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桂
生鮮乳抽檢合格率99.8%,乳制品抽檢合格率99.5%,嬰幼兒配方乳粉抽檢合格率98.7%……7月19日中國奶業協會和農業部奶及奶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發布的《中國奶業質量報告(2017)》,是對我國奶業的發展現狀,尤其是乳品的質量安全水平,一次全面而權威的展現。
生產規模居世界第三,存欄100頭以上奶牛規模養殖比重達到53%;規模牧場100%實現機械化擠奶,80%以上配備全混合日糧(TMR)攪拌車;伊利、蒙牛入圍全球乳品企業十強;君樂寶嬰幼兒配方奶粉登陸香港銷售……這些都顯示,我國乳品質量安全水平在食品中保持領先,有著堅實的基礎和保障。經過近十年的奮戰,說中國奶業面貌已經煥然一新,應該不會有多少異議。
在農業領域里,作為資本等要素相對比較集聚、全產業鏈技術相對比較先進成熟的產業,奶業的轉型升級,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換句話說,如果奶業搞不好,社會各界對我們整個農業的轉型升級能否搞好,就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越是這樣“冒尖”的產業,社會越是關注,有關部門壓力越大,就越要保持定力。我們應該有一個基本的判斷,整個社會不會在短期內,更不會在一夜之間追捧起國產乳品來。當前,農產品市場國內國際的壁壘日漸消融,而且大的趨勢恐怕也是如此。我們的對手,是老牌的奶業發達國家,這是當前和今后都無法回避的事實。盡管目前我國奶業發展處于歷史最好時期,但由于發展起步晚,加之監管對象點多面廣,要全面趕超發達國家仍需時日。華為今日敢同蘋果、三星叫板,離不開長期的技術和品牌沉淀。比起拿著參數就可以直接對比,用過幾天就有直觀感受的手機,直接入口,化于無形的乳品,消費者受影響的因素恐怕要多得多,也容易變得不那么理性,甚至國內的大氣污染也成為部分消費者擔憂國產乳品質量的理由,其芳心也就更加難以俘獲。
正視這一現實,我們就應該明白,中國奶業的振興,絕不是一個孤立產業的振興,而是牽涉整個中國食品產業的振興,乃至碧水藍天的再造。任重而道遠,我們有理由給中國奶業一些時間,也有理由給消費者更多的時間。
正視這一現實,我們媒體也就應該對中國奶業的發展予以客觀報道,既要堅決反對抹黑,也要反對一味吹噓拍馬幫倒忙。從消費者的心理來說,夸大其辭的“宣傳”,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事關家人尤其是孩子的健康,很多媽媽們早就練就火眼金睛。在她們面前,反黑不反拍,就可能成胡掰。媒體人應該要有這樣的遠見,不要好心辦了壞事,善意結了惡果;也應該對中國奶業有足夠的自信,真實客觀的報道,最有利于增強消費者的信心。《中國奶業質量報告(2017)》應該讓我們這種自信更加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