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璇
(南充市中心醫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媒體報道對創業板上市公司透明度影響分析
劉 璇
(南充市中心醫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創業板自2009年面世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但由于其起步晚,門檻低導致其在信息披露方面諸多問題的暴露,提高創業板上市公司透明度能緩解市場交易各方的信息不對稱,有助于保護各方的合法利益;媒體作為法律制度外的“第四方權利”的公司治理作用不容忽視。
本文以我國2013-2014年深市創業板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研究了媒體報道和制度環境對創業板上市公司透明度提高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媒體報道有助于創業板上市公司透明度的提高;良好的制度環境,有助于創業板上市公司透明度的提高,并且,上市公司所在地的制度環境越好,該地區媒體報道對公司透明度提高的促進作用越明顯。
媒體報道;制度環境;公司透明度
(一)信號不對稱理論
信號不對稱理論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由美國的三位經濟學家提出(阿克爾洛夫、斯蒂格利茨、斯彭斯),他們認為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對信息掌握得比較多的成員,通常處于相對有利的地位而侵占信息掌握不足一方的合法權益。市場監管者和政府機構通過政策導向增加企業的強制信息披露項目,提高其透明度,減少信息不對稱。
(二)信號傳遞理論
信號傳遞理論是在信息不完全對稱的勞動力市場,一般來說只有能力強的人才有更強烈的動機把自己優于他人且不容易被模仿的能力信息傳遞給雇主,從而讓雇主知道他的優勢所在。在資本市場上,好的公司會積極主動給市場傳遞信號,主動提高公司透明度。
(三)委托代理理論
委托代理理論萌芽于兩權分離,由Jensen和Meckling于1976年提出,該理論的本質是企業管理者和企業利益相關者之間一系列的契約關系。代理人的自利行為和信號不對稱是產生代理問題的主要原因,為了約束代理人的道德風險和自利行為,委托人會要求代理人更多的披露公司相關信息,提高公司透明度,縮小信號不對稱程度,降低代理人對委托人利益的剝奪。
(一)媒體報道與公司透明度
國內外學者通過理論和實證研究認為,媒體報道對公司治理作用可以降低對外部投資者利益的剝奪[1]、提高代理效率降低代理成本[2]等。但是,何建剛等[3]通過對五糧液集團2003年之后的關聯交易和現金股利利用其控制權進行利益輸送研究發現,媒體報道對其舞弊行為卻不能產生實質性的影響。總體來說,我們認為媒體報道在公司治理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制度環境與公司透明度
根據“法與金融”的有關理論,一個國家的法律制度越完善,外部投資者的合法利益就越容易受到保護,公司的治理機制就越健全。
LaPorta等[4]發現一個國家的法律制度體系完善與否,直接決定了該國投資者利益的保障程度,公司治理結構的健全程度以及披露的會計信息水平的高低。周中勝等[5]研究表明,公司所在地的制度環境越完善,執法效率越高,政府不必要的干預程度越低,則該地區的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狀況就會越好,該地區企業的信息披露水平會越好。
制度環境不但可以單獨對公司治理發揮作用,還可以和媒體報道一起共同作用于公司治理,而且越是擁有良好制度環境的地區,使得媒體越能發揮公司治理作用[6]。
(一)媒體報道與公司透明度
媒體報道能夠緩解外部投資者、創業板上市公司、相關監管部門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從而有助于提高其公司透明度。
媒體報道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機制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提高公司透明度:第一,聲譽機制,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經理人為了保護其聲譽不受損害,通常會積極主動改善公司治理和提高信息披露[7];第二,行政機構介入機制。媒體報道會產生“盯住效應”,有關行政機構監管部門會介入被媒體曝光的違規企業,對其進行處罰。第三,市場機制,在資本市場上,媒體報道的反應會快速體現在股價上。為了讓外界認可企業的能力和業績,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在受到市場壓力之下,會改善和提高信息披露質量,提高公司透明度。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設:
H1:上市公司被媒體報道的次數越多,則公司透明度越可能提高。
(二)制度環境與公司透明度
各省份不同的企業制度環境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影響上市公司的透明度:
(1)政府對上市公司不必要的干預會使公司透明度下降。原因有三點:①我國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國家控股的,這種控股方式下的公司治理必然帶有行政干預的因素,降低了公司治理的效率,最終會導致公司透明度下降。②中國屬于大陸法系國家,該法系下的政府通常凌駕于法律之上,因而會降低法律保護對外部投資者利益的保護,從而降低公司透明度[1]。③政府不必要的干預使得公司并非以企業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他們為了實現政治目的,往往會減少對外披露的信息,從而進一步降低了公司透明度。
(2)法律制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公司透明度的提高。法律制度環境越好的地區,越能夠緩解上市公司的委托代理問題,降低代理成本,也越能夠保護外部投資者利益,減少剝奪問題,提高會計信息的披露水平,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設:
H2a:上市公司所在地的企業經營環境越好,則公司透明度越可能提高。
H2b:上市公司所在地的政府不必要的干預越少,則公司透明度越可能提高。
H2c:上市公司所在地的法律制度越完善,則公司透明度越可能提高。
(一)樣本選擇
本文選用2013-2014年我國深圳交易所創業板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數據作為研究對象。為了保證數據的有效性和其它相關研究文獻一致性,剔除異常的樣本公司,最終有463個樣本公司。
本文主要使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進行相關的實證分析。
(二)設計模型
本文構建了3個二元logistic回歸方程模型,模型(3-1)來驗證作為外部治理因素的媒體報道和制度環境對公司透明度提高的影響,模型(3-2)來驗證內部治理因素對公司透明度提高的影響,模型(3-3)來驗證內外部治理因素對公司透明度提高的影響,模型如下:
TRi,t=β0+β1Mediai,t-1+β2Lawi,t+β3Sizei,t+β4Levi,t+β5ROEi,t+∑Industry+∑Year+εi,t
(3-1)
TRi,t=β0+β1Controli,t+β2Sizei,t+β3Levi,t+β4ROEi,t+∑Industry+∑Year+εi,t
(3-2)
TRi,t=β0+β1Mediai,t-1+β2Lawi,t+β3Controli,t+β4Sizei,t+β5Levi,t+β6ROEi,t+∑Industry+∑Year+εi,t
(3-3)
(三)變量設計與解釋
(1)因變量
公司透明度(TR)數據來源于在深圳交易所官網(www.szse.cn)“監管信息公開”中“信息披露考評”公布的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的等級打分。本文選取需要研究年度(2012-2014)的樣本公司信息披露考核等級。
(2)自變量
媒體報道通過“百度新聞”(http://news.baidu.com.)的高級搜索得來的,通常情況下媒體報道產生效應的時間具有滯后性,因而本文選取上市公司2012年和2013年的媒體報道次數進行本文的研究,該指標通過手工搜集整理加工而來。
制度環境企業經營環境指標、政府干預度指標、企業經營的法制環境和中介組織和技術服務指標均來自王小魯等[8]所編制的《中國市分省企業經營環境指數2013年報告》。由于各地區經營環境在連續年度應該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因此,本文用2012年的企業經營環境指標衡量上市公司2013-2014年的市場化水平,這與葉勇和李明[6]的處理方法類似。

表4-1 變量名稱和變量定義
(一)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表5-1 全樣本描述性統計
從表5-1相關數據看出,上市公司透明度的披露水平有待提高,符合我國創業板市場信息披露質量偏低,且信息披露水平差異較大的現狀。
我國媒體報道的覆蓋面比較廣,對不同公司的報道水平不相同,媒體的監督功能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我國不同地區的經營環境狀況、政府不必要的干預程度、企業經營的法制環境不相同,并且存在很大差異。
(二)Spearman相關性分析

表5-2 Spearman相關系數
注:***、**、*分別代表1%、5%、10%的顯著性水平。
從表5-2可以看出,因變量與各自變量和控制變量之間在1%顯著水平下相關,與Lev、TR負相關,其他均正相關,這表明媒體對上市公司的報道數量越多,上市公司所在地區的企業經營環境越好、政府不必要的干預越少、企業經營的法制環境越好,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越低或者越高、凈資產收益率越高、資產規模越大,資產負債率水平越低,上市公司透明度本期較上期提高的可能性越大。本文選取的各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的問題。
(三)Logistic回歸分析
本文將公司透明度與內外部治理分別進行三次Logistic回歸,每次回歸均對各變量進行相關控制,得出與Spearman相關性分析相同的結論。由于篇幅所限不一一列出回歸表格。
(四)穩健性檢驗
(1)我們把公司透明度按優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四個等級按4、3、2、1四個變量的進行有序排列,用公司透明度的有序變量指標作為因變量,即采用有序多元Logistic回歸,得出的結論上文回歸結果基本一致。
(2)我們將公司透明度按優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四個等級按4、3、2、1四個變量的進行有序排列,把1、2記為0,3、4記為1,仍然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得出的結論與上文回歸結果基本一致。
(3)我們用媒體報道(Media)與制度環境(Lawi)的交叉乘項來檢驗,創業板上市公司所在地的制度環境的完善,包括企業經營環境(Law1)的改善、政府干預程度(Law2)的減少以及企業經營的法制環境(Law3)的提高,有助于媒體報道對上市公司透明度的提高。
本文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Spearman相關系數分析、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等方法對研究媒體報道和制度環境對公司透明度的影響分析。最后,本文用有序變量替代啞因變量進行穩健性檢驗,進一步證實了研究假設。本文研究的主要結論如下:
(1)媒體報道數量越多,創業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水平就會越高,公司透明度也就越高。媒體報道對信息披露質量的提高有積極作用。
(2)創業板上市公司所處地區的制度環境越好,越有利于提高公司透明度。
[1]DyckA,VolchkovaN,ZingalesL.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 of the Media: Evidence fromRussia[J].Journal of Finance,2008,63(3):1093-1136.
[2]梁紅玉,姚益龍,寧吉安.媒體監督、公司治理與代理成本[J].財經研究,2012(7):90-100.
[3]賀建剛,魏海明,劉峰.利益輸送、媒體監督與公司治理:五糧液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8(10):141-150.
[4]La PortaR,Lopez-de-SilanesF,ShleiferA,VishnyRW.Law and Fina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1998,106:1113-1155.
[5]周中勝,何德旭,李正.制度環境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中國軟科學,2012(10):59-68.
[6]葉勇,李明,黃雷.法律環境、媒體監督與代理成本[J].證券市場導報,2013(9):47-53.
[7]鄭志剛,丁冬,汪昌云.媒體的負面報道、經理人聲譽與企業績效改善——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金融研究,2011(12):163-176.
[8]王小魯,余靜文,樊綱.中國分省企業經營環境指數2013年報告[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劉璇(1988.5-),女,四川眉山人,南充市中心醫院財務科,管理學碩士,助理會計師,財務管理與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