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孟加拉國特派記者 苑基榮
擁有1.6億人口的孟加拉國,一方面經濟高速發展,2016年全國經濟增長率高達7.1%,另一方面,尚有約一半人沒有用上電。未來幾年,孟加拉國還將建設十幾個工業園,對電力的渴求可見一斑。目前,該國正在將這種渴求的目光投向中國。《環球時報》記者近日走進中孟合資建設的孟加拉帕亞拉燃煤電站,近距離感受中企給孟南部小漁村帶來的改變。
從首都達卡南下330余公里,一座新建碼頭矗立在河邊漁村。登上碼頭,沿著新修的道路前行800米,穿過椰林,記者仿佛來到另外一個世界,一片巨大的建筑工地出現在眼前。遠遠望去,筑路機、挖掘機、打樁機以及各種工程車輛川流不息,身著不同工服的中孟工人在工地上忙碌著。
“這里原來是一片稻田。現在正進行臨建收尾和主廠區地下樁基施工,目前已完成總體工程進度的14%左右。”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東北電力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國際工程分公司(簡稱“中國能建東電一公司”)孟加拉區域公司經理劉思宇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劉思宇介紹的這個工地是目前孟加拉國在建的最大燃煤電站——帕亞拉燃煤電站,位于孟加拉國南部巴里薩爾省博杜阿卡利市戈拉巴拉鎮。帕亞拉電站項目總投資約22億美元,是中國目前在孟最大的投資項目。業主方為由中國機械進出口公司和孟加拉西北電力公司合資成立的中孟電力有限公司,中孟雙方各占50%的股份。合同承包方為中國能建東電一公司和中國能源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組成的聯合體。
為什么選擇火電?根據孟加拉國可持續和新能源發展署最新公布的數據,孟加拉國電力結構中,77%是天然氣,20%是石油,2%是煤,1%左右為水電和新能源。天然氣是孟加拉國自產,但近幾年產量急劇下降。未來燃氣發電越來越不可持續。重油和輕油發電價格昂貴。可再生能源遠水不解近渴。要想完成上述目標,孟加拉國把電力的目光不得不轉向傳統能源的煤電。
印度、日本也在幫助孟加拉建設電站,但就資金、技術和建設速度來看,都無法迅速滿足需求。中國駐孟加拉國大使馬明強對記者表示,孟加拉國對電力需求大,中國技術、價格、速度、質量都是孟迫切需要的。
為什么選址在一個荒涼的南部小漁村?據悉,孟加拉國要在南部建設工業集群,帕亞拉燃煤電站是前期項目,附近還將再建6座燃煤電站。
小漁村坐落在河邊寬不足兩米的大壩上,兩邊散落著用彩鋼板搭建的2米高的房屋,這是當地最好的民房。“村里沒有路,沒有電,也沒有外人來。現在中國人給新修了路,村里有了商店,還出現旅店和出租房。一個月租金有5000塔卡(約合394元人民幣)。大家都等著電站建成后點上電燈。”村民馬薩姆此前在達卡工作,電站開工后來到這做安全員,一家六口有三口在工地做事。
“來孟加拉已經6年了”,劉思宇說,“等電站建成后,孟加拉會有更多孩子能在電燈下讀書”。劉思宇表示,目前由中企承建的電站占孟加拉國建成和在建電站項目的60%左右,真正成為孟加拉國電力建設的主力軍。▲
環球時報2017-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