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清
(登封市中醫院 河南 登封 452470)
?
中藥扶正配方治療消化道腫瘤的臨床效果分析
劉艷清
(登封市中醫院 河南 登封 452470)
目的 探討中藥扶正配方治療消化道腫瘤的臨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登封市中醫院收治的60例消化道腫瘤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化療藥物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接受中藥扶正抗腫瘤配方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完全緩解率高于對照組,生存質量改善率高于對照組,血清VEGF、IGF-1降低程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藥扶正抗腫瘤配方治療消化道腫瘤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中藥扶正配方;消化道腫瘤;臨床療效
目前,消化道惡性腫瘤發病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居于第一位,且有逐年升高的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常規化療藥物雖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藥物毒副作用大,患者耐受性差,臨床治療存在一定局限性。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專業委員會CSCO指出,中藥在腫瘤的治療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1],可以通過誘導腫瘤相關細胞因子,增強機體免疫力,同時輔助化療藥物治療,進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目的。有研究顯示,中藥扶正配方可以促進T淋巴細胞分化,增加T淋巴細胞對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2(IL-2)的反應活性,提高T淋巴細胞殺傷性,促進機體免疫力和造血功能的恢復。本研究探討中藥扶正配方治療治療消化道腫瘤的治療效果,以期為今后治療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5年4月到2016年11月登封市中醫院收治的60例消化道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B超、CT及病理學檢查確診為消化系統腫瘤,排除嚴重心血管腦疾病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觀察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55.3±7.5)歲,其中食管癌6例、胃癌15例、結腸癌9例;對照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齡(54.8±6.8)歲,其中食管癌7例、胃癌14例、結腸癌9例。所有患者簽署治療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FMC化療方案,5-氟脲嘧啶(西安海欣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68)0.5~0.75 g/次,每周1次,奧沙利鉑(深圳海王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1048)注射治療130 mg/m2,每3周給藥1次,亞葉酸鈣(普強蘇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804)注射治療500 mg/m2,連用2 d,10周為1個療程。在此基礎上觀察組給予中藥扶正抗腫瘤配方治療,其中黨參、白花蛇舌草各30 g,半枝蓮、雞血藤各20 g,炙甘草、半夏各15 g,山豆、山慈菇各10 g,守宮6 g,熱水煎服,1劑/d,化療期間服用,10周為1個療程。
1.3 評價標準 根據WHO制定的實體瘤療效判定標準,通過B超和CT等影像學檢查判斷腫瘤大小變化情況,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NC)、惡化(PD),總緩解率=(CR + PR)例數/總例數×100%;卡氏評分標準對生存質量進行評分,治療前后評分增加或減少大于10分者為改善或下降,小于10分者為穩定;觀察血常規檢測治療前后患者血清VEGF、IGF-1變化情況。

2.1 治療效果 觀察組總緩解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 卡氏評分 1個療程治療結束后,觀察組改善17例、穩定9例、下降4例,改善率為56.67%;對照組改善11例、穩定15例、下降4例,改善率為36.67%。觀察組生存質量改善程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血清因子 組治療前VEGF、IGF-1分別為(181.15±29.65)ng/L、(36.43±7.88)μg/L,治療后分別為(79.55±11.25)ng/L、(13.63±6.41)μg/L;對照組治療前VEGF、IGF-1分別為(178.31±26.88)ng/L、(37.15±6.92)μg/L,治療后分別為(121.38±23.64)ng/L、(25.31±9.55)μg/L。觀察組VEGF、IGF-1降低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目前FOLFOX化療方案依然是治療消化道惡性腫瘤最主要的措施之一。但大部分化療藥物存在劑量限制性毒性,具有程度不等的藥物毒副作用,抑制患者骨髓造血功能,減少白細胞、血小板的生成,大幅度降低患者免疫力,同時存在嚴重的胃腸道不良反應,導致患者依從性差。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醫療中心強調中西醫結合療法在腫瘤治療方面的地位,認為中草藥可以通過調節腫瘤患者的機體免疫力進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目的。中醫對消化道惡性腫瘤發病機制的認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癌毒瘀積,邪氣入侵,阻礙機體的氣血運行,導致血液循行不暢,津液代謝失調。二是邪氣擴散,正氣虧損,耗氣傷陰從而導致邪氣旺盛,正氣不足。常規化療藥物雖然可以抑制癌毒擴散,但消耗機體元氣,形成正虛邪戀病機狀態。因此,根據中醫對消化道腫瘤的發病機理應該采用扶正祛邪的治療觀點,在解毒去瘀的同時堅持益氣養陰,方可取得較好療效。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中西藥結合療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質量,降低血清VEGF、IGF-1水平,抑制VEGF、IGF-1對腫瘤細胞的促增值作用[2],總緩解率遠高于單一化療治療,同時可增強患者機體免疫功能,減少機體毒副反應,療效肯定,值得推廣使用。
[1] 陳治水,鄧偉哲,李春.中醫中藥在消化道惡性腫瘤中的應用與研究進展[J].北京中醫藥,2009,8(4):26.
[2] 孫小峰,陸建偉.奧曲膚對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血清中VEGF、IGF-1的影響[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1,10(2):138-139.
R 27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4.101
201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