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開
半半而居,神鳥降“雪”
能在還不算寒冷的陽歷12月看到“雪”,也算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江西湖口的鞋山,從山頂的大姑塔頂樓由上往下眺望,就看到一半蔥郁的樹林,一半薄薄的白雪。
同行的人大呼景色獨好力薦我們上去游覽一番,經過七層的旋轉樓梯氣喘吁吁地爬到樓頂,確實不負大家口中的奇景,但是此“雪”非彼雪,這種白霜其實是棲息在鞋山的蒼鷺和白鷺的糞便,走到塔對面的觀鳥臺還是能聞到刺鼻的糞味的,在這里你倒是可以盡情地想象這是早晨寒冷剛下的一層小雪了。同行的老師說到“神鳥降雪”,我覺得那神鳥就是塔山下的大姑廟屋檐上的延伸出來的白鷺石像,它好像用仙法給我們降了這一場小雪。鞋山有仙女、神鳥,真的是不負仙島之名了。
第一次來湖口,對這座小城卻并不了解,翻了點資料才明白,此處是鄱陽湖和長江交匯之處,所以湖口人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江湖人”,此時再配上這一半蔥蘢一半皚皚的奇景,真是半半而居,我的老家在江蘇,飲食基本跟這里倒不是有很大差異,靠山吃山,靠湖吃湖吧,所以飯桌上關于魚的菜很多,我便是很喜歡吃魚的,只是這大江大湖的魚肉質果然比我們那緊實多了,很有嚼勁。
今天天氣不好,霧蒙蒙的,在這個小城里面還沒覺得,到了江上這樣的感覺就很明顯了。湖口縣就位于石鐘山的山腳下,所以我們是搭著車盤山而上,到渡口準備搭渡輪去我們今天游玩的第一站,鞋山。從小在水邊長大,看到這樣壯闊的江面還是不由得去贊嘆的,不愧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我想用江水共長天一色來形容眼前的景色一點都不為過吧。
走進渡口要經過一段傾斜的巖石坡,聽一位老師講在漲潮的時候我們走過的部分都是要淹在水下的,現在除了被風和湖水侵蝕的裸巖,正被勤勞的湖口人用來長一些菜,巖石上的菜園,看上去有點突兀,可奇跡般地卻長得很好,這里的青菜顏色澄亮,根莖肥美,忍不住想象把它們吃到嘴里的滋味。
本來想在渡輪的頂上欣賞江景,最終受不了湖上的寒氣而鉆到船艙里了,里面已經有導游在繪聲繪色地講解關于鞋山的神話傳說,關于鞋山,流傳著許多動人的故事:
除了仙女失鞋成島的神話外,最有名的要數晉《搜神記》所述的那則故事了。那故事說:有一天一位商人乘船路過鞋山,遇見兩位年輕姑娘,姑娘問他是不是去都市,請給我們買兩雙鞋來。那商人以為這兩位女子是神女,所以到城市后立即買了鞋,返回時停舟鞋山,將買的鞋放在竹制的笥中,虔誠地將那笥(一種方形竹器)連鞋捧送到山頂廟堂神像前。上船后正要啟程遠去,忽然一條大鯉魚從水中躍進船艙,將魚剖開一看,魚腹中有他忘在笥中的書與刀。
現在是鄱陽湖的退潮時期,所以我們的渡輪無法直接在鞋山的渡口停泊,要走過退潮時期裸露出來的土泥地再走過曲折的小石板橋才能到達鞋山腳下。
鞋山果然名不虛傳,從遠處看,確實像一只女子的繡花鞋,鞋后跟那插著一把寶劍,是為了紀念仙女失鞋的仙女所建的仙姑塔,山上還有一座大姑廟,聽當地導游講這座廟求子特別靈驗,所以香火鼎盛。
現在不是旺季所以游鞋山的人不多,我們有時間慢慢爬上山去。鞋山腳下是一座炮臺,原來這里是朱元璋和陳友諒曾經爭天下大戰過的地方,如今的鞋山早已不見戰火硝煙,獨留下鄱陽湖上這座仙島的炮臺讓人憑欄望,瀟瀟雨歇。一座小山,大概十幾分鐘我們便登頂了。
那些守山人的故事
湖口第二站,石鐘山。湖口石鐘山因蘇軾的《石鐘山記》而聞名天下。就地理位置而言石鐘山是長江和鄱陽湖的交界口,真正的江湖一統,很多文人墨客都來此游覽著作。其實除了江湖一統的美景,此次游石鐘山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確實石鐘山的兩位守山人,當然他們不是真正的守山人,一位是在半山那里篆刻礦石的大叔,一位是在山頂擊石表演的老人。
“鄱陽湖混,長江水清”,中間那個沙洲就是它們交界沖擊出來的一塊沙洲。可惜我不是詩人,不然真要歌頌了。
走到半山的時候,站在半山亭那邊,江湖交匯的奇景便直觀地展現在眼前了,其實沒有人講解你感覺不到那份波瀾壯闊,可是當導游告訴你,眼前就是石鐘山奇景,鄱陽湖和長江交匯的地方,你心里竟也產生了一種不可思議。
半山亭背面就是我說的那個篆刻礦石的大叔了,他此刻真在用細針在一塊鎮紙上刻《石鐘山記》,字體極小,大叔卻一字一句刻得毫不含糊,也沒有出錯,大叔說刻這個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剛開始刻的時候經常出錯,然后就用砂紙磨掉上面一層重新刻,因為礦石很堅硬所以打磨是很耗工夫的。
現在基本已經刻得很熟練了,很少出錯,他刻得最多的就是《石鐘山記》,他說刻其他的不能代表湖口的石鐘山了,桌上有很多大叔的作品都是跟文房四寶有關的,最多的就是鎮紙,除了《石鐘山記》,他也常刻中國山水畫里的江山、花鳥魚蟲。
大叔不是為了糊口,他說自己家里有礦,這些礦石就是從他們家的礦石出山的,他說他在這里刻字是他的愛好,我問過他一個問題,“現在不是旅游高峰,山上很冷清的,一個人在這刻字不覺得寂寞嗎?”大叔說得好,就是要清靜才能刻好作品,太鬧了就刻不好了。我很敬佩這樣用寂寞打造出來的作品,所以臨走的時候買了塊鎮紙,雖然我可能不會用到。
山上擊石的老人,在擊石之后做過一個慷慨陳詞的介紹,說是在報紙和網上都可以找到他的名字和作品的,擊石的石頭是湖口特有的奇音石,石頭里面應該是空心的,通過用力擊打會發出聲音卻不是那種悶的石頭聲音,而是有一種玉石的清脆聲響,通過擊打不同的位置發出不同的音律,老人給我們敲打了一首石鐘山當地的歌謠,打到高昂處便大聲唱出來了,我都能從他的歌聲里聽出湖口特有的江湖情懷。
下山的時候天都已經擦黑了,黑暗中山水融于一色。走在下山的石階上,心里滿滿的身處江湖中的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