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 胡素瑾
(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檢驗科 河南 信陽 464000)
?
兩種免疫學檢驗方法對結核病的診斷價值比較
郭靜 胡素瑾
(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檢驗科 河南 信陽 464000)
目的 對比分析蛋白質芯片法和膠體金法對結核病的診斷價值。方法 將94例患者按照是否患有結核病劃分為A組(結核組,68例)和B組(非結核組,26例),根據結核疾病類型將A組患者劃分為A1組(活動性肺結核組,48例)和A2組(結核性胸腹膜炎組,20例)。對全部患者均采用蛋白質芯片法和膠體金法檢測結核抗體,觀察比較兩種檢測方法結果的差異。結果 A組、A1組和A2組蛋白質芯片法陽性檢出率高于膠體金法(P<0.05);A組、A1組和A2組蛋白質芯片法陽性檢出率高于B組(P<0.05);A組、A1組膠體金法陽性檢出率高于B組;A2組和B組膠體金法陽性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蛋白質芯片法對活動性肺結核以及結核性胸腺膜炎患者均具有較高的檢出率,而膠體金法靈敏度相對有限,兩種檢測方法在非結核病的診斷方面大致相當。
蛋白質芯片法;膠體金法;結核病
如何對癥狀不典型的結核病患者進行準確有效的檢測和診斷,是我國臨床醫學檢驗與診斷事業發展中的重點和難點,盡管以結核桿菌為主要檢測指標的傳統檢查方法能夠確保結核疾病診斷的準確性,但是由于這種方法在培養和獲取結核桿菌過程中需要消耗較長的等待時間,因而不僅無法保證結核疾病患者臨床診斷的準確性和及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非典型性結核疾病患者的早期誤診率和漏診率,不利于臨床醫師具體開展結核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干預工作[1]。本研究對結核疾病患者采用不同免疫檢驗方法進行檢查,對比分析其診斷價值,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9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2例,女42例,年齡為41~65歲,平均年齡為(52.4±5.6)歲,按照疾病類型劃分為A組(結核組,68例)和B組(非結核組,26例)。根據結核疾病類型將A組患者劃分為A1組(活動性肺結核組,48例)和A2組(結核性胸腹膜炎組,20例),A1組中涂陽13例,涂陰35例;A2組中結核性腹膜炎4例,結核性胸膜炎16例;B組中肺部感染性疾病17例,惡性腫瘤4例,陳舊性肺結核3例,其他2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以及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驗方法 對94例患者實施雙份血清檢驗樣本采集,分別用蛋白質芯片法和膠體金法實施結核抗體水平檢測。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A組、A1組和A2組蛋白質芯片法陽性檢出率高于膠體金法(P<0.05);A組、A1組和A2組蛋白質芯片法陽性檢出率高于B組(P<0.05);A組、A1組膠體金法陽性檢出率高于B組;A2組和B組膠體金法陽性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患者蛋白質芯片法和膠體金法陽性檢出情況比較[n(%)]
結核病是全世界范圍內導致感染性疾病患者發生臨床死亡事件的首要原因。結核病通常是指借助顯微鏡觀察和實驗室細菌培養獲取到結核分枝桿菌陽性結果,或是通過影像學檢查發現清晰的結核病表征[2-3]。結核菌培養是臨床中診斷結核病感染或發病的金標準,然而在運用此種方法開展結核檢驗和診斷工作過程中通常需要借助固體培養基實施持續6周的細菌培養和分離提純處理過程。該種檢驗方法明顯不適合在結核病患者的早期臨床診斷過程中加以運用。
現階段,臨床檢驗診斷醫學實踐中應用的結核分枝桿菌檢測方法中,具備特異性最強且能夠快速準確獲取檢驗結果的方法是抗酸染色法。這種檢測方法盡管具備較高的特異性,但是敏感性較其他常見的應用性檢驗技術方法相比低,在一次涂片處理背景下獲取的檢驗敏感性報告數值介于22.00%和80.00%。在對涂陰患者實施臨床診斷實踐的過程中,如未能獲取到科學可靠的影像學輔助檢查結果,往往會導致較高的早期誤診率和漏診率[4-5]。
本研究中,A組、A1組和A2組蛋白質芯片法陽性檢出率高于膠體金法(P<0.05);A組、A1組和A2組蛋白質芯片法陽性檢出率高于B組(P<0.05);A組、A1組膠體金法陽性檢出率高于B組;A2組和B組膠體金法陽性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蛋白質芯片法對活動性肺結核以及結核性胸腺膜炎患者均具有較高的檢出率,而膠體金法靈敏度相對有限,兩種檢測方法在非結核病的診斷方面大致相當。
[1] 黃勝,余繼英,成波,等.兩種免疫學檢驗方法對于結核病的臨床價值比較[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11):2051-2052.
[2] 蘇新娣.金胺“0”熒光染色法對結核病細菌學檢驗的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6):365-366.
[3] 陳雪林,崔嘉,劉宇,等.兩種全血γ-干擾素釋放試驗試劑盒在結核病診斷中的比較研究[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7(24):11380-11383.
[4] 胡偉.蛋白芯片法與膠體金法檢測結核抗體對結核病的臨床診斷價值對比[J].黑龍江醫藥,2014,27(5):1144-1145.
[5] 鄧俊,吳佳玲.兩種結核分枝桿菌免疫學診斷方法的比較[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2):254-256.
R 446.6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4.039
201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