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育勤
作為數學教師總有這樣的感覺,教師教得艱苦,學生學得很累,并且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是很理想,師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厭教厭學情緒。在新課程要求下,要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就必須在課程上進行優質高效的教學。下面就如何實現課堂優質高效談幾點看法。
一、寓樂于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參與的有效性
新教材章節的安排呈專題的形式,并增加了許多活動課內容,十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新增設的“讀一讀”、“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等欄目,結合教學內容并輔以一些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知識,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1.利用“讀一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2.利用“做一做”,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從中體會學數學的樂趣。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3.利用“想一想”,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對開發思維、培養興趣有極大的幫助。4.利用“試一試”,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試一試”,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掌握已學過的知識,而且也能鍛煉其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二、寓思于教,調動學生參與思維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反思的習慣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數學學習,不只是數學知識的運用,數學思維、心里思維的提高也是重要內容.僅靠改變教師的做法很有限,教師需考慮如何創設操作平臺,讓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
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引進未知數的代數方法解應用題的轉化相當困難。因此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是他們遇到的第一道坎,也是培養他們在整個初中階段數學思維的最佳時機,教師應在審、設、列、解、驗、答六大環節中重點抓審和驗。審題是應用題解答的靈魂,應培養他們思考如何在變化中尋求不變,進而找到題目中的相等關系,用于緊接著的列方程、解方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敢說敢做,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即使是錯誤的回答,也要求他們說出思維過程,借以培養他們思維的積極性、深刻性與批判性。
在思維訓練中,通過教師的示范、引導,培養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進行反思探索也是重要環節。反思最重要的是要學會自己反思,并能夠自覺地進行反思,逐步養成一種反思的意識和習慣.實踐證明,在數學教學中,經常引導學生積極反思自己的學習活動,能優化認知結構,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打好基礎。
三、寓引于教,變刻板的講授為寬松的對話,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古有大禹治水變“堵”為“疏”,疏即疏導、引導也.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才是課堂的主角,教師應轉變角色,成為引導者、設計者、組織者。教師引導學生去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通過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去實現知識的再創造。我們可以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巧用生動、有趣的引入,激發學生尋求答案的強烈欲望。
如在“圓周角”一節中,可設計實驗情境如下:讓學生進行以下操作:
(1)作已知圓的任意一個圓周角;
(2)再畫出這個圓周角所夾弧對的圓心角;
(3)分別量出圓周角與圓心角的度數,你發現了什么?
(4)再任意作一個圓周角,是否還有上面的結論?
通過動手實驗,學生已能總結出本節課所要學的關于圓周角的結論,即一條弧所夾圓周角是它所夾圓心角的一半,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來證明了,課堂引入自然順暢。
總之,數學教學情境的例子很多,如果我們能創設出一個好的數學情境的話,可以說這節課已成功了一半。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應多思考,多總結,不斷積累,逐漸優化,為學生的成功學習創設條件。
四、寓用于教,把生活、數學、社會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學習數學知識的最終目的是運用于社會、服務于社會,學生只有嘗試到了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他們才能更好地投身于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多帶動學生用數學,把數學和生活、社會結合起來,使他們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用數學,從而培養他們熱愛數學的習慣,批判那些學而無用論。
例如,蘋果a元/千克,橘子b元/千克,買5千克蘋果、8千克橘子應付_____元。
結合你的生活經驗對代數式做出具體解釋。并在交流后說出:
(1)自來水費每噸a元,煤氣費每立方米b元,小麗家本月用5噸水、8立方米煤氣,應繳費_____元。
(2)a個五面體、b個八面體共有_____面。
(3)小明每步走a米,小亮每步走b米,小明、小亮從小橋的兩端相向而行,小明走5步、小亮走8步,兩人相遇,小橋長_____米。
這些練習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而且把數學知識運用到了實際生活中,改變了數學的枯燥乏味,并教會了學生用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了實際問題。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知識,發展了創新意識,還培養了應用意識,使學生在感悟知識的應用中優化了課堂教學。
總之,優質高效的教學是為人師者一直孜孜以求的最終目標,課堂是進行優質高效的教學的主陣地,抓住了課堂就抓住了一切。教師在數學課堂中應充分理解新課標的深刻內涵,以高質量的教學引入為切入點,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幫助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再創造和再應用,真正使數學課堂教學過程最優化。