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鋰電自行車漸為全球新商機
——透過中國展的窗口看產品發展的未來
目前在國內,鋰電自行車雖然還未大規模流行,但是在歐美市場卻已大行其道,并被視為自行車的升級產品。中國企業敏銳捕捉商機,積極研發、生產鋰電自行車及相關產品,在鋰電自行車核心部件的電機、控制器等產品技術方面,中國企業已經處于世界一流水平。
作為全球自行車產業風向標的中國國際自行車展覽會( 以下簡稱中國展),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鋰電自行車相關企業的踴躍參展,而中國企業則是當仁不讓的主角。百花齊放的參展企業和產品,讓我們看到了鋰電自行車產業的光明前景。
中國制造正加速升級為中國創造
鋰電自行車上的電機、控制器等關鍵部件,在技術上曾經為歐美企業之執牛耳,但今天以八方、同盛、萬佳、新安乃達、臺鈴等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正后發制人,在歐美市場上傲視群雄。例如,八方帶來了軸傳動中置電機系統,產品采用模塊化設計,日常維修保養十分方便,并內置變速系統,非常適合城市休閑騎行類鋰電自行車。目前,八方在歐洲的市場占有率僅次于德國的博世,產品技術與其并駕齊驅。
我國電動自行車行業首獲徳國紅點獎的由臺鈴集團研發的新產品——“一鍵·未來”也亮相本次展會,并舉辦發布儀式。一鍵·未來(C-One)系列采用手機App操控實現車輛的自檢、修復、啟動、設防,以及更多遠程智能操控和數據傳輸、GPS和北斗雙模定位防盜、龍頭及雙撐防盜、自動駐車等功能,獨有的HOME鍵開啟整車電源,實現對轉向燈、遠近燈、自檢修復等8大功能的操控。發布會上,臺鈴集團宣布將與德國ACCELL集團、波蘭KROSS自行車公司、墨西哥MERCURIO自行車公司等10多個國家的自行車巨頭企業展開深度品牌合作,進軍國際市場。
引領市場需求打造中國品牌
中國是鋰電自行車的主要生產國,產品大部分出口至歐美國家。從亦步亦趨按著訂單生產,到主動推出引領市場需求的新產品,中國企業正全力在品牌建設的道路上奮斗前行。
愛瑪展出了針對荷蘭等北歐市場的親子車,鋰電助力系統讓親子車的騎行更加輕松,同時巧妙的產品設計讓電池、電機等部件不再突兀。整車美觀大方,濃郁的異域風情中蘊含了來自東方的設計與制造智慧。
佛山三鷹研發的鋰電自行車,將儀表盤與車把巧妙融合,使整車外觀更加簡潔現代。一體式的車把,更方便了用戶的日常騎行以及了解相關騎行數據。
近年來中國電動自行車銷量由于國內市場的飽和開始下滑,從2013年的3 600萬輛左右,減至2016年的3 100萬輛左右。因此,電動自行車行業的發展需要創新、升級,去年鋰電池的電動自行車銷量占比較上一年提高3個百分點,顯示了行業的發展新動向。
“上當”用例2000余條,絕大多數都是充當謂語,少數充當賓語(如:刨開一看才知上當)、定語(像你這樣受騙上當的傻小子),不能充當主語;可受“不”的修飾;能用肯定否定形式(V不V)提問,如:看你[上當不上當]?不能重疊;概括意義是表“受騙吃虧”的動作。因此,“上當”也為動詞。
在國內市場產能過剩、銷量下滑,而國外需求旺盛的背景下,電動自行車在德國、法國、印度、越南等地受到青睞,這給中國電動自行車行業在國家 “一帶一路”戰略下搶占國際市場提供了大好契機。
據統計,我國電動自行車已出口到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去年電動自行車出囗148萬輛,同比增長10.6%,出口額為6億美元,同比增長17%。其中以歐美發達國家或地區的增速尤為明顯。
中國展是展示各國自行車鋰電自行車以及零部件最新成果的平臺,更是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窗口。作為世界制造大國,我國的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為了適應國內外市場的需求正在不斷推進產業的轉型與升級。尤其是我國的鋰電自行車,從研發到制造緊跟國際市場潮流,以創新驅動為發展方向,不斷打造中國制造的升級版,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據統計,去年,我國鋰電自行車整車出口達到122萬輛,占到我國整個電動自行車出口的82%,是歷年來鋰電自行車出口量最多的一年。2017年,預計鋰電自行車整車和零部件的出口將進一步增加。記者從中國展中了解到,中國鋰電自行車為了應對來自自身與外界的挑戰,已經進入到 “全升時代”。
零部件的 “中國芯”。中國鋰電自行車整車出口多年來一直以價廉物美取勝。為了滿足外商的需求,以保證產品的質量與性能達到規定的要求,我國的鋰電自行車核心部件如電控系統中的中置電機、力矩傳感器和鋰電池等基本采取外商指定的國外品牌,形成了中國制造的 “國外芯”現象,從而導致中國鋰電自行車企業只能在制造上賺取微薄的利潤。經國內企業的努力研發,近一二年來,我國鋰電自行車整車出口配置中的核心部件國產品牌在大幅度提升,產品性能與質量均得到了外商的肯定與歡迎。經國外消費者使用證明,中國鋰電自行車制造無論是外觀質量還是內在的性能完全滿足消費者需求。據不完全統計,去年,我國出口的鋰電自行車整車全部采取國產零部件的占到80~85%,幾乎所有中檔和中低檔的鋰電自行車全部采用了“中國芯”。
輪轂電機制造 “行天下”。中國制造的鋰電自行車用無刷有齒輪轂電機,性價比優勢十分突出,因此在國際市場上暢銷不衰。據介紹,目前中國每年出口的輪轂電機已經占到國外市場份額的60%以上。也就是說,國外10輛鋰電自行車中有6輛裝配了中國制造的輪轂電機。國內一大批優秀的電機企業主要集中在蘇州、常州、深圳等地,這次參加中國展的八方、悅博、盛億等制造商是我國生產出口輪轂電機的典型代表之一。目前,國內許多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輪轂電機在材料選用、內部結構上不斷進行創新,從而使得輪轂電機的性能更趨穩定與高效,外觀更趨小型化、輕量化,裝配在鋰電自行車上更和諧、更美觀。
中置電機技術 “大提升”。前幾年,中置電機制造由于技術要求高、工藝復雜而被德國、日本等企業所壟斷,因而德、日品牌的中置電機價格令人乍舌。但近幾年來,以八方、盛億等為代表的中國企業,經過刻苦鉆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置電機已經研發成功,并大量推廣至包括歐洲在內的許多發達地區的市場,而價格僅僅是德、日品牌的1/4或1/3。經過國內企業對中置電機結構的不斷改進、制造工藝的不斷完善,目前這些企業推向國內外市場的產品技術已然成熟,產品質量與性能可以與德、日品牌相媲美。
鋰電池裝配 “破瓶頸”。鋰電池是電動自行車的核心部件之一。近年來,在我國新能源產業政策的大力推動與扶持之下,鋰電池的材料選用、工藝裝備得到了極大提升,從而使鋰電池產品的穩定性、一致性、安全性、比能量、循環壽命等關鍵技術指標取得了重大突破。更重要的是,通過集約化和規模化生產,鋰電池制造成本出現了進一步的下降趨勢,從而使得產品能更多地被國內外電動自行車企業所選用。目前,與國產鉛酸電池 (同樣電量的條件下)相比,國產鋰電池的價格僅高出不到1倍;與日韓鋰電池相比,國產品牌鋰電池的價格分別為2/3和3/4,從而顯示出國產鋰電池具有卓越的性價比優勢。目前,我國鋰電自行車整車出口大量采用國產鋰電池,其比例高達60~70%。
智能傳感器實現 “通內外”。力矩傳感被稱之為智能鋰電自行車的 “中樞與大腦”,歷來是鋰電自行車研發的重點。德、日品牌在力矩傳感的研發與制造上早已占據先發優勢,并形成了電機、力矩傳感器和控制器等電控系統完整的核心體系,因而被歐洲鋰電自行車整車制造商指定為智能化鋰電自行車的首配核心部件。但是,其昂貴的價格令不少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整車企業望而卻步,更讓這些企業淪為了零部件制造商的 “打工者”。不過,近年來,德、日品牌在電控系統上的強勢卻遭到了來自中國企業的狙擊。據參加中國展的企業介紹,截止到目前,我國企業已經能研發與制造出包括力矩傳感器在內的智能化控制系統,而且是能將集電控系統與物聯網技術融為一體的真正具有智能化的操控系統。該類控制系統有效地集成在鋰電自行車整車上,讓鋰電自行車在騎行中更省力、更省電、更平穩、更順暢的同時,也能讓騎乘者即時動態掌握鋰電自行車關鍵零部件的運行狀況。這種內與外相結合的智能化騎行與智能化數據收集、分析處理的鋰電自行車,已經在國內得到大力推廣,并出口到部分發達國家市場。
系統解決方案 “大升級”。我國鋰電自行車各個零部件制造雖然分工明確,而將電控驅動系統與機械部件有效完美地集成在鋰電自行車上,始終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但是,這樣的缺陷已經在近年來逐漸得到彌補。我們在中國展上可以看到艾格瑪、中新動力、愛瑪、貝納利等國內知名鋰電自行車品牌,在優化與整合零部件上已可做到近乎完美。許多國內的優秀零部件企業通過多年日積月累的沉淀,不僅研發與制造出了極具創新能力的新零部件,而且能將部分系統進行總成,為整車企業提供電子與機械集成的整套驅動系統解決方案,成為了集零部件模塊供應與技術服務為一體的高附加值的出口型企業。
中國鋰電自行車產業已開啟轉型升級的時代。盡管其過程是曲折的甚至是痛苦的,但堅持走下去必能取得成功,這是許多參加中國展的企業發出的肺腑之言。長期以來,中國制造因缺乏品牌、缺乏銷售渠道、缺乏產品的核心技術,只能用廉價的勞動力來獲取微薄的利潤。近年來,這種受制于人的OEM代工方式不僅沒有得到改善,而且隨著中國勞動力價格的大幅上漲,以及人民幣的大幅升值而變得更為嚴重。但是,目前這種現象正在發生變化:
產品制造注入 “含金量”
今年的中國展,許多中國參展商推出的產品大有學問。例如:今年的電機制造商,不僅僅是產品在外觀上比以前更加美觀、精細,更重要是在產品內部結構采取了進一步的優化,使得制造的電機運行更平穩,電機效率得到進一步地提升。國內參展商告訴記者,我國的電機質量與性能正在得到提升,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一是整個電機的供應鏈在升級,從而保證了電機總成的質量與性能的提升;二是部分國內企業不斷對電機結構進行創新并大量使用先進的數控機床來加工零部件,這是制造出優質電機的核心關鍵;三是大量采用高效優質的繞線與裝配等自動化控制系統,逐步取代低效的手工作業,確保產品質量的穩定,從而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品質。一位參展商的技術總監告訴記者:歐美與中國制造的電機最大的差距就在于產品的一致性與穩定性,原因是中國企業大量采用人工操作,而這樣的差距在近年來正在迅速地彌合,因為中國企業通過不斷完善技術和加大先進設備的投入。未來幾年,中國制造的電動自行車電機優勢將會更加的突出。
產品研發投入 “常態化”
參加中國展的國內參展商均是行業內的佼佼者。這些參展商所展示的產品都是經過多年技術研發的成果 “結晶”,形成了參展企業特有的產品風格。但是,在這些產品成果的背后,卻匯聚著企業大量資金、技術、人力的投入。從五星采用的物聯網技術的智能鎖,到八方電控驅動系統的總成,無不濃縮著企業在研發投入上的精華。據多家參展商告訴本刊記者,他們每年在產品研發上投入的經費已占到了企業利潤的很大一部分。研發產品在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回報的同時,也給企業的發展增添了一把 “保護傘”。一家參展商告訴記者,由于企業研發與制造的產品獲得了知識產權,從而有效地避免了同類企業的侵權行為,使企業投放市場的產品實現了差異化競爭的優勢。
盡管中國制造有性價比的優勢,但由于沒有外銷渠道、品牌弱小,導致中國制造長期受制于人。然而這樣的現象正在逐步得到改觀,許多專注于外銷市場的參展商,已經深切地感受到,與其被動接受OEM訂單,還不如主動出擊開拓新市場,由此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進駐國外市場建立 “橋頭堡”
中國制造的鋰電自行車無論是外觀與細節還是質量與性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缺乏品牌,缺乏銷售渠道,只能以OEM代工方式來 “為他人做嫁衣”。為補上這一短板,一批具有雄厚經濟實力的參展商如愛瑪、中新動力、艾格瑪等深入歐洲市場,建立了銷售分公司,將產品直接推向終端消費者。據參展商介紹,他們通過建立品牌展示店的方式與終端客戶進行溝通,以此來熟悉當地市場的人文環境,以及消費者對鋰電自行車的實際需求。雖然市場推廣速度較慢,但效果顯著。經過一二年的市場推廣努力,自創品牌的影響力得到有效提升,企業開發的產品也不斷獲得了市場的認可。自創品牌的銷售比例大大增加,而OEM代工的比例正在逐漸地趨于縮小。
利用電商平臺四處 “伸觸角”
借助電商平臺拓展自創品牌對于資金缺乏而規模較小的企業是一條較好的路徑。由于中國大部分的鋰電自行車整車與零部件企業規模較小,且長期為國外品牌進行OEM代工,使銷售渠道被外商所掌控,造成企業制造利潤極為微薄且任由采購商擺布的局面。因此,自創品牌、自建銷售渠道成為許多中國鋰電自行車整車和零部件企業迫切的愿望,而電商渠道則成為這些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重要通道。實踐證明,建立電商渠道雖然能跨過采購商的限制,但銷售過程中遇到的維修等難題卻成為了市場拓展的障礙。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國內企業通過深入銷售地區與當地經銷商溝通解決維修代理的問題,從而逐步解決了網購銷售中遇到的維修與實體店品牌展示的難題。據參展商向本刊記者介紹,在發達國家與地區建立電商渠道銷售自創品牌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經過不懈的努力,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國鋰電自行車走向國際市場從代工形式轉變為自創品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的是企業有足夠的耐心與大量的投入。如今,中國的部分電動自行車企業已經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使他們的產品走向國際市場更具資金、技術與品牌的優勢與實力,在開拓國際市場上獲得成功的概率很高。希望通過這些企業的帶動,使中國制造的鋰電自行車自創品牌能大規模地進入到世界各地的市場,為中國制造增添更多的光彩。同時,更多國內鋰電自行車企業要不斷創新,在制造工藝上花費更多的財力與精力,確保產品質量與性能獲得更大的進步,使中國制造更具品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