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爭 董韶昱 景朝麗
(登封市中醫院 耳鼻喉科 河南 登封 452470)
?
三拗湯加減治療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效果分析
胡少爭 董韶昱 景朝麗
(登封市中醫院 耳鼻喉科 河南 登封 452470)
目的 探討三拗湯加減治療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登封市中醫院耳鼻喉科收治的60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均給予羅紅霉素片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給予三拗湯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三拗湯加減治療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效果顯著,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
三拗湯;分泌性中耳炎;臨床療效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種非化膿性炎性疾病,臨床癥狀包括中耳積液、聽力下降、耳內悶脹感等,以兒童和青少年多見,是耳鼻喉科的常見多發病,患者若未得到有效治療容易損害聽力,嚴重者甚至造成耳聾[1]。因此對于單側或雙側中耳炎病變者,應該及時明確病因,采用敏感抗生素積極治療原發病灶,改善咽鼓管通氣情況。針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目前臨床上多給予羅紅霉素片進行抗炎治療,病情較重者可短期內給予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如潑尼松口服治療。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在中醫屬于耳脹、耳閉病疇,有研究顯示給予中藥湯劑可改善病灶處局部血液循環,增加血管通透性。本研究探討三拗湯加減治療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效果,以期為今后治療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登封市中醫院耳鼻喉科收治的60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醫耳鼻喉病癥診斷標準,包括耳脹、耳膜輕度內陷,輕度耳鳴,如聞風聲;按照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診斷標準:患者自覺聽力下降,耳痛、耳鳴、耳脹,可見鼓膜輕度充血,聽力檢查提示傳導性耳聾,鼓室導抗圖呈B型或C型,排除外耳道異物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觀察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齡(35.4±4.6)歲;對照組30例,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齡(34.5±4.7)歲。所有患者簽署治療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羅紅霉素片(Roxithromycin Tablets,國藥準字:H20030168)口服治療,150 mg/次,2次/d,兒童按體質量2.5~5 mg/kg,2次/d,共治療兩周;在此基礎上觀察組給予三拗湯加減湯劑治療,其中麻黃、荊芥、豆鼓、桔梗各15 g,杏仁、甘草、防風各10 g,熱水煎服,1劑/d,兒童分早晚分服,共治療2周。
1.3 評價標準 根據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緩解程度判定療效,分為痊愈:臨床癥狀消失,聽力恢復到發病前,鼓膜形態正常,鼓室曲線呈A型;有效:臨床癥狀稍緩解,聽力較治療前提高,鼓室曲線呈A型或者C型;無效:臨床癥狀無改變,聽力檢查氣導無提高,鼓室曲線無變化。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定性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總有效率 治療2周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n,%)
2.2 不良反應情況 治療期間觀察組出現胃腸道癥狀2例,皮疹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0%;對照組出現胃腸道癥狀3例,皮疹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00%。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種以中耳積液為特征的非化膿性炎性疾病,若不及時治療則病情遷延不愈,形成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嚴重損害患者特別是小兒患者的聽力。該病起病隱匿,臨床癥狀不明顯,患者聽力出現不同程度損害時病程大多遷延,因此早期發現并及時治療具有重要臨床意義。目前對于該病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多數學者認為與咽鼓管功能障礙導致局部感染及變態反應等因素有關[2],因此臨床多采用藥物滴鼻、清除鼓室積液等對癥治療來改善咽鼓管的通氣引流,從而緩解癥狀[3]。正確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感染,抑制變態反應。中醫將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稱之耳脹、耳閉,是由于耳竅受阻產生的堵塞不適感,因腎開竅于耳,主聽聲音,肺主氣,一身之氣貫于耳,故耳與肺的關系密切。外邪犯肺,其宣發肅降受阻,導致耳竅疾病的發生,而耳脹多由風邪外襲,侵襲肺臟波及耳竅,影響肺的主氣功能,導致耳竅經氣堵塞,進而出現脹滿不適感。根據中醫學整體觀念和病因病機,肺失宣降而耳竅痞塞,故宣肺通竅可以治療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三拗湯是一種純中醫方劑,由麻黃、杏仁、甘草等中藥材調配而成,由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演變而來,原方尊古炮制即麻黃去節,杏仁去本,蜜炙甘草,而三拗湯方劑麻黃不去根節,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而生用,故稱三拗湯,具有開宣肺氣之功效,可祛風活絡,利濕通經,諸藥合用,共奏宣肺化濕、通竅聰耳。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中西藥結合療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癥狀,提高患者聽力水平,改善鼓室導抗程度,同時祛風活絡,有效促進肺部宣發功能的恢復,療效肯定,值得推廣使用。
[1] 金曉,彭帆,舒海榮,等.宣肺通竅法治療急性分泌性中耳炎40例[J].中國中醫急癥,2011,20(5):808-809.
[2] Johnston B N,Preciado D A,Ondrey F G,et al.Presence of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and its risk factors affect serum cytokine profile in children[J].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2011,72(2):209-214.
R 276.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4.096
2017-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