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靜
(云南民族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00)
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服務外包轉型與創新路徑分析
楊榮靜
(云南民族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00)
本著“高質量增長和人類發展”的主題,2016年度APEC會議在秘魯召開。亞太地區就服務業合作深度方面均表示愿意進一步發展。亞太自貿區建設以及多邊貿易體系的推進為我國服務業外包走出去提供更廣闊的市場以及更多元化的合作領域。與此同時,近十年來,與服務外包相關的技術、市場、管理理念、商業模式等的變化之快,遠遠超出預期,我國服務外包在這樣情勢下有必要作出轉型與創新,盡可能多催生出信貸商業模式以及拓展新的服務外包領域。
服務外包;轉型與創新;APEC;一帶一路
外包(Outsourcing)也稱資源外包、資源外取、外源化。就是企業做自己最能干的事情(揚己所長),把其它的工作外包給能做好這些事情的專業組織(避己之短)。外包業是新近興起的一個行業,它給企業帶來了新的活力。根據英國《牛津詞典》,“外包”最早出現在1979年Journal of Royal Society of Arts上單一篇文章中,特質英國汽車產業將工藝設計工作以合約的形式交給德國公司。①隨后,服務外包開始出現在《哈弗商業評論》上,同時與“服務外包”可以替換的另一個詞是“離岸外移”,這個詞在1985年首次在牛津字典中出現②。美國著名知識管理大師詹姆斯奎因曾說,“外包是推動企業和產業結構準性的重要力量之一”
(一)APEC及一帶一路戰略區域內服務強國一覽
金融危機以來,服務外包已從早期少數國家和地區從事的“俱樂部活動”擴散為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競相參與的常規性經濟活動,亞太地區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不少已是全球服務外包版圖中的活躍國家,如以印度為核心包括中國、菲律賓、孟加拉、斯里蘭卡、越南在內的南亞和東南亞地區是承接全球第一大離岸業務集聚區;以波蘭、保加利亞、捷克為中心的中東歐地區以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的另一重要集聚地;俄羅斯憑借其高科技人才在從事高端研發設計服務方面占有獨特優勢;陸上絲綢之路的另一端——愛爾蘭是聞名全球的服務外包業務早期發源地之一。
1.印度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概況
印度軟件產業的迅速崛起是發展中國家發展新興產業取得成功的經典案例。2012年,印度軟件及服務業總產值已達約1000億美元,直接雇用約250萬人,成為印度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經濟部門。
印度軟件產業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1984年以前是第一階段,軟件產業發展受限于政府政策,但開始緩慢起步。1984-1990年是第二階段,在這一階段,政府逐步放寬了信息產業發展的限制,軟件企業開始成長并逐步形成產業,發展進程加快。1990-1999年是第三階段,在這個階段,隨著印度經濟改革逐步深入,政府實行了自由化的經濟開放政策,并將軟件產業逐步發展成印度的支柱產業。這個階段可以說是印度軟件產業起飛階段,其在國際上的地位大幅提升。2000年至今是第四階段,隨著歐美需求的萎縮,軟件產業發展逐步趨緩。
從2009年以后,印度在全球軟件外包市場中的份額為51%,2012年進一步提高到58%。印度的計算機與信息服務的凈出口每年均有大幅增長。從總量而非結構上的趨勢看,印度的軟件外包對美國的軟件外包形成了替代。伴隨軟件外包的快速發展,其全球市場份額不斷提升。作為出口導向型產業,全球外包市場中有一半以上被印度占據(如圖一)

圖1 印度在全球外包市場上份額變化趨勢,數據來源:NASSCOM
2.愛爾蘭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概況
作為一個人口只有450多萬的西歐島國,在上世紀70年代以前,愛爾蘭主導產業仍然是農業和畜牧業。但現在,愛爾蘭已經成為一個歐洲發達國家,人均GDP 2011年達到42920美元,并且已經初步走出金融危機的影響,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軟件外包為主的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
愛爾蘭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末,自1994年以來,愛爾蘭軟件產業異軍突起,目前已成為該國支柱產業之一,形成了令人矚目的國際競爭力。如今,愛爾蘭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軟件本地化供應基地,也是歐洲最典型的接包國。其軟件在歐洲市場占有率超過60%,全球排名前10位的軟件企業在愛爾蘭都設有分支機構。
愛爾蘭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具有以下特點:第一,產業發展高度集聚。都柏林地區是愛爾蘭軟件的主要聚集地,該地區軟件業從業人員占整個愛爾蘭軟件業的83%以上,匯集了愛爾蘭約73%的軟件公司。第二,本土與外資企業協調發展的格局業已形成。愛爾蘭本土軟件企業在與跨國公司合作中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整體看,愛爾蘭軟件行業呈現出發展的多樣性和業務范圍的廣泛性,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協同發展格局。第三,產業層次不斷提高。目前愛爾蘭軟件產業正在將發展方向定位在更高附加值和更具發展潛力的專業化細分市場和特殊的商業應用市場。經過多年努力,現已逐步在工業嵌入式軟件、移動通訊、企業管理、教育培訓、加密技術和安全領域成為國際領先者。第四,以出口為主的產業發展模式。自1991年以來,愛爾蘭軟件產業出口額大幅度攀升,年出口比重超過90%,主要集中在歐洲和美國。愛爾蘭軟件產業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國家出臺的“科技興國”戰略以及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此外,美國500強企業首席執行官中,愛爾蘭裔占近1/4。愛爾蘭政府極為重視這一資源,積極推動美國企業投資愛爾蘭,這成為促進愛爾蘭軟件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服務外包產業具有知識密集、技術密集以及通過網絡傳輸的獨有特點。因此該行業生產要素中人力資本要素尤其占有突出位置。同時,我國在人力資本、風險投資等服務外包產業的生產要素方面是具備優勢的。
信息技術外包是服務外包重要組成部分,而其最大的生產資料和生產工具就是人。截止到2013年底,我國軟件與服務業外包從業人員總數達到140多萬。其中工程師80萬,軟件和服務外包從業人員總數達到100多萬,涉及軟件和服務外包的主要業務和行業詳見下圖。
2015年我國軟件專業在校研究生達到51.4萬,軟件相關專業在校研究生達到34.6萬。計算機專業及相關專業在校研究生達到86萬人。另外,全國高校計算機軟件及相關專業碩士以上畢業生達27萬人,③為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充裕人才支持。

表三 2015年全國軟件及相關出納也專業研究生數量表 單位:人
數據來源:《2015年中國軟件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在十六大報告中就已經提出要“信息化帶動工業產業化發展”,并專門成立了“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2016年,中國軟件市場保持快速平穩發展的態勢,全年銷售額1665.16億元,同比增長17.8%。④社會信息化建設的繼續深入、區域性電子政務建設投資的不斷加大、軟件服務業的蓬勃發展和國家扶持力度的加強成為增長的主要動力。金融、公安、電信等領域信息化建設的強大需求對傳統產業軟件市場形成拉動,而中小企業迅猛增加的信息化需求、農村信息化建設所蘊含的巨大商機都為軟件市場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作為信息產業的核心,作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軟件的價值及其所具有的巨大輻射性和帶動性作用將得到社會各方面的足夠重視,軟件市場的進一步培育和完善將成為必然。
另外,以“云服務”為代表的新興服務模式對產業的推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等為核心的新興技術正在快速地顛覆所有產業和經濟的發展進程。“云服務”成為服務外包新的交付和定價模式的主流,人工智能也在對傳統服務外包市場虎視眈眈。全球發包商逐漸放棄大型外包,減少IT采購訂單轉而使用云服務,這就直接壓縮了傳統外包服務商的生存空間,同時也拓寬了服務外包涉及領域。
在APEC背景下,伴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推動,中國服務外包將獲得更多的潛在市場和目標客戶。這些區域很多是中國的外包城市以及園區原來尚未重點關注的。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中國與亞太區域內相關國家新簽服務外包合同金額679.6億元,同比增24.1%。其中,與東南亞國家新簽服務外包合同金額521.4億元,同比增72.3%;與中東歐國家新簽合同金額15.1億元,同比增41.1%。此外,2015年,“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對我國的發包量占我國離岸外包的18.8%。可見,我國在亞太國家和地區服務外包市場可挖掘空間還很大。
無論在產品、技術還是解決方案上,中國服務外包的特征與優勢更接近亞洲國家的市場需求。“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經濟與技術存在巨大的互補性,這些國家的發包商對于服務商的技術、水準、成熟度的要求,和大多數中國外包企業的服務能力匹配性更高,更容易促成外包項目談判成功和順利進行。
中國與亞太地區國家在文化層面的交叉、融合度較高,為兩者進行服務外包產業領域合作提供了良好的軟環境。從某種狹義的角度講,亞洲國家間文化的高契合度,類似當年日本更傾向于將發包項目落到中國、青睞中國IT企業一樣,其中文化認同感、高契合度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這種優勢是別的國家和地區很難在短時間內復制和超越的。因此APEC亞太區域內服務貿易市場需求前景廣闊。
(一)關鍵要素之間有機互動
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國家競爭優勢來自于關鍵要素彼此的互動和強化。我國具備的軟件人才人力成本優勢,提供了服務外包產業產生和自下而上的基本競爭優勢,使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能夠逐漸起步和發展,國內市場的信息化建設需求發揮了拉動作用。在國內外因素影響帶動下,開始向高級化方向發展,需求也隨之高級化,對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更專業更挑剔的要求。同時,由軟件產品和電子信息產品出口所傳導的國際化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拉動效應。為了滿足要求,高級要素如科研機構、專業人才的培養體制逐漸開始強化,社會資本開始進入這一新興朝陽產業,對相關和支持性產業的要求也“水漲船高”,從而中國的電訊基礎設施有了改善和升級的內在動力。
(二)產業集聚效應顯現,政府角色不可或缺
雖然產業集群一般都是自發形成的,但地方政府通過降低產業交易費用、引導專業化分工、提升產業經濟外部性等非直接干預措施,培育產業集群形成的環境與利益機制,在產業集群的形成中依然可以發揮較大作用。
鑒于此,我國政府在2016年2月22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同意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的批復》,同意在天津、上海、海南、深圳、杭州、武漢、廣州、成都、蘇州、威海等10個省市和哈爾濱新區、江北新區、兩江新區、貴安新區、西咸新區等5個國家級新區開展為期兩年的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同時,國家級新區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也在穩步發展中,如“重慶兩江新區”發揮西部大開發戰略支撐點及“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優勢,形成金融、國際物流、服務外包、專業服務、會展及文創旅游等服務貿易產業集聚地。
【注釋】
①原文為“由于我們的汽車產業缺少專業的工程師,我們不得不將涉及設計工作外包給其他國際”
②記載于英國牛津字典,是指“離岸或者外國”,將離岸外移等同于服務外包則是從近代開始的。
③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研究中心:《2015年中國軟件產業研究報告》
④賽迪顧問軟件產業研究中心:《2006-2017年中國軟件市場研究年度總報告》,2015年1月25日。
[1]http://chinasourcing.mofcom.gov.cn/contents/128/61572.html
[2]商務部 《2015年服務貿易研究報告》2016年6月
[3]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5年1月。
[4]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產品管理司、經濟體制改革與經濟運行司、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編:《2016年中國軟件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16年。
[5]國務院《關于同意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的批復》201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