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曉華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 河南 洛陽 471000)
?
經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并發迷走神經反射的相關因素及臨床處理
牛曉華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 河南 洛陽 471000)
目的 探討分析經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并發迷走神經反射的相關因素及臨床處理。方法 選取2012年2月至2016年7月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行經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術的患者1 502例,統計分析術后并發迷走神經反射發生率及相關因素,總結臨床治療該病的經驗與體會。結果 經橈動脈介入術后患者迷走神經反射的發生率為2.33%,相關因素為精神緊張、疼痛、過度壓迫止血、血容量不足、尿潴留等。結論 精神緊張、疼痛、過度壓迫止血、血容量不足、尿潴留等是經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并發迷走神經反射的相關因素,及時有效的預防干預可降低其發生率。【關鍵詞】 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術;迷走神經反射;相關因素
動脈穿刺是實施冠脈介入診療過程中器械置入血管的一個主要途徑。穿刺過程、手術過程及術后均有可能發生血壓下降、心率減緩、面色蒼白、出汗、惡心嘔吐等癥狀,通常認為是迷走神經張力增高癥狀,被稱為心血管迷走神經反射[1-2]。迷走神經反射可快速形成,若未及時予以有效搶救,往往導致嚴重后果。近年來,臨床中通常經橈動脈穿刺實施冠脈介入術進行治療,發生迷走反射的概率明顯降低,但仍存在。本文選取在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行經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術的患者1 502例,探討術經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并發迷走神經反射的相關因素及臨床處理措施,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至2016年7月在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行經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術的患者1 502例。其中男696例,女806例;年齡為36~80歲,平均(63.5±2.6)歲。1.2 研究方法 采集患者的基礎資料、手術及圍手術期相關情況,綜合患者的個體化信息資料,對術后合并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可能因素予以單因素分析,定性資料采用率進行描述,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1 502例經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中,術后并發迷走神經反射的患者為35例,總發生率為2.33%,70~85歲的老年患者28例(占80.00%),老年患者在發生迷走神經反射后往往表現出面色蒼白、低血壓、惡心嘔吐、皮膚濕冷、頭暈、心率過慢等癥狀;其中有8例患者病情較嚴重,發生交界性逸搏,血壓快速降低。經經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術后產生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相關因素為精神緊張、過度壓迫止血、疼痛、血容量不足、尿潴留等。見表1。

表1 迷走神經反射的相關因素分析
3.1 相關因素分析
3.1.1 過度壓迫止血 術后并發迷走神經反射有較多的老年患者,高齡患者皮膚較松弛,導致術后局部加壓止血時的力度較難控制,若用力過度,患者出現疼痛,且隨著其疼痛程度的加重,其臨床體征也加重,主要表現為局部血流受到阻滯,近端動脈張力因壓迫而上升,血管擴張,導致壓力感受器興奮,心率降低,血壓快速下降,造成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發生。3.1.2 疼痛刺激 機體血管存在大量源自迷走神經的感覺神經末梢,與血壓及血容量的調節有一定的相關性,當血管遭受刺激,例如牽拉、壓迫時,極可能出現迷走神經反射。為避免橈動脈穿刺部位出血,往往通過橈動脈壓迫止血器進行止血,可能導致患者前臂出現腫脹,使穿刺處因壓迫產生疼痛感,經過外周感受器傳入中樞神經部位(髓質),血管迷走神經興奮性反射性提高,血管擴張,導致心動過緩、血壓降低,由此引發臨床癥狀。
3.1.3 血容量不足 因術前會限制進食進水,術前、術后未充分補液,術中大量出汗或失血,術后未及時進食進水,術中使用的造影劑有滲透利尿的作用,均可導致血容量減少,進而導致下丘腦室上核和室旁核神經元大量分泌血管緊張素,使血管平滑肌收縮,血管面對牽拉刺激時有較高的敏感性,導致迷走神經反射的發生。
3.2 圍手術期干預 ①術前:對患者的基礎資料進行詳細調查,予以合理評估及分析,按調查結果制定合理的護理措施;術前通過集體講解方法進行術前宣教,患者可通過宣教了解冠心病的相關基礎知識、介入治療方法、效果及并發癥等;積極與患者家屬溝通交流,建立共同治療團隊,使患者心理情緒得到調整,提高其積極性,改善焦慮、恐懼等不利情緒;必要時在患者術前一晚,服用地西泮(2.5~5.0 mg);患者應進行床上排尿訓練,有效預防尿潴流的發生。②術中:合理安放各項儀器、設備,使患者盡快熟悉手術環境,通過談話有效轉移其注意力,保持輕松的狀態;盡可能遮擋暴露部位、保護其隱私,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血管穿刺時應確保精準性、快速性及熟練性,應完全麻醉,緩解患者疼痛,減少迷走神經反射的發生率;特別是手術操作過程中,需注意患者是否出現面色蒼白、大汗淋漓、頭暈、意識改變等臨床癥狀;冠狀動脈造影應用后,需提醒患者進行有效咳嗽,使造影劑能及時排出;在拔鞘管時使患者了解拔管方法、步驟,能積極配合,盡量使用利多卡因麻醉,提高拔管的順利性。③術后:監測生命體征,予心電監護,仔細聽取患者主訴;對排尿予以管理,如排尿困難,予以誘導,例如腹部按摩、會陰部清洗等,必要時實施導尿。對穿刺點予以護理,定時間斷放松穿刺處,避免繃帶壓迫[3-5]。
綜上,經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并發迷走神經反射的相關因素主要為精神緊張、疼痛、過度壓迫止血、血容量不足、尿潴留等,針對其影響因素應采用合理預防措施,有效護理干預,降低迷走神經反射的發生率。當患者出現精神緊張、疼痛、過度壓迫止血、血容量不足、尿潴留等癥狀時,應及時予以相應治療。
[1] 謝莉,護理干預對冠狀動脈介入術并發迷走神經反射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2014,32(12):12-13.
[2] 鄧曉蘭.心臟介入術后并發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原因分析及護理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7):114-116.
[3] 鄒吉莉,文倩.心血管病患者介入診斷的并發癥以及反射性低血壓的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4):592-593.
[4] 劉慧葉,湯愛紅.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并發血管迷走神經反射15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31):84-86.
[5] 羅良初,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并發癥的原因分析與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6):551-553.
R 654.2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4.035
2017-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