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斯通

拉杰什瓦爾·哈爾德在西孟加拉邦賣棉花糖,每周的收入大約是15美元。
耍蛇人、紡紗工、掃帚制作工。印度的傳統工作種類繁多且別具一格,就像這個國家繽紛的色彩和豐富的味道一樣。這些各式各樣的職業正在名為《邊緣行業》的攝影展上展出,它們是攝影師蘇普拉納夫·達什的人物肖像系列攝影作品,表現的是工作中的人們,主要拍攝地點是西孟加拉邦和北方邦。
達什展現的工作——比如制糖或制作當燃料用的牛糞餅——正在漸漸消失,隨之逝去的是延續了數個世紀之久的社會等級。對于很多生活在印度的人來說,很久以來,種姓制度決定了一個人的職業,但由于印度已經禁止公眾因種姓而歧視他人,達什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無視與種姓有關的種種束縛,也包括對選擇謀生方式的限制。“他們好像毫不在意。”達什說,他成長的地方是加爾各答。
由于受到經濟和文化方面的影響,很多工人從事的行業正在衰落,特別是工匠。“手工業和傳統工作面臨的主要威脅是科技。”印度經濟學家希亞姆·孫達爾說。曾經要手工制作的杯子,現在可以用塑料批量生產。金匠無法與新建的工廠抗衡。
“常會聽到藝術家和手工藝人說,他們知道自己的孩子不會繼承他們的工作。”孫達爾說,“他們說:‘我的手藝就要在我這輩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