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衛星
(三門峽市中醫院 骨科 河南 三門峽 472000)
?
中醫藥內外兼治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損害的臨床效果觀察
朱衛星
(三門峽市中醫院 骨科 河南 三門峽 472000)
目的 觀察中醫藥內外兼治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損害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于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三門峽市中醫院收治的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損害患者56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8例。對照組給予西藥常規治療,觀察組給予中醫藥內外兼治治療,觀察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并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92.86%比71.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8,P<0.05)。結論 中醫藥內外兼治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損害患者,可改善其臨床癥狀,治療效果優于單純的西醫常規治療,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損害;中醫藥;內外兼治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16~25歲的青年是該病的高發群體,男性的發病率高于女性。目前,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因起病時只有輕微的表現,如厭食、乏力、低熱、消瘦等,其它癥狀不明顯,患者往往不能及時發現,待病情持續惡化時,已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1]。AS患者多伴有關節病變,約有90%的患者首先表現為骶髂關節炎,隨后發展到頸椎,此時患者可出現腰痛、臀部疼痛、腰骶部僵硬感等癥狀[2]。約有25%的AS患者會出現永久性周圍關節損害,本文選取三門峽市中醫院收治的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損害患者56例,通過設置對照組,觀察分析中醫藥內外兼治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損害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三門峽市中醫院收治的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損害患者56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8例。對照組男18例,女10例;年齡14~75歲,平均(47.35±7.52)歲;病程0.5~5 a內11例,病程在5 a以上17例。觀察組男19例,女9例;年齡13~75歲,平均(47.24±7.48)歲;病程0.5~5 a內12例,病程在5 a以上1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西藥常規治療:塞來昔布(輝瑞制藥,國藥準字:J20120063)和柳氮磺吡啶腸溶片(上海信誼天平藥業,國藥準字:H31020557)治療,塞來昔布0.1 g/次,口服,2次/d;柳氮磺吡啶腸溶片0.2 g/次,口服,3次/d。給予觀察組中醫藥內外兼治:中藥辨證熏蒸方劑加減,藥物組成有透骨草30 g、牛膝25 g、伸筋草20 g、桑枝20 g、紅花15 g、木瓜15 g、制草烏12 g、劉寄奴12 g、威靈仙10 g、制川烏10 g、花椒8 g,所有藥劑洗凈放入紗布袋中,置入熏蒸床儲藥槽中,加入500 ml水,打開熏蒸床的電源開關,調節溫度至45 ℃左右,熏蒸時間約30 min,1次/d,熏完將涂抹有滑膜膏的貼膜貼敷在患者的患髖處,1次/d。此外,加強其牽引治療和功能性鍛煉:①髖關節床頭牽引,即根據患者的體質量、病情狀況及自身耐受力情況測出牽引的質量,牽引時間從15 min逐漸升到30 min、1 h,患者行走活動功能恢復正常時停止牽引治療;②功能性鍛煉,即根據病情狀況制定符合患者的鍛煉方案,囑其多做直腿抬高運動、骨四頭肌舒張收縮等鍛煉。
1.3 療效判斷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采用Harris髖關節評分對其進行評估。患者的疼痛、腫脹等臨床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關節活動不受限制為顯效;患者的疼痛、腫脹等臨床癥狀有改善,關節活動受限較小為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無好轉,關節活動受限無改善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進行數據分析,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92.86%比71.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8,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療效對比(n,%)
AS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變部位以脊柱最常見,其中,骶髂關節病變最為突出,AS可造成脊柱強直及纖維化,導致骨骼、眼、肌肉等病變[3]。中醫學將強直性脊柱炎歸為“痹證”范疇,認為其發病是由風、濕、寒等外因或由腎氣虧虛等內因導致督脈失充造成,臨床上以活絡通經、養血益氣、固腎強腰、驅寒祛濕為治則[4]。風寒濕邪是造成AS的重要原因,因此,除濕驅寒是治療該病的首要任務。本研究對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損害患者采用中藥辨證熏蒸治療,其配方中的透骨草有活血止痛、祛風勝濕的功效;牛膝性平、味苦,有活血通經、強筋補腎的功效;伸筋草味淡、苦辛,有除濕消腫、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桑枝常用于通經絡、祛風濕,也有鎮痛的作用;紅花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木瓜有抗痙攣、鎮痛等作用,常用于跌打扭挫傷、風濕筋骨痛患者中;制草烏、制川烏有溫經止痛、祛風除濕等療效作用,常用于治療關節疼痛、風寒濕痹等疾病;劉寄奴是一種菊科植物,有破血通經、療傷止血等作用;威靈仙常用于治療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筋脈拘攣等疾病,有通絡止痛的作用;花椒有除濕止痛、溫中散寒的功效。以上組方可改善患者的水腫組織,促進血循環,松解其關節粘連現象,配合滑膜膏使用,可通絡止痛、利濕解毒。加強患者的牽引治療和功能性鍛煉,可緩解患者的病痛,促進局部微循環,矯正其髖關節畸形、攣縮等不良現象,促進患者的康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提示中醫藥內外兼治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損害其臨床治療效果確切,優于單純的西醫常規治療。
綜上,中醫藥內外兼治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損害患者,可改善其臨床癥狀,治療效果優于單純的西醫常規治療,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張帆,劉健,端淑杰,等.強直性脊柱炎中醫外治法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5,18(6):665-668.
[2] 徐波,吳素玲.陽和湯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臨床研究[J].中醫學報,2016,31(3):439-442.
[3] 井鳳玲,祁冀.強直性脊柱炎的特殊發病類型[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6,24(6):71-73.
[4] 張迪,劉維,楊會軍,等.針藥并用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針灸,2016,36(8):893-896.
R 2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4.112
201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