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衛星、戴賢俊
2017中國國際自行車展覽會展后報告
文:曹衛星、戴賢俊
Show Report of China Cycle 2017
展會日期 : 2017年5月6日—9日
展會地點 : 國家會展中心 (上海)
展會主題 : 創新、智能、聯動
展覽面積 : 15 萬m2
參展企業 : 1 228 家
展位數量 : 6 552.5 個 (9 m2/個)
分析:
CHINA CYCLE 2017共有1 228家展商,較上屆相比,展商數下降7.23% ,展位數下降4.53%。原因在于:一是今年北廳不再作為正式展館使用,而是以觀眾登錄、開幕式、活動為主,這樣總展位數較去年同期減少近400個展位;二是受展館使用面積的限制,最終還是有150多家企業 (將近500個展位) 無法參展。
本屆參展的外方及港澳臺企業為99家,展位有454個。這些企業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德國、荷蘭、瑞士、意大利、澳大利亞、西班牙、巴基斯坦、韓國、馬來西亞、孟加拉國、日本、斯里蘭卡、印度、印度尼西亞、巴西、法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中國臺灣等。
本屆展會中國大陸地區企業為1 129家,展位6 098.5 個,這些企業來自18個省市自治區。浙江、廣東、江蘇參展的企業在數量上占有絕對優勢。浙江主要以本土企業為主,而江蘇、廣東兩地則主要以臺資企業為主。
展會匯聚的國外高端品牌有意大利BIANCHI、意大利PINARELLO、意大利COLNAGO、日本SHIMANO、日本CATEYE、美國SRAM、瑞士STROMER、德國SCHWALBE、德國ABUS、法國LAPIERRE等。
國內知名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有捷安特、美利達、永久、鳳凰、飛鴿、五羊、喜德盛、富士達、桂盟、巨隆、輪峰、固力、元渝、浩盟、久鈺等。
愛瑪、臺鈴、凱馳、卓遠、八方、五星、新安乃達、星恒等鋰電自行車整車、電機、鋰電池、零配件企業攜精品再聚 “中國展”。配置高端、設計新穎的各類智能產品吸引著眾多觀眾的關注,也讓展商和觀眾大飽眼福。
2017各類展品展商數量比例
2017年與2016年展商數占比分析
2017年與2016年展位數占比分析
分析:
1. 電動自行車整車及零部件增長顯著。當前,國內動力鋰電池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為鋰電自行車的發展提供了機遇,由此帶來的鋰電自行車的出口份額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這也印證了中國自行車協會馬中超理事長所提出的“三化兩提高”發展理念,即中國電動自行車的發展要鋰電化、輕量化、智能化;要提高鋰電自行車的市場份額,提高電動自行車的出口比例。
2. 共享單車的崛起,為行業相關整車及零配件制造企業的生產帶來了生機。
3. 近幾年騎行運動、休閑健康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自行車吸引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目光,一些外行業的強勢品牌,如小米公司投資的騎記科技、德國大眾汽車集團、歐洲知名摩托車品牌貝納利等,紛紛跨界進入自行車行業。
2017年與2016年鋰電自行車參展企業分析
2017年與2016年各類展品展位數分析
參加本屆展會的展商中,有141家中方、17家外方企業,共計158家企業是第一次參加CHINA CYCLE 的新展商。
分析:
整車企業占比較大——新展商中,整車企業占比為25.9%。共享單車的崛起,為本屆展會吸引了眾多運營企業和生產企業,如摩拜、OFO、小藍 (BLUEGOGO)、小鳴、云單車、租八戒共享電動車等紛紛前來參展,這或許為行業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為更多消費群解決了最后1~3 km的實際需求,從而推動了城市慢交通的新規則,也促進了騎行風尚。
騎行、戶外裝備企業流進流出較頻繁——新展商中,排在其次的是騎行裝備企業,占比為20%。根據此前分析,今年此類產品參展總數在下降,說明在一些老企業退出展會的同時,還是有較多新企業不斷地涌入進來。近幾年裝備企業起伏不定,市場發展還是有諸多不確定因素,他們也在摸索,反復嘗試,尋求一個真正適合他們的舞臺,而 “中國展”正是幫他們建立渠道網絡的最佳平臺。同時,他們在 “中國展”上也可以感受到整個自行車行業所帶來的氛圍。
新增企業地域分布較為平均——從新展商地區分布圖中可以看出,具有代表性的均為各產業聚集地,其中以廣東省、浙江省和江蘇省的企業居多。
2017年首次參展企業類別分布
2017年首次參展企業地區分布
每天數據
?
?
觀眾分析
海外觀眾排名前10位的國家和地區
分析:
1. 與2016年相比, 參觀人次有明顯上升, 而參觀總人數基本持平。主要受到兩方面因素影響, 一是本屆展會在周六開幕, 展前的造勢和宣傳吸引相當一部分市民關注展會;二是在國家會展中心同期舉行的美博會也帶來一部分觀眾。
2. 展會的第1天、第2天人數較多,第2天達到入場人次的峰值,前兩天觀眾占到4天總數的74%。
3. 從比例上看, 本屆展會微信登記觀眾大幅上升, 由2016年的2.1%上升到17.4%,而網上預登記觀眾的百分比有所下降,說明現在的觀眾更愿意在手機上完成展會的注冊登記工作,替代原來的網上預登記。
4. 觀眾參觀目的更加多元化, 以單一的采購交易為目的的觀眾比例,已經不像早年那么高了。
觀眾的參觀目的
觀眾的業務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