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娥
(駐馬店市第四人民醫院 耳鼻喉科 河南 駐馬店 463000)
?
鼻內鏡下腺樣體切除聯合鼓膜置管術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觀察
趙秀娥
(駐馬店市第四人民醫院 耳鼻喉科 河南 駐馬店 463000)
目的 分析鼻內鏡下腺樣體切除術聯合鼓膜置管術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SOM)的臨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駐馬店市第四人民醫院74例SOM患兒,通過隨機數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37例。研究組采用鼻內鏡腺樣體切除術聯合鼓膜置管術治療,對照組僅采用鼓膜置管術治療,1 a后進行隨訪。統計兩組臨床療效、并發癥發生率及疾病復發率。結果 研究組總有效率(91.89%)高于對照組(72.9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10.81%)低于對照組(29.7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疾病復發率(5.41%)低于對照組(27.0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聯合采用鼻內鏡下腺樣體切除術及鼓膜置管術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兒臨床癥狀,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與疾病復發率,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
鼻內鏡;腺樣體切除;鼓膜置管術;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為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多發疾病,臨床表現主要為中耳有分泌物、中耳聽力降低等[1]。SOM好發于兒童,對其智力發育、言語能力等均造成不利影響。既往多采用口服促黏液排出藥物。采用糖皮質激素噴鼻等措施對SOM進行治療,可取得一定效果,但若積液較黏稠或較多則難以取得理想療效,且會延誤手術治療時機[2]。鼓膜置管術是近些年在SOM治療中普及的治療措施,臨床對其與鼻內鏡下腺樣體切除聯合治療效果尚存在一定爭議。為此,本研究選取駐馬店市第四人民醫院74例SOM患兒,分組探討鼻內鏡下腺樣體切除聯合鼓膜置管術治療兒童SOM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駐馬店市第四人民醫院74例SOM患兒,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制定的SOM臨床診斷標準[3],通過隨機數表法分為研究組(n=37)與對照組(n=37)。研究組女16例,男21例;年齡為3~12歲,平均(7.46±3.68)歲。對照組女17例,男20例;年齡為4~14歲,平均(7.53±3.74)歲。兩組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研究組采用鼻內鏡腺樣體切除術聯合鼓膜置管術治療,于鼻內鏡直視下通過電動吸割器切除肥大腺樣體,若咽鼓管受肥大腺樣體擠壓且明顯變窄,則應謹慎操作,避免損傷咽隱窩、圓枕、咽鼓管咽口等正常組織;分別以絡合碘及75%酒精對外耳皮膚、外耳道予以消毒,經耳內鏡輔助在鼓膜前下方豎向將鼓膜切開,以吸引器將鼓室積液與膠凍樣分泌物完全吸出,通過糜蛋白酶+地塞米松稀釋液徹底清洗鼓室腔,置入啞鈴形硅膠中耳通氣管(內徑為1.1 mm)。對照組僅采用鼓膜置管術,手術流程同研究組。術后3~5 d采用抗生素,并給予1%麻黃素地塞米松液進行滴鼻。1 a后進行隨訪。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臨床療效、并發癥發生率及疾病復發率。鼓室積液、耳部不適感基本消失,咽鼓管通氣狀態良好,且聽力水平恢復正常水準為顯效;鼓膜顏色趨向正常,鼓室積液、耳部不適感、咽鼓管通氣狀態均明顯改善,聽力水平有所提高但尚未恢復正常水準為有效;鼓室積液、咽鼓管通氣狀態無任何改善,耳部仍存在明顯不適感,聽力水平無提高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4]。
1.4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以n(%)表示定性資料,配對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效果 研究組總有效率(91.89%)高于對照組(72.9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72,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n,%)
2.2 并發癥發生率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10.81%)低于對照組(29.7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97,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2.3 疾病復發率 隨訪間研究組復發2例,復發率為5.41%(2/37),對照組復發10例,疾病復發率為27.03%(10/37),研究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365,P<0.05)。
SOM為兒童常見疾病,對患兒身心健康及成長發育均造成了不利影響。腺樣體肥大和分泌性中耳炎發病密切相關,腺樣體肥大可對咽鼓管咽口造成壓迫,進而導致咽鼓管堵塞,使鼻咽分泌物內病原微生物和毒素逆行進入中耳,引起分泌性中耳炎。若SOM患兒未接受及時治療,則會發生中耳粘連等多種病變,對臨床療效及預后造成不利影響,甚至可導致聽力喪失。
鼓膜置管術是臨床治療SOM的常用方法,其作用原理是向鼓室內通氣,并平衡氣壓,以此促使引流。魏金龍等[5]認為,應用鼓膜置管術對SOM患兒進行治療具備如下優勢:操作簡單,可減輕患兒痛苦感,且術后取管簡便易行。雖鼓膜置管術治療SOM可取得良好療效,但疾病復發率較高。蔣杏麗等[6]研究結果表明,單純采用鼓膜置管術患兒術后疾病復發率高達21.3%。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臨床效果、并發癥發生率、疾病復發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證明鼻內鏡下腺樣體切除術+鼓膜置管術治療效果優于僅實施鼓膜置管術。其主要原因在于鼻內鏡下腺樣體切除可有效清除鼓室積液,并改善咽鼓管機械性壓迫及阻塞,且在鼻內鏡輔助下實施操作,術野較為清晰,可直觀查看病變部位解剖結構,并徹底切除鼻孔周邊、咽鼓管圓枕邊腺樣體。此外,鼻內鏡下腺樣體切除術可防止圓枕及咽鼓管咽口遭受手術創傷,避免傳統腺樣體切除術中因咽鼓管損傷而引發并發癥,有助于咽鼓管正常生理功能及早恢復。同時,結合本研究作者有以下體會:①實施鼓室置管操作前,徹底吸除鼓室內分泌物,可避免術后因分泌物殘留而堵塞氣管;②于鼓膜前所做弧形切口應以通氣管可進入為宜,避免切口過大損傷鼓室黏膜,引發細菌感染等并發癥。
綜上,聯合采用鼻內鏡下腺樣體切除術及鼓膜置管術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兒臨床癥狀,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與疾病復發率,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
[1] 劉丹, 吳曙輝, 萬浪, 等. 腺樣體切除聯合耳內鏡下鼓膜置管或鼓膜穿刺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療效比較[J].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6, 16(1): 61-63.
[2] 任麗華. 鼻內鏡下單純腺樣體切除術與腺樣體切除加鼓膜置管術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樣體肥大療效比較[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6, 25(12): 1318-1320.
[3] 田勇泉.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 第8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319-321.
[4] 呂蘭, 徐家兔, 商黎明, 等. 鼓膜置管對腺樣體切除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療效的影響[J]. 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 2015, 15(1): 39-40.
[5] 魏金龍, 王蘇亮, 趙志明, 等. 耳內鏡下鼓膜置管聯合腺樣體切除術干預78例兒童分泌性中耳炎臨床研究[J]. 中國婦幼保健, 2014, 29(20): 3259-3261.
[6] 蔣杏麗, 高志光, 趙金花. 耳內窺鏡下鼓膜置管聯合腺樣體切除術在兒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醫學裝備, 2015, 12(5): 94-97.
·案例報道·
R 764.2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4.021
2016-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