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芙·科南特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創造了這個模塊化假肢以及在匹茲堡大學實驗中使用的假肢。這兩個假肢上都有超過100個傳感器。
一個人,一條機器臂,幾十個電極——科學家正利用這些元素進行一項突破性的實驗,以幫助癱瘓的人恢復觸覺。
科學家們早就知道,即使是在截肢或癱瘓之后,大腦還是保留了肢體的感覺。“即便在身體受到創傷以后,大腦依然有能力繼續發揮以前的功能。”生物工程師羅伯特·岡特說。因此,研究人員近期得以幫助人們用大腦控制機械肢臂。
但岡特和他在匹茲堡大學和匹茲堡大學醫療中心的同事們并不滿足于此,他們正在探索新的方式,使機械臂真正感覺起來像是身體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一個附著在身體上的工具,用岡特的話來說就是讓機械臂“活起來”。
內森·科普蘭十幾歲時發生了一次車禍,導致胸部以下完全癱瘓,他參加了這項實驗。小組成員在他的大腦中植入了微型傳感器——在控制自主運動的運動皮質區以及處理手部觸覺的感覺皮質層,然后接通機械臂,以向傳感器收發信號。
根據《科學轉化醫學》報道,如今31歲的科普蘭可以感覺出假肢上哪個手指被按壓(蒙住眼睛時準確率達到84.3%)。科普蘭說,透過機械臂他也能感到溫暖和刺痛,這些觸覺使他“快樂、輕松、充滿希望”。
岡特說,最終目標很簡單——完善技術,使癱瘓和截肢“不再是殘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