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云方+馬召偉+楊震+徐勇
摘要為了更好地培養合格人才,學校專業綜合改革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在司法考試改革背景下。專業綜合改革是個系統工程,內容包括多個方面,本文擬從專業綜合改革建設目標,法學專業綜合改革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團隊建設、課程與教學資源建設等方面進行探析。
關鍵詞司法考試 法學專業 綜合改革
1專業綜合改革建設目標
實施專業綜合改革目的就在于充分發揮各學科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根據各學科自身的特點、特色、畢業服務面及不足,明確自身專業培養目標和建設側重點,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按照定位準確、注重內涵式發展、突出優勢與特色的原則進行專業綜合改革,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整體提升。新疆特別是南疆地區法律專業人才極為匱乏。作為南疆高校法學專業來說,以專業綜合改革為契機,努力把其建設成為南疆乃至兵團和新疆法律人才培養基地的搖籃,為推動當地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的提供重要助力,使其融入社會法治建設進程。要突出“三個提高,兩個加強”特色,即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研究生升學率、司法考試通過率,加強師資隊伍教學科研能力、學生法律業務素質;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研以致用”。
2法學專業綜合改革人才培養建設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人才培養方案。由于學校地處南疆,其地理位置和歷史使命特殊,我們堅持“面向民族地區,服務民族地區”的宗旨,在廣泛開展調研,對現有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進一步論證的基礎上,堅持“夯實基礎、提高素質、重視能力、強調創新”的人才培養思路,注重全面素質教育,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重視創新與創業能力的培養,構建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考研能力和司考能力,實現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實現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個性發展與共性提高相結合。
同時考慮到本專業民族學生較多,針對民族學生基礎、起點、畢業去留等不同特點,充分利用民族學生雙語的優勢,國家對少數民族學生司法考試,研究生考試所給予的政策要求不同,實行與漢族學生有差異的人才培養方案,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即突出專業基礎性地位,同時結合實際注重對民族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提高,結合了民族地區的特色與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法學專業綜合改革師資隊伍建設
3.1改革教師培養和使用機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師資隊伍建設在學科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師資隊伍建設的成敗關系到法學學科在新一輪學科建設與專業綜合改革的成敗。本專業將立足自身的發展,抓住學校改革發展由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這一有利契機,通過培訓學習、攻讀博士學位、外出訪問進修、引進新生力量等多種途徑,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學術造詣、實踐經驗豐富、成果豐碩、教學效果優秀,教師相對穩定,專業方向、知識結構、職稱與年齡相對合理的隊伍。
首先要完善師資隊伍梯隊式專業結構,實行自主培養與引進相結合的策略,根據學校學院整體規劃合理規劃并充分落實本專業師資隊伍的培養與引進,進一步加大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教師的培養力度。
其次要加大學科建設力度,以學校專業綜合改革和重點課程建設為契機,凝練法學學科發展重點與方向,每個重點與方向培養2-3名學科學術帶頭人和若干名學術骨干。同時,充分利用關于推薦各種出國研修,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少數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養計劃,青年骨干教師國內訪問學者等項目機會,選派優秀青年教師到國內外教學科研機構進行深造與學習交流,加強與外界的交流溝通。
再次要對加大對現有教師實施名師培養計劃力度。在現有高教職稱和高學歷學位中,有計劃、有目標地進行重點培養,擴大學校法學專業的影響力。
最后要重視新引進和青年教師的培養與提高,建立完善新引進和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培訓制度及導師制。通過導師的指導,教學技能培訓,優秀教師教學觀摩,青年教師講課大賽,教學內容研討等多種方式,建立專業課教師的“傳”、“幫”、“帶”機制,同時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教學觀摩和教學競賽,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
3.2加強對主講教師的培養力度,積極開展繼續教育工作
法學專業目前主講教師全部符合崗位資格,合格率為100%,教學水平普遍較高。從本專業近三年學生網上對教師課堂評教的情況來看,課堂教學考評分數普遍較高;從近三年優課優酬評價來看,法學老師評選率超過50%。當然要建設一支一流的師資隊伍,還必須有較高層次學術交流和研討,通過不斷的學術交流與研討,提升本專業教師的教學學術水平。
4法學專業綜合改革團隊建設
教學團隊建設是學科發展和教學改革與創新的靈魂。2007年教育部、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該意見明確提出“加強本科教學團隊建設,重點遴選、建設一批教學質量高、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推動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為此我們應該繼續加大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工作力度,重點培育和引進核心課程群的學科學術帶頭人;繼續加大選派優秀中青年教師進行國內外訪問學習交流的力度;高度重視教師的科研能力培養,以科學研究與教學相互促進為宗旨,以“新疆南疆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南疆社會發展與法律保障研究所”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重點學科建設”為平臺,創造良好的教學科研環境,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科研水平;積極培育雙師型師資,定期選派本專業教師赴少數民族地區以及本專業的實習基地進行掛職鍛煉;聘請民族地區和實習基地的實際工作者兼職授課,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與創新能力。
5法學專業綜合改革課程建設
5.1加強課程建設
5.1.1強化課程建設
圍繞專業綜合改革建設目標,我們將從兩個方面強化課程建設:一是對原有的課程進行分類和整合。二是進一步加強實踐技能課程和民族法特色課程建設,前者如法務談判、經典案例評析、模擬法庭、司法調解實務、律師實務、司法職業資格考試實訓、法律診所、民族地區多元化社會糾紛解決機制、民族地區民間調解方法與技巧等,后者如法社會學、民族法學、民族與宗教專題、伊斯蘭習慣法專題、民族文化及其法律保護、民族地區社會治理等。
5.1.2持續推進課程體系改革
構建通識教育平臺課程、學科基礎教育平臺課程、專業方向教育平臺課程、專業特色教育平臺課程和實踐教學平臺課程組成的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包含五個模塊的教學內容:第一,通識課程模塊,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大學英語等;第二,學科基礎課程模塊,主要包含教育部規定的法學專業主干課程;第三,專業分向課程模塊,如法律職業倫理、訴訟法案例分析與研討等;第四,專業特色課程模塊,這是針對民族地區法務方向學生開設的特色課程,包括民族區域自治法、少數民族習慣法、法社會學、民族志等理論課程和少數民族語言法務翻譯、民族地區多元化社會糾紛解決機制、民族地區民間調解方法與技巧等實訓課程。通過特色理論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民族地區法務的非正式制度環境,通過實訓課程,使學生具備妥當化解民族地區各類糾紛、維護民族地區社會秩序的能力。第五,實踐課程模塊,實踐課程模塊由必修和選修組成,其中模擬審判、課程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是所有學生必須完成的實踐環節,實踐選修課程將包含法律診所,法務談判、經典案例評析等技能型課程。
5.2教材建設
教材是教與學的載體和主要內容,選用科學、合理的本科教材直接關系到本科學生對該學科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系統掌握和學科知識結構的形成。本專業在教材選定上根據專業特色和培養要求,明確要求任課教師選用教材應本著權威性、適用性及先進性的原則,優先選用近三年公開出版的“十一五”、“十二五”教育部規劃立項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紀課程教材”、國家及省部級獲獎及優秀教材、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教材;教育部指定推廣使用的馬工程教材。并以此教材為基礎,結合教學實際,建成由文字教材、課件、試題庫、系列參考書和輔助教材等構成的立體化教材體系。同時圍繞重點培育課程建設,進一步組織力量,積極編寫與出版配套的教材、教學參考書,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先進的、完整的教材體系。
5.3教學資源建設
法學專業10多年的教學實踐已經積累了系統的、全面的課程與教學資源。在課程設計上有通識課程平臺、學科基礎課程平臺、專業課程平臺、專業特色課程平臺、實踐教學平臺共五個,除了教育部規定的專業主干課程之外,又開設了多門選修課。在教學資源上,有專業圖書資料室、模擬法庭、多媒體教學設備以及多個校外實踐基地。我們擬在現有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基礎上,爭取建立更深層次的多方面的合作關系,并在阿克蘇以外地區開辟2-3個實習基地,聘請優秀的檢察官和法官及律師做兼職教師,彌補師資隊伍知識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