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娟 李曉云
(許昌市中心醫院 RICU 河南 許昌 461000)
?
舒適護理干預對ICU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呼吸功能的影響
李慧娟 李曉云
(許昌市中心醫院 RICU 河南 許昌 461000)
目的 觀察舒適護理干預對ICU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呼吸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許昌市中心醫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68例,按照入院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舒適護理干預。比較干預后兩組呼吸功能指標[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肺活量(VC)、潮氣量(TV)、氣道峰壓(PIP)]。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FEV1、VC、TV均高于對照組,PIP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ICU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舒適護理干預,能明顯改善呼吸功能,加快患者呼吸功能恢復。
舒適護理干預;ICU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呼吸功能
呼吸衰竭指肺部通氣功能及換氣功能發生障礙,無法進行有效氣體交換,引起缺氧,導致生理與代謝功能紊亂,臨床多采用有創機械通氣治療[1]。ICU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多意識清醒,但無法言語,加上ICU常有急救患者出入,患者易產生煩悶、暴躁等負面情緒,影響治療積極性[2]。因此,應予以患者有效護理干預,從而樹立治療信心。本研究選取ICU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68例,觀察舒適護理干預對ICU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呼吸功能恢復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許昌市中心醫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68例,按照入院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對照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36~74歲,平均(55.42±3.71)歲;上機時間1~6 d,平均(3.66±1.74)d。觀察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35~76歲,平均(56.13±4.05)歲;上機時間1~7 d,平均(3.85±1.82)d。兩組性別、年齡、上機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舒適護理干預,方法如下。①環境舒適護理。保持ICU病房內干凈整潔,室內溫度20~24 ℃,濕度50%~60%,通風良好,定期殺菌消毒,保持安靜。②心理舒適護理。向患者詳細講解機械通氣的優點,使患者對治療護理有一定認識,消除其內心不信任感,同時每日與患者進行語言溝通,告知其疾病治療進展,肯定治療效果,表揚其配合治療的態度,并介紹成功案例,增強患者治療信心。③體位舒適護理。擺正患者體位,肢體呈舒展狀態,避免擠壓;2 h更換1次體位,協助患者肢體進行被動運動,保持其肢體舒適。④吸痰舒適護理。詳細解釋吸痰原因,吸痰前進行動作演示,行氣管套管內吸痰,防止氣道黏膜受損,吸痰前后均予以純氧通氣,避免患者缺氧、窒息。⑤社會舒適。保護患者隱私,緩解家屬對患者疾病的擔憂,指導家屬如何疏解患者不良情緒,保持和諧家庭關系。⑥病情監測。密切監測患者體征變化,若有異常情況及時處理,并上報主治醫師。⑦飲食護理。予以患者科學飲食,營養搭配合理,多食用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忌辛辣、油膩食品。⑧靈性舒適。尊重患者信仰,無種族、信仰、身份等歧視。
1.3 觀察指標 比較干預后兩組呼吸功能指標[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肺活量(VC)、潮氣量(TV)、氣道峰壓(PIP)]。

2.1 呼吸功能指標 干預后,觀察組FEV1、VC、TV均高于對照組,PIP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組別nFEV1/LVC/LTV/mlPIP/cmH2O觀察組3485.31±5.323.87±0.21546.38±79.4224.21±2.39對照組3466.75±4.583.19±0.17453.49±76.3528.92±2.90t15.41714.6754.9177.308P<0.05<0.05<0.05<0.05
ICU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多為老年人,其身體耐受較差,長時間遭受病痛折磨,心理素質變差,情緒變化較大,且對疾病缺乏科學認識,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拒絕配合治療等問題[3]。因此,予以ICU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優質護理服務,對增強患者治療積極性,加快呼吸功能恢復具有重要作用。
常規護理干預僅對疾病進行護理,對病房環境、患者心理缺少關注,患者易產生心理問題,不利于患者疾病治愈。而舒適護理是一種個性化、整體性護理模式,以患者在生理、心理、靈性、社會方面達到愉悅狀態為目的,最大限度滿足患者治療需要,為患者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舒適護理服務,從而提高護理滿意度。ICU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在機械通氣時無法同他人進行語言交流,易產生孤獨感,引發暴躁、焦慮情緒,給予舒適護理干預,能放松患者心情,疏導患者負面情緒,對生活充滿信心。舒適護理干預還能保持患者身體舒適,避免發生壓瘡。為確保患者呼吸道暢通需進行吸痰護理,若吸痰過程中產生憋氣感,患者可能會對吸痰產生抗拒心理,予以舒適護理干預可減少憋氣情況發生[4]。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呼吸功能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這提示給予ICU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舒適護理干預,能明顯改善呼吸功能,加快患者呼吸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給予ICU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舒適護理干預,能明顯改善呼吸功能,加快患者呼吸功能恢復。
[1] 周小曼,李全妮.機械通氣對ICU肺動脈高壓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漿腦鈉肽水平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4,30(17):2571-2573.
[2] 曹莉鋒,趙秋菊,徐進步,等.不同通氣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創機械通氣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22(11):35-37.
[3] 牛新榮,劉艷.心臟術后并發呼吸衰竭的有創-無創序貫通氣治療體會[J].中國醫師雜志,2014,16(5):672-674.
[4] 孫小麗.舒適護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行機械通氣的清醒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22(10):166-167.
R 473.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4.126
2017-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