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東
(確山縣人民醫院 神經內科 河南 確山 463200)
?
中西醫結合治療癲癇的臨床效果分析
徐向東
(確山縣人民醫院 神經內科 河南 確山 463200)
目的 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癲癇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確山縣人民醫院收治的92例中風后繼發癲癇患者,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2組,每組46例,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入中藥治療。于治療一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不良反應及癲癇的發作次數。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83%高于對照組的82.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及癲癇的發生次數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與單純西藥治療相比,中西醫結合治療癲癇的總有效率高、不良反應低及癲癇的發作次數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中西醫結合;癲癇;不良反應
癲癇是由腦部神經元異常放電引起的一種短暫性腦功能失調綜合征,屬于神經內科常見的一種疾病。患者在發病時除了肌肉抽搐和意識的喪失外,還會引發行為、感覺、自主神經等方面的障礙,常表現為暈倒、口吐涎沫、兩目上視、學動物叫等,具有突然發作、反復發作和短暫發作的特點。癲癇患者在疾病發作時需忍受巨大的痛苦,生活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本研究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46例中風繼發癲癇患者,詳細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確山縣人民醫院收治的92例中風后繼發癲癇患者,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2組,每組46例,均知曉同意本次研究,且均符合癲癇的診斷標準。觀察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25~65歲,平均年齡為(45.62±5.13)歲;病程0.5~3 a,平均病程(1.95±0.22)a。對照組男19例,女17例;年齡25~65歲,平均年齡為(45.42±5.23)歲;病程為0.5~3 a,平均病程為(1.85±0.12)a。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西藥治療。苯巴比妥(華潤雙鶴藥業,國藥準字 H41025613)1次/d,每次90~300 mg,口服;地西泮(北京益民藥業,國藥準字 H11020898)在癲癇發作時進行肌肉注射,每次10~20 mg;地西泮(北京益民藥業,國藥準字 H11020898),1次/d,每次7.5~40 mg,在患者失神時口服。以上藥量均按患者的病情進行加減,在控制疾病時,盡量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1.2.2 觀察組 在西藥基礎上加用中藥及針灸治療。藥方為生地15 g、當歸15 g、玄參15 g、麥冬15 g、芒硝5 g、生甘草6 g煎煮,再取生大黃10 g、煎制人參10 g,用水熬制,每天一劑,分早晚服用。針灸治療主穴位為人中、合谷及內關3個穴位,輔助穴位為三里、腰奇及昆侖3個穴位,共6個穴位。根據患者病情給予針灸的次數。
1.2.3 治療1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和癲癇發作次數。
1.3 療效判斷標準 治療后患者的癲癇發作完全得到控制且腦電圖檢查顯示正常為顯效;治療后患者的癲癇發作次數減少至50%以上且腦電圖檢查顯示好轉為有效;治療后患者的癲癇發作次數未得到減少,發病程度也未得到減輕,腦電圖檢查仍顯示異常為無效[1]。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不反應發生率(脫發、惡心、嗜睡、血常規異常、肝功能異常)及患者治療前后的發病次數,比較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

2.1 治療效果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7.83%;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82.61%。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03,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n,%)
2.2 不良反應 觀察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0.87%低于對照組的47.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14,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2.3 發病次數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發病次數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組別n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464.58±1.560.73±0.12對照組464.66±1.761.66±0.66t0.108.84P>0.05<0.05
癲癇是神經內科第二大常見疾病,發病率在神經系統中僅次于腦卒中。據統計,全球6 000萬癲癇患者中中國有900萬人,中國癲癇患者占有率高達15%。在我國,癲癇患者以每年39萬人的速度增長,因此,癲癇的治療意義重大[2]。本研究中,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7.83%,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0.87%,采用純西藥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2.61%,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7.85%,兩組總有效率、不良反應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較好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且在控制癲癇的發作次數方面也優于純西藥治療。純西藥治療癲癇雖見效快、治療方便,但是長期采用西藥進行治療,不良反應較大且藥物依賴性強,容易造成患者的精神抑郁、智力下降等不良后果,因此不建議長期應用[3]。中西醫結合合的治療方法則避免了純西藥治療的弊端,中藥藥性溫和且易于患者吸收,麥冬、芒硝、生甘草等藥材能夠祛風化痰、開竅醒神、定癇止,再配合針灸治療,能全方位的治愈癲癇患者,并且沒有藥物依賴性[4]。
綜上所述,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癲癇患者療效顯著,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且疾病的發作次數能得到較好的控制,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余璐,何娜,劉曉蓉,等.熱性驚厥相關癲癇患者抗癲癇藥物治療療效及與電壓依賴性鈉通α1亞基基因突變的關系[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4,47(8):516-522.
[2] 李愛美.中西醫結合治療腦梗死后遲發型癲癇的效果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2):345-346.
[3] 白廣慶.抗結核藥復方制劑誘發癲癇發作1例[J].淮海醫藥,2014,11(6):59-60.
[4] 李夢嘉,趙合慶.成人癲癇患者自然睡眠中癲癇樣放電與睡眠的關系[J].安徽醫學,2016,37(10):1259-1260.
R 742.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4.103
2016-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