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瑟琳·朱克曼
海水漂著渣滓,戶外攝影師扎克·諾伊爾本來也見過不少,但去爪哇海灘一個偏僻處拍攝時還是被眼前的景象驚到了。那次任務是2012年拍攝印度尼西亞沖浪手迪迪·蘇爾亞納,諾伊爾發現自己泡在一片名副其實的垃圾海洋里。“簡直嚇死人,”他回憶道,“我當時真覺得,沒準等會兒水里還會有尸體漂過來。”

據2015年的一份報告,每年大約有800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報告還指出了大宗此類垃圾的原產地,排前幾名的是:中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
國際海洋保護協會發起了一個“無垃圾大海”項目,主管人、海洋生物學家尼古拉斯·馬洛斯說,垃圾遍布的水體如今已比較常見——而且并不限于東南亞海域。“像這種大量堆積的情況不幸成了常態。”他說,尤其是在廣大發展中區域,“沿海有崛起的中產階級人群,消費能力增加了,廢品管理能力卻沒有長進。”
盡管垃圾仍是全球性的問題,馬洛斯表示仍有理由樂觀。例如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民眾2016年經投票表決,繼續在全州范圍內實施塑料袋禁令。他說,印尼民眾也已有了認識上的轉變:“我們看到一些切身利益系于海洋的人熱切而誠懇地行動起來,嘗試解決這些問題。”換句話說:潮頭要反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