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濤,王 琦,劉 追,徐 蔚
(武漢科技大學a,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b.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武漢,430081)
一種新型Buck電路調試實驗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張波濤a,王 琦b,劉 追b,徐 蔚a
(武漢科技大學a,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b.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武漢,430081)

Buck電路常見于DC-DC系統中。針對不同需求的DC-DC系統,必須對Buck電路進行不同的測試實驗,以確保其工作性能符合要求。針對常用物理測試實驗系統靈活性欠佳的缺點,設計了Buck電路半實物實驗平臺。在軟件中建立Buck電路測試系統仿真模型,對IGBT#的控制單元利用TMS320F28335實現PWM控制,通過eMEGAsim實時仿真器,將控制單元信號輸入到測試系統軟件模型中,形成控制回路。通過測量可知,軟件系統控制信號能夠與控制單元實際輸出控制信號保持一致,有效控制Buck電路輸出電壓值。該實驗平臺中軟件和硬件均能夠進行靈活修改,可用于對Buck電路控制單元的性能調控與測試中。
Buck電路; 脈沖寬度調制; 實驗平臺; 半實物仿真
Buck電路是DC-DC電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實現從直流到直流的降壓變換,被廣泛地運用在各類直流供電系統中。對于Buck電路控制性能的研究,一直是電動汽車、新能源發電、智能電網等相關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近年來,基于Buck電路新控制方法的設計研究很多,均需要對其控制性能進行分析、調試或實現,主要采用到的性能評估方法有仿真分析、板極測試分析和實驗測試等。其中文獻[1-2]中主要采用了軟件仿真對Buck電路的新型控制方法進行分析研究,在軟件中建立控制算法和控制電路仿真模型,把控制仿真模塊輸出的信號連接到全控元件中控制其導通和開端。仿真分析便于對控制系統的超調量、超調時間、魯棒性等進行觀察和分析,主要側重于控制算法性能分析。文獻[3-5]中對于Buck電路中的元件控制部分進行了硬件實現,將控制算法通過DSP、PLC等實現,并設計電路,形成完整的控制器模塊,然后對控制器進行板極測試,觀察測量整個控制器的控制性能。這種調試方法面向了整個Buck電路中的控制器,有利于分析控制器的實際工程特性。上述兩種研究調試手段雖然在其特征分析中各具優勢,但是都無法完整呈現整個Buck電路在直流系統中的使用特性。文獻[6-9]中均搭建了實驗系統,將所研究的Buck電路應用到物理系統中,得到相關實驗數據。搭建物理實驗系統來分析Buck電路固然有利于對其進行分析研究,但是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 ① 過程安全性無法得到完全控制。物理實驗中的電源需要采用直流電源或者等效電容,濾波電路必須使用電容和電感,負載至少需要大電阻。上述總成元件都需要確保其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② 實驗系統缺乏靈活性。不同的Buck電路由于應用環境不同,需要不同的測試條件,物理實驗系統無法隨之任意改變。③ 實驗成本較高。物理實驗需要購置大量實驗材料和測試儀器,成本較高。
針對以上不同調試方法的優缺點,本文設計開發Buck電路性能調試半實物實驗平臺,能夠綜合軟件仿真測試分析、板極測試分析和實驗測試分析的優點[10-13],確保實驗過程安全可靠,實驗結果真實可信,節約實驗成本,大大提高了實驗的靈活性。
本文中搭建半實物實驗系統使用了eMEGAsim實時仿真平臺。系統主要有軟件和硬件兩大部分。軟件采用其配套的工業級系統平臺軟件包RT-LAB,利用該軟件可以在一個半實物仿真平臺上去實現包括工程項目的設計和實時仿真以及快速原型與硬件在回路測試的全套解決方案。硬件為型號OP5600目標機。OP5600配置FPGA板,可用于管理模擬和/或數字I/O,在I/O接口有6個可配置組(32個數字信號I/O線或16個模擬信號I/O線),采樣時間為100 MHz或200 MHz。
2.1軟件部分設計
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Buck電路測試系統的仿真模型,整個系統由電源(蓄電池)、IGBT以及控制單元、濾波單元和電阻負載組成。仿真模型如圖1所示。圖1中黑框中部分為Buck電路的控制單元,可以根據Buck電路的服務對象設置。其他為供電電路系統。仿真模型中各元器件的主要參數見表1。
在RT-LAB中對圖2中的模型進行分割解耦,形成SM_MAIN模塊和SC_SCOPE模塊。
在SM_MAIN模型中,設置信號接口,圖3中黑色框內部分為控制單元,負載端電壓由電壓表模塊采集后通過增益環節將其縮小至±5V的范圍,在點1處,

圖1 測試系統Simulink仿真模型

表1 仿真模型主要參數表

圖2 RT-LAB模型
連接I/O板卡控制,將端電壓信號以模擬量的形式輸送到下位機OP5600仿真器,并連接到控制單元硬件中,由控制單元硬件產生控制信號,再通過I/O板卡,輸送到軟件中的點2,并控制軟件中的IGBT模塊。

圖3 接口設置
2.2控制電路設計
Bcuk電路由控制電路和主回路兩部分構成。主回路中的開關元器件使用IGBT,二極管使用二單元IGBT中的反并聯二極管。IGBT驅動電路選擇PI公司的2SP0105。控制電路使用TI公司的TMS320F28335為核心,專為電力電子控制開發,此電路板可以實現如下功能:① 模擬信號通道。使用DSP片上AD,外部擴展10路模擬信號接口電路,帶抗混疊濾波,量程可設定;② PI調節器運算。程序內置5套前向差分式PI調節器,帶飽和自動校正功能,每個PI調節器參數可自設定;③ PWM脈沖輸出。12路脈沖輸出,光耦隔離輸出,每路驅動能力2A;④ 帶Buck,Boost。單相逆變電源,三相逆變電源,PWM整流器,異步電機驅動和PMSM驅動開發函數包;⑤ QEP接口:測試電機轉速;⑥ 帶CAN和SCI接口,實現過程監控和參數修改。
此控制電路板已經用于多家公司產品設計中,算法可靠,接口簡單。
2.3半實物實驗平臺實現
圖1所示為系統中蓄電池、IGBT、濾波電路和負載在eMEGAsim仿真器中采用RT-LAB軟件模擬,負載端電壓信號通過eMEGAsim仿真器的I/O連接IGBT控制單元硬件控制電路(見圖4),原系統一半使用軟件仿真一半通過硬件電路實現控制,形成半實物實驗平臺。
控制單元輸出波形如圖5所示,I/O板卡輸入到軟件的波形見圖6。

圖5 控制單元輸出波形

圖6 I/O板卡輸入到軟件的波形
圖5和圖6的波形頻率一致,從控制板發出的PWM信號波形通過eMEGAsim仿真器I/O板卡采集到仿真器軟件系統中,控制IGBT橋開斷,向負載輸出直流電壓。該直流電壓通過功率放大器縮小到原值1/85后,波形通過OUT1接口輸出(見圖7),可見輸出電壓值為4 V。

圖7 Buck電路輸出電壓波形
2.4對比分析
為了更好地對所設計的Buck電路進行控制性能調試,需要搭建實驗系統進行控制程序調試。對于圖1所示系統,搭建的物理實驗系統如圖8(a)所示,采用半實物仿真技術后,利用eMEGAsim仿真器開發的Buck電路性能調試半實物實驗平臺如圖8(b)所示。通過對比可知,所開發的Buck電路性能調試半實物實驗平臺大大節約了實驗空間,而且系統組成成分均工作在低電壓等級,更能確保實驗人員的操作安全。

(a)物理試驗系統(b)半實物試驗系統
圖8 試驗系統對比圖
利用半實物實驗平臺進行Buck電路的性能調控,能夠針對不同的應用對象,根據需求靈活地改變軟件部分中的電源、濾波單元和負載的參數。可以在Buck電路控制單元硬件中的DSP中寫入控制程序,隨時觀測不同控制程序下Buck電路的特性。但是該平臺對于軟件設計和軟硬件聯調環節有較高要求,需要實驗人員熟悉所采用的軟硬件,并有相應的仿真調試經驗。
該實驗平臺能夠有效輔助電力電子技術、單片機方向教學人員進行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啟發學生創新思維,同時有利于研發人員進行相應程序開發調試。
[1] 孟繁玉,胡希同.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的研究[J].科技視界,2014(2):195.
[2] 吳 昊,田有文,史俊婷.Flash動畫在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3):85-87.
[3] 甘輝霞,黃景光.“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教學中的實踐與體會[J].中國電力教育,2014(35):81,96.
[4] 楊 蘭,楊廷方.繼電保護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8):24,40.
[5] 李秀琴,焦彥軍,梁 旭.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通用試驗平臺設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6):44-47.
[6] 許 明,高厚磊,侯梅毅,等.數字仿真技術在繼電保護教學中的應用[J].電力系統過保護與控制,2010,38(15):104-109.
[7] 王 琦.變壓器空載合閘和短路對比仿真教學[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5,37(2):73-75.
[8] 張艷平.Power World可視化軟件在繼電保護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7(4):62-64,80.
[9] 朱曉明,張淑芝,徐 巖.雷達監控半實物仿真教學系統設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5):201-205,216.
[10] 鄭振宇,王英才,袁群哲,等.半實物仿真綜合艦橋實驗室構建及教學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3(2): 247.
[11] 周 林,賈芳成,郭珂等.采用RT-LAB的光伏發電仿真系統實驗分析[J].高電壓技術.2011,36(11):2814-2819.
[12] 鄭鶴玲,葛寶明,畢大強.基于RT-LAB的光伏發電系統實時仿真[J].電工電能新技術,2010,29(4):62-66.
[13] 王 琦,張波濤,劉 追.繼電保護半實物仿真教學系統設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35(10):99-102.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a New Experiment Platform of Buck Circuit
ZHANGBotaoa,WANGQib,LIUZhuia,XUWeia
(a.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81,China)
Buck circuit is often used in DC-DC control system.The usual experiment platforms,which are made of real power source,buses and loads,are often uneasy to change the situation.The authors designed a flexible semi-physical experiment platform for testing buck circuit.Simulation models were built in its software,and the hardware of TMS320F28335 was used for PWM control process.Using eMEGAsim simulator,the signals generated in the hardware were sent into the software successfully without change.The whole system is proved to produce obtainable direct current,as well as available for buck circuit function testing experiments.
Buck circuits; pulse width modulation (PWM); experiment platform; semi-physical simulation
2016-11-22
湖北省教學研究項目(2014234);湖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計劃青年人才項目(Q20161105)
張波濤(1973-),男,湖北天門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電力電子先進裝備制造。
Tel.:18086058996; E-mail: zhangbt2000@163.com
GM 64/TM 77
:A
1006-7167(2017)07-007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