍轉干到法律專業出身;從執業資格的獲得到審判職稱的評定。老法官退休,新法官入職,為宜仁地區的法律集合體注入了新鮮的活力。科班出身接受過正規教育的法律人,從骨子里就有著一種法律情懷,他們處理案件首先從法律知識出發,遵循法律秩序,而不是簡單的說服教育[4]。
現在新法官的入職,參照公務員的錄用標準,如果仔細觀察近年來公務員考試招考的情況④,一個硬性的條件就是通過國家司法考試,本科或本科以上學歷。從這個角度來看分析,第一從學歷上保障了職業人員的職業素質,他們對法律問題有很好的理解分析能力,另外,眾所周知,司法考試是國家第一大考,通過的人數寥寥無幾,有的輔導機構說司法考試的通過率為10%,對于這一點,相信對于大多數考生來說都深有體會,自不待言。內蒙古部分地區可以享受偏遠地區照顧,對于基層法院或者派出法庭拿到C證就可以執業,即使這樣,通過司法考試的人仍然是有限的。雖然考試不是衡量人才專業化的唯一標準,但是,筆者更傾向于此處資格的限制有利于選拔適格的法律工作制,有利于促進法律人才走向專業化。
如今的宜仁法庭,遷址到新建的獨立小樓,上下兩層的格局,審判庭的單獨設立,電腦等硬件設施的配備,無疑增加了法律的權威與法庭的莊重。城鎮化建設的腳步也惠及到宜仁地區,村村通、路路通,交通已不在是當事人尋求法律救濟的阻礙,電視、廣播、新聞報紙等媒介再加上網絡平臺使得法制節目得以推廣,法律知識得到很好的宣傳。從傳統到現代的變革,法律人需要付出的努力還很多,從理論到實踐,這條路雖漫長但影響深遠!
注釋:
①遵循學術慣例,此處宜仁法庭及后文提到的書記員宋玲,筆者進行了化名處理.
②主要是根據生活在宜仁地區老人們的介紹,也憑借著孩提時的記憶寫成.
③導演劉杰,主演李保田,呂玉來,楊亞寧.電影《馬背上的法庭》曾獲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最佳影片.
④參照內蒙古人事考試信息網.http://www.impta.com/2016年度法檢系統招考條件.
[1]蘇力.崇山峻嶺中的中國法治——從電影《馬背上的法庭》透視[J].清華法學,2008(3).
[2]強世功.鄉村社會的司法實踐:知識、技術與權力——一起鄉村民事調解案[J].戰略與管理,1997(04).
[3]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4]王亞新.社會變革中民事訴訟[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