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偉
(國網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哈爾濱 150090)
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的應用與內控方式研究
王明偉
(國網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哈爾濱 150090)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會計信息系統的運行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須進一步拓展會計內部控制內容,將系統控制納入到會計內部控制范疇內。從分析網絡環境下對會計信息系統的影響入手,對會計信息系統的應用進行闡述,進而提出會計信息系統的內控方式。
網絡環境;會計信息系統;內控方式
互聯網具備開放性、時域性、互動性、共享性的特點,在網絡環境下,對會計信息系統的運行模式產生了重大影響,促使會計信息系統由過去的單機版運行模式轉變為現代化的網絡版運行模式,其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對會計信息傳遞的影響。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采集更加便捷,會計信息系統可從其他系統中獲取核算材料,利用電子數據交換,對共享的數據實施集中管理。在會計信息傳遞過程中,以水平型傳遞方式替代了傳統的多層型傳遞,信息使用者可在授權范圍內從會計信息系統獲取會計信息。同時,會計信息也可通過網絡傳送到稅務、工商、銀行等機構,大幅度提升了會計信息的時效性。
第二,對會計核算的影響。會計信息系統可自動完成大部分的賬務處理工作,生成電子票據、憑證、賬簿,提高會計核算工作效率。在網絡環境下,每筆完成的交易均可利用網絡平臺進行電子票據、電子單證的交換,有助于提高款項收付效率和會計結算工作效率,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而影響會計工作的有序開展。
第三,對會計監督的影響。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的會計信息采集、輸入、傳遞、核算、結算等環節發生了變化,這也促使會計監督發生了相應的改變,由過去人工抽樣、審查轉變為網絡監督與審計。尤其對會計信息系統審計而言,要充分利用網絡審計技術手段,對會計信息系統的運行進行監督,增加了審計工作難度。
網絡環境下,為滿足業務處理要求,可將會計信息系統劃分為五大子系統,各子系統的具體應用如下:
第一,系統管理子系統。系統管理子系統的應用功能包括用戶身份識別、信息存取控制、日志記錄與監控、數據備份與恢復。用戶在登錄會計信息系統時,需要通過系統管理子系統設置的身份識別程序,根據識別的用戶信息確定用戶授權范圍,并通過日志記錄操作人員的操作軌跡,監控操作人員對信息的存取。此外,系統管理子系統還可定期進行數據備份,若出現會計信息損毀或丟失,可進行數據恢復,保證會計信息的安全完整。
第二,數據收集子系統。數據收集子系統既可以從企業財務部門及其他部門搜集會計業務材料,也可以從企業外部搜集資料,如供應商、銀行、客戶等,具體(如下頁圖所示)。當企業發生經濟業務時,財務人員通過數據收集子系統從業務部門系統中收集原始的業務數據,而后再進行加工處理,實現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同步運行,便于財務部門掌握企業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為提高會計工作質量提供可靠資料。
第三,會計核算子系統。會計核算子系統是會計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核算子系統負責記賬、結賬,生成會計信息,并在月末、季末、年末自動編制賬簿和報表。該系統中各管理模式的運作,不僅需要處理企業傳統交易業務信息,而且還要處理網上交易業務信息,以適應網絡環境下的會計工作需要。
第四,網上管理子系統。網絡環境下,網上管理子系統主要具備以下應用功能:確認網絡訂單的有效性,對網絡訂單進行加密處理;在網絡中搜索商品信息;對網上銀行支付進行管理;采用文件加密、認證技術保障第三方支付安全;設置交流板塊,為在線用戶提供信息交流服務,征詢用戶的意見。
第五,查詢與分析子系統。該系統主要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服務,具體應用功能包括:一是應用于移動辦公。查詢與分析子系統可集合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數據查詢、遠程查詢、遠程報賬等服務。二是應用于財務分析。查詢與分析子系統利用內設的系統程序,對財務信息進行分析,為企業短期經營決策、長期投資決策以及全面預算提供有價值的信息資料。
(一)重構會計組織結構
網絡環境下,企業應根據會計信息系統運行環境的變化對會計組織結構做出相應調整,具體可將會計部門劃分為兩個執行小組,即會計核算組、會計信息系統運行組,分別負責不同的會計崗位工作。在重構會計組織結構時,企業要遵循精簡合理的原則,結合企業實際經營規模進行崗位設置。

數據收集子系統的應用框架圖
1.會計核算組。會計核算組下設會計主管、固定資產核算、成本核算、往來賬核算等會計崗位,這些崗位設置與手工會計的崗位設置基本一致,同樣遵循不相容崗位相分離的原則,用以強化各崗位之間的內部牽制。
2.會計信息系統運行組。該小組是適應網絡環境下會計工作變革而設置的小組,具體包括以下崗位:系統設計員,負責研發、升級會計信息系統;系統管理員,負責協調網絡財務軟件的引進、開發和應用,制訂會計信息系統年度工作計劃,強化系統操作人員管理;系統維護員,負責安裝、調試、升級、維護會計信息系統,排除系統的故障隱患,從事該崗位的人員必須具備計算機專業知識和會計專業知識;系統操作員,負責利用系統采集會計數據,錄入相關信息,輸出會計賬簿報表,可由會計核算人員兼任;會計信息審查員,負責對操作人員的行為、會計信息系統運行進行監管,杜絕存在會計舞弊行為;檔案管理員,負責管理系統生成的會計檔案資料。
(二)完善系統運維控制機制
企業要加強會計信息系統的運行與維護控制,消除網絡環境對系統安全帶來的隱患。具體措施如下:制定會計信息系統運行維護操作規范,定期檢查制度、應急處理機制;針對系統變更情況,要對新系統進行測試,確保新系統適用于企業會計環境;實施會計信息標準化管理,建立健全相關管理制度,如授權訪問制度、信息處理制度、系統操作制度、數據備份制度等;嚴格控制系統軟件參數修改和硬件配置調整;委托有資質的專業機構,對會計信息系統運行進行檢查,做出客觀評價。
(三)加強系統風險控制
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的硬件、軟件面臨著諸多風險隱患,易遭受網絡病毒的侵襲,進而影響系統正常運行。為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增強系統的安全性。具體如下:在系統硬件方面,應當建立健全合理可行的管理制度,做好日常和定期維護工作,主機與網絡設備則應進行全面地安全檢查,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當中;在系統軟件方面,要及時進行升級和更新,修復軟件漏洞,采用數據自動備份技術,增強數據庫的安全性能;在網絡病毒方面,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除了要組織會計信息系統操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之外,還要使高層管理者對病毒的危害性予以重視,同時可以選用正品的殺毒軟件,對系統進行實時監控,及時殺滅病毒,保證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四)落實系統審計制度
網絡環境下,企業要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將會計信息系統納入到內部審計的范圍內,監督檢查系統的運行情況,進一步強化系統運行的內部控制。審計部門要成立會計信息系統內審小組,小組成員包括內審人員、風險評估人員、系統運維人員,在審計中運用先進的審計技術手段,對系統運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具體包括:分析系統運行日志是否存在異常情況;檢查系統程序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核查系統生成的會計信息是否真實可靠;評價系統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執行到位。通過內部審計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消除會計信息系統運行風險。
總而言之,會計信息系統的應用在提高企業會計工作效率,實現會計信息共享,增強會計信息時效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網絡環境下,企業要充分認清互聯網信息傳播的特點,不斷強化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以有效應對網絡環境帶來的系統運行風險,保障系統安全、可靠運行。
[1]陳樹理.論網絡環境下會計內部控制框架的構建[J].時代金融,2015,(15):85-87.
[2]劉建國.信息化環境下企業會計內部控制體系設計[J].財會通訊,2015,(19):124-126.
[3]毛華揚,朱玉瑋.互聯網環境下的會計內部控制與流程再造[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135-137.
[4]孫蕾.淺析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安全隱患及對策[J].科技視界,2015,(27):71-72.
[5]李海燕.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研究——基于COBIT模型[D].鄭州:河南大學,2014.
[責任編輯 吳明宇]
F230
A
1673-291X(2017)22-0089-02
2017-02-20
王明偉(1974-),男,遼寧遼陽人,高級會計師,碩士,從事財務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