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維



摘要本研究以大理大學為例,調查來自南亞國家的留學生在學習自主性、學習負擔、學習興趣、學習動機以及對學習的重視度等五個維度的學習狀態。結果反映了部分南亞國家留學生在華學習的整體情況,為留學生教育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啟示和參考。
關鍵詞南亞 留學生 學習狀態
1研究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和國際影響力的擴大,每年都有大量海外留學生前來各高等院校、研究和教育機構求學。最新數據表示,我國2015年度一共招收了近40萬名來自全球兩百余個國家的留學生,相比1978年的1236人增長了324倍。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來華留學生將達到50萬人次,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國際學生流動目的地國家。云南省在“一帶一路”的戰略布局下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充分發揮其獨特的地緣優勢和親緣優勢,積極發展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科技、經貿、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合作。目前,大批南亞東南亞留學生前來云南省內學習。由于學科優勢和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環境,大理大學的留學生人數逐年增長,教育和管理水平也日益提高。通過對目前留學生學習狀態的調查,我們能夠全面了解他們學習的基本情況、學習動機、學習壓力等信息,為今后的留學生的教育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2研究方法及過程
本研究隨機選取目前正在大理大學學習的70名南亞留學生作為調查對象。調查通過問卷的形式進行。首先,對受試個人信息的收集包括年齡、性別、國籍、中文水平等四個方面。問卷的主體部分由17個小題組成,體現了學習自主性、學業負擔、學習興趣、學習動機以及對學業的重視度等五個維度。受試在閱讀完每一小題之后,需要在五級量表上選出自己對該表述的同意程度,“完全不同意”記為1分,“完全同意”記為5分。由于部分受試中文水平有限,為了保證他們對問題的正確理解,問卷為中英雙語。
問卷一共發放70份,回收有效問卷58份。受試的年齡最小為18歲,最大為30歲,平均年齡21歲,年齡標準差為2.3歲;男性45人,女性13人。受試的國籍分布如表1所示,來自印度的有33人;尼泊爾20人;孟加拉3人;巴基斯坦2人。受試的中文水平如表2所示,通過HSK一級的有3人,二級3人,三級28人,四級24人。
3研究結果及討論
3.1受試的學習自主性
從表3可以看出,南亞留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很強,平均得分為4.1(總分為5分)。尤其是在認真完成作業以及自主解決難題這兩個方面獲得的分數最高(均為4.3),并且標準差較小。這意味著留學生在這兩個方面的自主性最強,同時所有學生的回答比較一致,個體間的差異較小。而在對學習內容進行預習和復習這兩個方面,留學生的自主性整體較弱,同時個體問差異較大。
3.2受試的學習負擔
問卷通過三個問題考察了受試在學習過程中的壓力以及學習難度(見表4)。整體而言,受試所感受到的學習負擔并不重(均值為3.4),處于中間水平。雖然結果表明學習壓力處于中間水平(均值3.8),但是標準差也比較大,說明留學生個體問的差異較大。
3.3受試的學習興趣
表5反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傮w均值為4.3,這反映了留學生對于目前的學習興趣很高。從對具體問題的回答來看,他們不光喜歡目前在大學的學習生活,對老師們也是非常喜愛。
3.4受試的學習動機
對受試學習動機的調查分為融入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融入型動機是指出于對語言本身以及相關文化的興趣,希望融入該文化團體并與其成員進行交流為出發點的動機。與之相對應的是工具型動機,是指出于實用性的目的進行語言學習的動機。由于融入型動機和工具性動機存在排他性,因此表6中沒有統計學習動機的總體均值。結果表明,留學生學習中文的動機以融入型為主(均值為3.8)。
3.5受試的學業重視度
最后,問卷通過三個問題調查了受試對目前學業的重視程度。結果表明(表7),受試對在華留學的重視度非常高(均值為4.2),普遍認為學好中文以及學好專業知識都非常重要,并且在中國留學的意義重大。
4結論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在大理大學學習的南亞留學生總體而言處于一種非常積極和愉快的學習狀態中。首先,問卷中得分最高的維度是學習興趣,這說明絕大部分留學生是出于對中文、中國文化和專業學習的興趣來求學。學習動機也以融入型動機為主,并非是出于過分功利的目的。其次,受試對學業的重視度得分也較高,他們認為無論對中文的學習還是對專業知識的學習都非常重要。最后,南亞留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較強,并且普遍認為學習的難度不算大,說明他們在華期間的學習適應能力強,但同時個體差異也較大。因此,在對留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可以嘗試根據留學生的漢語水平和需求,進行分級教學,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由于受試樣本的限制,研究結果只能夠反映南亞留學生的學習態度,而沒有對其他國家留學生進行調查。文化和語言背景的差異可能會導致其他國家留學生學習態度的異質性,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進行深入的調查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