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佐蘭
(墊江縣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周嘉管理所 重慶 408300)
決策方法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寧佐蘭
(墊江縣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周嘉管理所 重慶 408300)
每一個建筑工程都需要決策,本文從分析概念、類型、方法等方面著手,來介紹決策方法,以及決策方法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并通過實例來闡述決策的具體用法,以幫助項目投資人如何運用定量手段去做好項目的投資決策,以增加投資的準確率,減少投資風險,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建筑工程;經濟分析;決策方法
所謂決策就是為了實現某個目標進行資料和信息收集,并以此為基礎,根據人們的經驗和客觀實際通過一系列的分析和計算,從兩個以上方案中選擇一個行動方案的過程。本文將采取工程實例的方法,簡單討論決策方法在建筑工程中的實際應用。
對于決策,狹義的決策就是對行動方案的最后選擇和決定,即根據確定的目標,依據某種標準,從若干個可行方案中選擇最佳方案;廣義的決策就是一個由提出問題,搜集資料、確定目標、擬訂方案、分析評價、最終選擇等環節組成的全過程。
1.確定決策目標。決策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因此,決策目標必須清晰明確;決策目標應在合理的期限內實現,或在一個具體的范圍內實現,必須嚴格規定目標的約束條件,即便達到決策目標規定的要求,如不滿足約束條件,決策目標失敗。
2.擬訂可選方案。擬訂的可行方案是決策的基礎,方案應該是兩個以上,否則,就不存在決策的問題。
3.分析比較優選方案。在擬訂可供選擇方案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比較、評價完成選優工作。
根據決策問題的性質,決策可分為確定型、非確定型和風險型決策。其風險型決策分為期望值標準法和合理性標準法,非確定型決策又分為最大最小收益值法(悲觀決策)、最大最大收益值法(樂觀決策)、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例1]某化工廠為擴大生產能力,擬定了三種擴建方案以供決策:大型擴建;中型擴建;小型擴建。如果大型擴建,遇產品銷路好,可獲利200萬元,銷路差則虧損60萬元;如果中型擴建,遇產品銷路好,可獲利150萬元,銷路差則可獲利20萬元;如果小型擴建,遇產品銷路好,可獲利100萬元,銷路差則可獲利60萬元,根據歷史資料,未來產品銷路好的概率為0.7,銷路差的概率為0.3,試做出最佳擴建方案的決策。
期望值法是通過計算項目凈現值的期望值和凈現值大于或等于零時的累計概率,來比較方案優劣、確定項目可行性和風險程度的方法。根據期望值法的原理,此案例需運用期望值標準法來決策。具體方法是根據風險型決策問題給定的條件,計算每個方案的期望值,然后選擇收益最大或損失最小的方案作為最優方案。
大型擴建:E=0.7×200+0.3×(-60)=122
中型擴建:E=0.7×150+0.3×20=111
小型擴建:E=0.7×100+0.3×60=88
根據計算結果,大型擴建方案獲利期望值最大,因此,選擇大型擴建方案為最優方案。
[例2]某施工隊正在研究是否承包某項工程的問題。在該工程施工期間天氣狀況可能有三種情況:好、一般、不好。假設三種情況發生的概率相等,若天氣好,可獲利10萬元,若天氣一般,可獲利5萬元,若天氣不好,則虧損10萬元。若不承包此工程,而做其他,則可獲利2萬元,試用合理性標準法決定是否承包該工程。
其決策過程如下:合理性標準法適用方法是在參考資料和統計資料不足,難以預測各種自然狀態出現的概率時予以使用,并假設各種自然狀態發生的概率相等。因此,本案例宜采用等概率方法來作決策。
就消解國內矛盾而言,老子主要是以危機意識使統治者合理認識并處理君民關系。 這是其“民本”思想的主旨,是一種立足現實社會關系的“自覺”約束。 王博先生曾有過這樣的解讀:侯王必須在與民眾或百姓關系中才能夠最終確立自己的存在形態,侯王有必要以“無為”的方式進行自我節制,保證民眾的主體性。[10] 在更深的層面上,老子明確了統治者的權力是通過民眾的集中和給予民眾以指向而實現,那么權力也會因為民眾的背棄而瓦解。 老子以一種危機意識切合權力的構成與瓦解,擁有與消散的辯證關系,對統治者不合于“道”的行為作出一個消極結果的必然推斷,以此進行警告性的約束。 例如:
E=10×1/3+5×1/3-10×1/3~1.67(萬元)
由于1.67萬元小于2萬元,所以,以不承包該工程為宜。
[例3]某廠準備投產一種新產品,對來年銷售情況的前景預測不準,可能出現高需求、中需求、低需求三種自然狀況。企業有三種方案可供選擇:新建一個車間;擴建原有車間;對原生產線進行局部改造,三個方案在五年內的預測經濟效益具體情況為,若新建,在高、中、低需求情況下,可分別獲利600萬元、200萬元、-160萬元;若擴建,在高、中、低需求情況下,可分別獲利400萬元、250萬元、0萬元;若改造,在高、中、低需求情況下,可分別獲利300萬元、150萬元、80萬元,針對此項目,決策者應如何決策?
決策者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或原則選擇一個他所滿意的方案。
1.悲觀決策
這是一個“小中取大”的決策標準。當存在三種自然狀態的情況下,寧可把情況估計得壞一些,再從中選一個受益最大的方案,決策穩定可靠。
按此準則,在低需求的自然狀態下,新建方案虧損160萬元,擴建方案不虧不盈,改造方案獲利80萬元。因此,改造方案最佳。
2.樂觀決策
這個準則是決策者對未來的情況持比較樂觀的態度,又要考慮到不利形勢發生的影響。
按此準則,決策者根據市場情況和個人經驗,預先確定一個樂觀系數(α)作為主觀概率,然后選出每個方案的最大和最小損益值,用α乘以最大損益值,加上(1-α)乘以最小損益值,作為該方案的期望收益(E),比較各方案的期望收益值,大者為最佳方案。
假設此例中,樂觀系數α=0.7時,則各方案期望收益值分別為:
新建E=(0.7×600)+(1-0.7)×(-160)=372(萬元)
擴建E=(0.7×400)+(1-0.7)×0=280(萬元)
改造E=(0.7×300)+(1-0.7)×80=234(萬元)
比較結果,新建方案最佳。
3.最小后悔決策
此例中,假如發生高需求,而決策采用新建方案可獲利600萬元,如決策采用擴建方案或改造方案將分別造成200萬元(600-400)的機會損失或300萬元(600-300)的機會損失。機會損失又稱為后悔值。每個方案都有一個最大的機會損失(最大后悔值),把它們選出來進行比較,哪個方案的最大機會損失(最大后悔值)最小,哪個方案就是最優的。
通過計算各方案后悔值計算如下表:

單位:萬元
由此表可知,擴建方案的最大后悔值最小,即擴建方案最佳。
上述決策方法的應用,應同決策者的經驗判斷過程結合起來,方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李慧民.工程經濟與項目管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2]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人事考試中心組織編寫.建筑經濟專業知識與實務:初級[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中國人事出版社,2012.
寧佐蘭(1972-),女,漢族,重慶墊江人,房地產經濟師,本科,墊江縣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周嘉管理所,主要從事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