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娜·斯托克利克
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無法養活自己。盡管擁有超過350萬公頃可耕地,尼日利亞仍大量依賴食物進口。同時,每年有超過200萬的尼日利亞青年進入勞動力市場,青年的失業率達25%。博科圣地等激進組織從這些不安分的人群中招募新成員。
鼓勵年輕人拿起鋤頭而不是武器是否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就好比氧氣之于火,失業青年會引發暴動,”尼日利亞裔美國企業家科拉·馬沙說,“為什么心懷不滿的人這么容易就組建一支小軍隊?因為年輕人的經濟機會有限。”
馬沙經營著巴班戈納農場(意即“了不起的農場”),旨在通過提高作物的產量,改善擁有小規模田地的年輕農民的生活,并進入高價市場。在各種方式的國外援助中,農業投資是減少沖突的最有效率的模式,A&M沖突與發展中心主任埃德溫·普賴斯說。
像巴班戈納農場這樣的項目在整個非洲施行。“尼日利亞被視為趨勢的創造者。”國際熱帶農業研究院的“農業企業”項目負責人埃費林·奧翰烏希說。將這個項目當樣本,非洲開發銀行的目標是,在接下來的五年中,為大約30個國家的年輕人創造150萬份農業方面的工作。

尼日利亞的農業工人采收由巴班戈納農場幫助種植的西紅柿,該農場提供了種植策略,使農田的產量更高。尼日利亞的主要人口在24歲以下,但農民的平均年齡超過50歲。農場創辦人馬沙希望他的項目在2025年時能惠及100萬擁有小規模田地的農民,并減少沖突和年輕人失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